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阳圈
✍ dations ◷ 2025-10-17 03:42:03 #太阳圈
太阳圈(heliosphere)是太阳所能支配或控制的太空区域。太阳圈的边缘是一个磁性气状泡,并且远远的超出冥王星之外。从太阳"吹"出的等离子体,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创建和维护着这个鼓起的泡沫,并且抵抗来自银河系的氢气和氦气,也就是外面的星际物质,渗入的压力。太阳风从太阳向外流动,直到遭遇到终端激波,然后在那里突然的减速。航海家太空船积极的探测太阳圈的边界,穿越过激波和进入日鞘,为了到达太阳圈最外层的边缘,称为日球层顶的过渡区。当太阳在空间中移动时,太阳圈的整体形状是由星际物质控制的,它似乎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以有限的资料用于未探勘过的自然界,已经推导出许多理论的架结构。在2013年9月12日,NASA宣布旅行者1号已经在2012年8月25日穿过太阳圈,当时它测量到的等离子体密度突然增加了40倍。因为日鞘标志着太阳风和其余银河系的一种边界,可以说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太阳系,抵达星际空间。除了局部地区邻近的障碍,像是行星或彗星,太阳圈内的物质都是自太阳发射出来的,然而宇宙射线和高能中性原子(英语:Energetic neutral atom)可以从外面渗入。起源于极端高温的日冕表面,太阳风中的微粒达到逃逸速度,以每秒300至800公里(时速67万至179万英里或100万至290万公里)向外流。当它们开始与星际物质进行交互作用时,其速度减慢,终至完全停止。在太阳风低于音速的点称为终端激波;在它穿越日鞘时速度继续减慢并导引至称为日球层顶的边界,在那儿太阳风与星际物质的压力达到平衡。旅行者1号在2004年横越终端激波,而旅行者2号在2007年横越终端激波。它被认为在日鞘之外有弓形激波,但来自星际边界探测器的资料显示太阳在星际物质中移动的速度太低,不会形成弓形激波,它可能只是较温和的"弓形波"。航海家的资料导出日鞘有"磁性泡泡"和停滞区的新理论。旅行者1号在2010年检测到日鞘内的停滞区大约开始于113天文单位,太阳风的速度在那儿降至0,磁场强度倍增,来自银河系的高能电子增加了100倍,在2012年5月,位于120AU之处开始,旅行者1号检测到宇宙射线突然增加,这是接近日球层顶的迹象。在2012年12月,NASA宣布旅行者1号在2012年8月,在距离太阳122AU之处,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它被称为"磁公路",这是仍然受到太阳影响,但有一些显著的差异的区域。在2013年的夏天,NASA宣布旅行者1号已经在2012年8月25日进入星际空间。卡西尼号和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的资料在2009年挑战了"日球层尾"(heliotail)的理论
,在2013年7月,IBEX的结果显示在太阳系的太阳圈有4条分裂的尾。太阳风中包含的微粒有来自日冕的离子和由微粒携带的场,特别是磁场。当太阳以大约27天的周期自转时,磁场也跟随着太阳风缠绕成螺旋线。太阳磁场的变化也随着太阳风向外传送,并且在地球自己的磁气层内造成地磁风暴。在2005年3月,装置在SOHO卫星上的太阳风各向异性仪(SWAN)的报告显示,原本应该被太阳风的微粒填满的太阳圈,藉以阻挡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介质,在周围的区域已经有星际介质渗入,而且可能在银河系区域性的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变形,成为非轴对称的形状。太阳圈电流片是转动的太阳磁场在太阳圈内创造出来的涟漪,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结构。它伸展在太阳圈中,类似芭蕾舞的女舞者舞动着的裙䙓。太阳圈的外围结构取决于太阳风和星际空间风的作用。太阳风由太阳的表面向四面八方流出,在地球附近的速度大约是每秒数百公里(大约是时速一百万英里)。在远离太阳的某个距离上,至少超越过海王星的轨道,这股超音速的气流必然会减速并遭遇到星际物质。在这儿有几个阶段将发生:终端激波是在太阳圈内的太阳风因为与当地的星际物质交互作用,使速度降至亚音速的点(相对于太阳)。这造成压缩、加热、和磁场中的变化。太阳系的终端激波被认为在距离太阳75至90天文单位的距离上。旅行者1号在2004年通过太阳的终端激波,随后旅行者2号在2007年也通过了
。激波是因为从太阳辐射出来的太阳风微粒速度大约是每秒400公里,而声音的速度(在星际物质)大约是每秒100公里(正确的速度与密度相关,不能忽略其影响)。星际物质的密度虽然很低,不过它的压力是个恒定的常数;太阳风的压力则与太阳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减弱。当距离太阳足够远的时候,星际物质的压力变得足以让太阳风的速度降低至音速之下,这就会造成激波。其它形式的终端激波能在地球的系统内看见,或许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流水进入水槽中的拍打水槽底部造成的水的跃迁(Hydraulic jump)。在击中水槽的底部时形成浅的水盘,但水的流速高于该处的波速,于是迅速的分流使水滴溅起(类似于稀薄的、超音速的太阳风)。在浅盘的周围,形成激波前缘或水墙,在激波前缘之外,水的运动速度低于该处的波速(类似于亚音速的星际介质)。从太阳再往外,跟随在终端激波后的是太阳层顶(Heliopause),是太阳风的微粒因星际介质而停滞不前之处,然后来自星际介质的弓形激波通过这些微粒就不再会活跃了。
