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选择理论

✍ dations ◷ 2025-08-06 11:38:15 #生态学理论,种群生态学,种族与智力争议,选择

r/K选择理论(r/K selection theory)是二十世纪生态学上一个有关生物体如何权衡后代的数量与品质的理论,这个理论需要将性状和自然选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这两个概念是相对比较出来的,在讨论生物生存策略时,会针对物种进行对比。其中r理论是指以牺牲父母投资为代价从而增加子代的数量,K理论则恰恰相反。本理论试图解释为何虽然两者皆是以“在最短时间t内提升族群数量N”为目标,却选择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策略来达成。

具体解释K理论(少而精)的特色可以有:生物成熟的年龄较r理论来得大、体型较大、子代数量较少、较长时间照顾、一生繁殖次数较少。这两种理论并无孰优孰劣之别,并且实际上即使是同一种动物都有采取不同理论的可能,应该以相对来做为比较标准。

1970至80年代是该理论的盛行期,并用于辅助启发法。但是在90年代末期被几个实证研究驳倒,从而失去了其重要性。 其一部分被生活史理论取代,但是后者也吸收了r/K选择理论的很多要点。

r/K选择理论之术语是由生态学家罗伯特·麦克阿瑟和艾德华·威尔森基于其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研究 而创造出来的。

r/K选择理论假定生物进化时只会选择“r”或“K”两条路的其中一个。 “r”和“K”取自标准环境代数学,在费尔哈斯模型中有其进一步阐释:

“r”是族群数量N(若讨论对象为人类即为人口)的最大增长率,“K”则是当地环境的承载力。该方程式指出了“r”和“K”的变化对族群数量“N”的影响。如此,r-选择理论强调高增长率的重要性,即以后代的低存活率为代价,扩大生态位并生育更多后代。相反,K-选择理论则强调少生育,从而增加父母投资,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而两者皆是以在最短时间t内提升族群数量N为目标,却选择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策略来达成。

由于r选择和K选择是相对定义,在实务研究上缺乏通用的操作定义。1980年代起,引用此理论的论文开始减少。莱斯里矩阵(英语:Leslie matrix)和密度依赖选择(density-dependent selection)等更详细的模型渐渐取代r/K选择。

相关

  • LibriVoxLibriVox 是一个公有领域有声书籍的免费数字图书馆,其有声书由志愿者朗读录制。自2007年以来,LibriVox可能是世界上最多产的有声书出版者。LibriVox的目标是”使所有公共领域
  • abbr class=abbr title=R25: 吞食有毒R25/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压迫性骨折骨折(英语:Bone fracture)是指骨骼的连续性有部分或全部断裂的医学状况。情况严重时,骨骼可能碎成数块。骨折可以是强力的撞击或压力导致;在某些骨骼弱化的医学状况下(如骨质疏松
  • 浆膜心包心包,又名心膜,是一个圆锥形双层纤维浆膜囊,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心包的两层分别为:心包的学名pericardium来自希腊语的περι(环绕、周围)与κάρδιον(心脏)两字
  • 乙酸钙乙酸钙是钙的乙酸盐,分子式为Ca(C2H3O2)2。乙酸钙的常用名是醋酸钙。无水乙酸钙的吸湿性非常好,因此常见的乙酸钙都以一水合(Ca(CH3COO)2.H2O,CAS )的形式存在。如果在饱和乙酸钙
  • 塞缪尔·戈尔德温塞缪尔·戈德温(意第绪语:שמואל גלבפֿיש‎,1879年8月17日-1974年1月31日)是一名波兰犹太裔美国电影制片人。戈德温出生于俄罗斯帝国下的波兰王国华沙。他的父亲是一
  • 柏林博物馆柏林博物馆可以指:
  • 苔麸Eragrostis abyssinica (Jacq.) Link苔麸,也称埃塞俄比亚画眉草(英语:teff;阿姆哈拉语:ጤፍ ṭēff;提格雷尼亚语:ጣፍ ṭaff;奥罗莫语:xaafii),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生长在非洲之角的埃塞
  • 玛丽·碧克馥玛丽·毕克馥(英语:Mary Pickford,1892年4月8日-1979年5月29日),加拿大电影演员,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她有很多昵称,如"美国甜心"("America's Sweetheart"
  • 椰子猫属椰子猫属(学名:Paradoxurus)又名棕榈狸属,是食肉目灵猫科的一属,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包括以下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