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氢消除反应

✍ dations ◷ 2025-02-24 02:21:39 #有机金属化学

β-氢消除反应是烷基(R-H(β))与一金属化合物中心离子上的空轨域结合,使得原本连接在烷基上的氢原子与金属结合,并且产生双键。此烷基一定要有在β碳上的氢原子,因此丁基就可以适用于此反应,而甲基就不行。

β-氢消除反应可能是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例如壳牌高级烯烃过程(英语:Shell Higher Olefin Process)就是用β-氢消除反应产生可用来做清洁剂的α-烯烃。但是有时候会不希望β-氢消除反应的发生,例如在齐格勒-纳塔反应中的β-氢消除反应会使得聚合物分子量下降。在以镍和钯为催化剂的反应过程中,将芳基烷的卤化物与格利雅试剂进行耦合,若使用β-氢消除反应会使得产率下降。链分支(英语:chain walking)是由直链乙烯产生分支化合物中的主要原因,其中的重要步骤就是β-氢消除反应。

有关β-氢消除反应是反应中的第一步。例如从三氯化钌,三苯基膦和2 - 甲氧基乙醇中合成RuHCl(CO)(PPh3)3,物醇盐错合物的配位体经过β-氢消除反应,从而生成氢化物的配位体和π-键的醛,之后会转为羰基(一氧化碳)的配位体。

有些方法可以避免发生β-氢消除反应,最常利用β碳上没有氢原子的烷基配位体。常用的配位体包括甲基跟新戊基。在含有降冰片烷基配位体的稳定金属化合物中,产生烃基的过程会抑制β-氢消除反应。

体积大的烷基配位体,例如t-丁基及三甲基硅基,会防止氢原子与相近金属的α原子,β原子共平面。如果金属的中间原子其电子轨域全满,例如配合物已经满足18个电子组态,则β-氢消除反应不会发生。

在某些状况下,配位物可利用几何学的方式防止β-氢消除反应的产生;例如:反应中利用双膦烷(分子中两个磷原子被分开固定在环上)防止β-氢消除反应。

另一个方法是使用二茂铁(ferrocene),将镍和钯的化合物1,1'-diphosphinoferrocenes重组,使此金属分子的反式方向拥有两个磷原子,并形成正方形的平面配位物。当这些金属形成正方形平面配位物时,就没有空间可让顺式的烷基形成而限制了β-氢消除反应的发生。

相关

  • SClsub4/sub四氯化硫是一种浅黄色的晶体,化学式为SCl4。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超过242K就会分解成二氯化硫和氯气。在193K下用氯处理其他硫的氯化物可得四氯化硫:它的结构可能是离子晶体
  • 射箭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射箭比赛首次出现在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被列为表演项目,及后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被列为表演项目,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列为奥运
  • C++C++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是一种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支持多重编程模式,例如过程化程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泛型程序设计和设计模式等。比雅
  • 露兜树林投(学名:Pandanus tectorius),古作菻荼,别称露兜树、野菠萝、假菠萝等,为露兜树科露兜树属下的一个物种,原产于马来界,澳大利亚东部及太平洋三大岛群。林投具耐风、耐盐的特质,且繁
  • 颂龙旗清朝订定国歌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其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1911年,清政府将《巩金瓯》定
  • 格雷格·阿拉基格雷格·阿拉基(英语:Gregg Araki,日语:グレッグ・アラキ,1959年12月17日-),日裔美国人,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题材主要以同性恋相关议题为主,是新酷儿电影(英语:New Queer Cinema)浪潮中的
  • 中国一重集团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装备制造商,前身为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创建于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目前是中国八大
  • 科幻+《科幻+》(英语:)是1953年的美国科幻杂志,起初采用大尺寸铜版纸印刷,由雨果·根斯巴克出版,共发行七期。根斯巴克早在1926年就推出历史上第一本纯科幻杂志《惊人故事》,但从1936年
  • 菅井爱里菅井爱里(菅井えり,1961年-2016年12月21日),本名渡辺敏子,是一名日本歌手、作曲家和编曲家,是作曲家渡边格的配偶。出生于日本大阪。她从小时候起就进行合唱训练,1994年发表了其第一
  • 四氯铝酸镉(II)四氯铝酸镉(I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d(AlCl4)2,其中镉为+2价。将氯化镉和氯化铝共熔,从250℃缓慢冷却,可以得到Cd2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