在2005年5月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会议上,艾登·史东博士以航海家1号太空船在2004年12月,距离太阳94天文单位处磁场读数的变化做为证据,证明它通过了终端激波。相对的,航海家2号在2006年5月,距离太阳只有76天文单位处,开始侦测到返回太阳系的微粒。这暗示了太阳层顶的外形可能是不规则的,在北半球是向外凸起的,而南半球则受到向内的挤压。星际边界探险号(IBEX)任务将企图收集更多太阳系的终端激波资料。日鞘是太阳圈的终端激波外面的区域,太阳风在此处因为与星际介质的交互作用,因而减速、压缩和产生湍流。此处与太阳最接近的距离大约在80至100天文单位;然而,日鞘的形状在空间中像彗星的彗发,尾迹在相对于太阳运动的路径上,会比朝向太阳运动的方向长了数倍。在它的迎风面,厚度估计在10至100天文单位之间。航海家1号和航海家2号目前的任务就包括对日鞘的研究。在2005年5月,NASA宣称航海家1号已经在2004年12月,距离太阳94天文单位,进入日鞘。稍早的报告,在2002年8月(距离85天文单位)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不成熟的看法。太阳层顶是来自太阳的太阳风受到星际介质阻挡而停止之处;此时太阳风的强度不足以推挤开来自周围恒星的恒星风。他经常被认为是太阳系最外面的边界。根据一种假说,认为在太阳层顶和弓形激波之间存在着热的氢气,称为氢墙。这道墙是星际介质与太阳圈边缘互动的区域。另外的假说则认为太阳层顶在太阳系朝银河系内运动的方向上比较小。它也许会随着太阳风的速度和所在之处的星际介质密度而变化;并确定是远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现仍在执行任务的航海家1号和航海家2号太空船,仍在研究终端激波、日鞘和太阳层顶。至今,航海家1号到达了终端激波,而根据NASA的报告,航海家2号也在2006年5月23至24日之间接近了。这两个任务也被期望最后能抵达太阳层顶。与此同时,预定在2008年发射的星际边界探险号(IBEX)任务,企图在两年内取得太阳层顶的影像。当太阳散发出的微粒碰到星际介质时,它们减速并释放出部分的能量时,许多微粒堆积和围绕在太阳层顶的附近。它们的负加速度和高能量创造了激波。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定义是:太阳层顶是太阳系磁场的磁层顶和银河系的等离子体流交会之处。精确的日鞘形状和距离迄今仍不能决定,行星际太空船,像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都朝向太阳系的边缘前进,最终都将穿越日球层顶。在2005年5月,旅行者1号被宣布已经在2004年12月,在85天文单位的距离上越过终端激波进入日鞘。在相对方向上的旅行者2号,在2006年5月当她距离太阳只有76天文单位时,因为侦测到返回的微粒,也被认为越过了终端激波。这暗示太阳圈的形状也许是不规则的,在太阳的北半球向外凸起,而南半球被向内挤压。。太阳活动 · 太阳天文学 · 太阳发电机 · 太阳望远镜 · 日食 · 太阳光 · 太阳辐射 · 太阳能 · 太阳物理学 · 太阳日 · 太阳系 · 太阳常数 · 太阳微中子问题 · 中微子振荡 · 蒙德极小期 · 太阳星云 ·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 日震学 · 标准太阳模型
相关
- 韦利亚韦利亚(Velia)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萨莱诺省奇伦托地区的古代城镇,由希腊人创建于公元前538–535年,是埃利亚学派哲学家巴门尼德和埃利亚的芝诺的故乡。韦利亚考古遗址,曾经
- 牙周病牙周炎又称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是牙周组织的疾病。侵犯牙龈、牙周、牙周膜、牙周韧带及牙槽骨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两种
- 鿭5f14 6d10 7s2 7p1(预测)2, 8, 18, 32, 32, 18, 3(预测)主条目:鿭的同位素鿭(Nihonium,Nh)鿭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Nh,原子序数为113。它具有极高的放射性,该元素最稳定的
- 平行运算并行计算(英语:parallel computing)一般是指许多指令得以同时进行的计算模式。在同时进行的前提下,可以将计算的过程分解成小部分,之后以并发方式来加以解决。电脑软件可以被分成
- 新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 (英语:New Development Bank BRICS)又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BRICS Development Bank),俗称金砖银行,是由金砖国家共同倡议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倡议建立的金砖国家组织
- 51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娘子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国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后受台湾不同族群广泛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
- 喙头目喙头目(学名:Rhynchocephalia),也称喙头蜥目,是形似蜥蜴的蜥形纲动物的一个目。今仅存楔齿蜥科下楔齿蜥属2种。1831年,喙头蜥的头骨被送至大英博物馆,因被当成一种蜥蜴,而使整个属被
- 联合航空811号班机联合航空811号班机空难,发生于1989年2月24日,肇事飞机为一架波音747-122型客机,注册编号N4713U,由夏威夷檀香山飞往新西兰的奥克兰,机上共有3名机师、15名机员及337名乘客。当飞
- 东格陵兰洋流东格陵兰洋流(East Greenland Current)由源自北冰洋,带来冰冻、低盐度、往南的水流沿着东格陵兰岸边。东格陵兰洋流为形成近极地环流(gyre)的五条主要洋流之一,并提供北冰洋的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