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选择理论

✍ dations ◷ 2025-11-08 09:29:28 #生态学理论,种群生态学,种族与智力争议,选择

r/K选择理论(r/K selection theory)是二十世纪生态学上一个有关生物体如何权衡后代的数量与品质的理论,这个理论需要将性状和自然选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这两个概念是相对比较出来的,在讨论生物生存策略时,会针对物种进行对比。其中r理论是指以牺牲父母投资为代价从而增加子代的数量,K理论则恰恰相反。本理论试图解释为何虽然两者皆是以“在最短时间t内提升族群数量N”为目标,却选择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策略来达成。

具体解释K理论(少而精)的特色可以有:生物成熟的年龄较r理论来得大、体型较大、子代数量较少、较长时间照顾、一生繁殖次数较少。这两种理论并无孰优孰劣之别,并且实际上即使是同一种动物都有采取不同理论的可能,应该以相对来做为比较标准。

1970至80年代是该理论的盛行期,并用于辅助启发法。但是在90年代末期被几个实证研究驳倒,从而失去了其重要性。 其一部分被生活史理论取代,但是后者也吸收了r/K选择理论的很多要点。

r/K选择理论之术语是由生态学家罗伯特·麦克阿瑟和艾德华·威尔森基于其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研究 而创造出来的。

r/K选择理论假定生物进化时只会选择“r”或“K”两条路的其中一个。 “r”和“K”取自标准环境代数学,在费尔哈斯模型中有其进一步阐释:

“r”是族群数量N(若讨论对象为人类即为人口)的最大增长率,“K”则是当地环境的承载力。该方程式指出了“r”和“K”的变化对族群数量“N”的影响。如此,r-选择理论强调高增长率的重要性,即以后代的低存活率为代价,扩大生态位并生育更多后代。相反,K-选择理论则强调少生育,从而增加父母投资,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而两者皆是以在最短时间t内提升族群数量N为目标,却选择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策略来达成。

由于r选择和K选择是相对定义,在实务研究上缺乏通用的操作定义。1980年代起,引用此理论的论文开始减少。莱斯里矩阵(英语:Leslie matrix)和密度依赖选择(density-dependent selection)等更详细的模型渐渐取代r/K选择。

相关

  • 病毒包膜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
  •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因为受到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引起皮肤产生病变,也可能发生在肺、关节、骨骼,甚至脑,但是较为罕见。申克氏胞子丝菌存在于土壤中,干草堆、
  •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又可称文化资产、文化财产或文化财,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
  • 哈里特·安德森哈里特·安德森(Harriet Andersson,1932年2月14日—),是瑞典女演员,在瑞典以外以英格玛·柏格曼的公司董事而知名。她经常扮演积极的工人阶级角色,并因为她年轻、朴实、全面性感而
  • 莫里兹·冯·施温德莫里兹·冯·施温德 (1804年1月21日-1871年2月8日),奥地利画家,出生于维也纳,在当地接受教育。曾经和舒伯特是好朋友,并为舒伯特的歌曲作过插图。1828年,他前往慕尼黑,在当时柯内留斯
  • 李国鼎故居坐标:25°02′26″N 121°31′40″E / 25.040602°N 121.527666°E / 25.040602; 121.527666李国鼎故居,位在台北市中正区泰安街2巷3号,曾为李国鼎所居,为台北市文化资产。1935
  • 阵亡阵亡(Killed In Action,简称KIA)又称战殁,是军队当中广泛用来描述部队伤亡人员的军事用语,意指在战争中遭受敌军攻击或是友军误击(英语:friendly fire)而死亡的士兵。 美军军语 KIA
  • CV-46 硫磺岛号硫磺岛号航空母舰(USS Iwo Jima CV-46)是一艘未建成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原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廿四号舰。她是美军第一艘以硫磺岛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硫磺岛战役。硫磺岛号在19
  • 卡美哈梅哈一世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 I,1758年-1819年5月8日),被尊称为卡美哈梅哈大帝,是夏威夷王国的开创者。其名字全称为Kalani Paiʻea Wohi o Kaleikini Kealiʻikui Kamehameha o ʻI
  • 第2周期元素第2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行(即周期)的元素。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