β-氢消除反应

✍ dations ◷ 2025-05-20 04:01:39 #有机金属化学

β-氢消除反应是烷基(R-H(β))与一金属化合物中心离子上的空轨域结合,使得原本连接在烷基上的氢原子与金属结合,并且产生双键。此烷基一定要有在β碳上的氢原子,因此丁基就可以适用于此反应,而甲基就不行。

β-氢消除反应可能是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例如壳牌高级烯烃过程(英语:Shell Higher Olefin Process)就是用β-氢消除反应产生可用来做清洁剂的α-烯烃。但是有时候会不希望β-氢消除反应的发生,例如在齐格勒-纳塔反应中的β-氢消除反应会使得聚合物分子量下降。在以镍和钯为催化剂的反应过程中,将芳基烷的卤化物与格利雅试剂进行耦合,若使用β-氢消除反应会使得产率下降。链分支(英语:chain walking)是由直链乙烯产生分支化合物中的主要原因,其中的重要步骤就是β-氢消除反应。

有关β-氢消除反应是反应中的第一步。例如从三氯化钌,三苯基膦和2 - 甲氧基乙醇中合成RuHCl(CO)(PPh3)3,物醇盐错合物的配位体经过β-氢消除反应,从而生成氢化物的配位体和π-键的醛,之后会转为羰基(一氧化碳)的配位体。

有些方法可以避免发生β-氢消除反应,最常利用β碳上没有氢原子的烷基配位体。常用的配位体包括甲基跟新戊基。在含有降冰片烷基配位体的稳定金属化合物中,产生烃基的过程会抑制β-氢消除反应。

体积大的烷基配位体,例如t-丁基及三甲基硅基,会防止氢原子与相近金属的α原子,β原子共平面。如果金属的中间原子其电子轨域全满,例如配合物已经满足18个电子组态,则β-氢消除反应不会发生。

在某些状况下,配位物可利用几何学的方式防止β-氢消除反应的产生;例如:反应中利用双膦烷(分子中两个磷原子被分开固定在环上)防止β-氢消除反应。

另一个方法是使用二茂铁(ferrocene),将镍和钯的化合物1,1'-diphosphinoferrocenes重组,使此金属分子的反式方向拥有两个磷原子,并形成正方形的平面配位物。当这些金属形成正方形平面配位物时,就没有空间可让顺式的烷基形成而限制了β-氢消除反应的发生。

相关

  • 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种主要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
  • 河可以有以下多种意思:
  • 泰西封泰西封,亦作泰西丰、泰锡封(英语:Ctesiphon;帕提亚语及帕拉维语:Tyspwn或Tisfun;波斯语:تيسفون‎;阿拉伯语:المدائن‎,Madain、Maden或Al-Mada'in)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
  • 英格兰国家橄榄球队英格兰国家橄榄球队 (England national rugby union team)是代表英格兰参加各种国际联合式榄球赛事的国家级球队。球队会参与一年一度的六国锦标赛,与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
  • 查尔斯·拜伦·克拉克查尔斯·拜伦·克拉克(Charles Baron Clarke,1832年6月17日-1906年8月25日)为英国植物学家。他出生于英国汉普郡安杜佛(英语:Andover, Hampshire),特纳·保尔特·克拉克之长子。他就
  • 邓蜀平邓蜀平(1913年11月-1967年3月16日),又名邓肃初、邓徐初、徐初,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人,邓小平之弟。邓蜀平早年入仕,历任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镇长、县财政科副科长,安顺县财政局局长、
  • 桥本进吉桥本进吉(日语:橋本 進吉,1882年12月24日-1945年1月30日),日本语言学家,日语学家,出生于日本福井县敦贺市,对日语音韵史作了很多重要的研究。他在上代特殊假名遣的基础上,提出上古日语
  • 崧杰崧杰(1879年6月30日(光绪五年五月十一)-1910年2月8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满洲爱新觉罗氏。克勤郡王岳托后裔、克勤敬郡王庆惠之孙、克勤诚郡王晋祺之子,第九任克勤郡王(铁帽子王
  • 不来梅 (消歧义)不来梅可能是:
  • 景天树景天树(学名:),也称蓝鸟花月(中国大陆)、银圆树(英语:Silver Dollar Jade),是景天科青锁龙属的一种植物。这是南非西开普省一个特有种。这是一种高度为2到4英尺(0.6至1.2米)的多汁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