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贝克

✍ dations ◷ 2024-09-20 15:01:40 #1894年出生,1944年逝世,华沙人,波兰外交官,波兰军事人物,波兰外交部长,波兰加尔文主义者,波兰会议王国华沙省人,利沃夫国立理工大学校友

约瑟夫·贝克(波兰语:Józef Beck;1894年10月4日于华沙—1944年6月5日于罗马尼亚斯特内什蒂),是波兰政治家、外交官、军官,与约瑟夫·毕苏斯基的紧密政治伙伴。他在1930年代担任波兰外交部长,这也是他最为著名的身份,在任时,他被卷入与纳粹德国的领土争议,最终导致后者对波兰的入侵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贝克是工程学院的学生。一战爆发后,贝克成为1914年10月由毕苏斯基建立的秘密组织,波兰军事组织,的成员。贝克在1914年加入波兰军团第一旅,直到1917年为止,他也是毕苏斯基的副官。后来这个旅遭到拘留,而贝克逃离了这次牢狱之灾。后来波兰重获独立,贝克被任命为一个炮台的指挥,并被委派到总参谋部。贝克在1922年至1923年担任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法国人厌恶贝克到了散布关于他的谣言的地步。1926年,他帮助发动五月政变,将毕苏斯基带入了波兰的权力中心。

贝克在1926年至1930年间担任波兰军事部长参谋,在1930年至1932年间担任副总理与副外交部长。贝克随后接受毕苏斯基的培训以贯彻波兰的外交政策,并在1932年担任外交部长,他到二战爆发前都担当这个职位。

外交事务方面,贝克试图与波兰的两个强邻德国与苏联在外交关系上保持良好平衡。因此,他在1932年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在1934年1月签署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他寻求英法等西方势力对波兰安全的保证。他在这一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在1939年春,德国已决心发动战争的事实越发明显时,获得英国的安全保证,以及法波联盟的重建。贝克的政策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但的确能使德国因其对波兰的战争而被卷入与西方势力的冲突。

贝克憎恶协约国在1919年《凡尔赛条约》中向中欧各国强加的,旨在保障犹太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立陶宛人和德意志人等少数民族权益的《少数民族条约》。贝克坚称,当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被迫保障他们各自的德裔少数民族时,德国和苏联内的波兰裔少数民族都没有受到的如此保护。另外,贝克对德国等国家利用少数民族条约向邻国施压,并干涉波兰内部事务感到愤怒。1934年9月,在国际联盟让苏联加入后,贝克宣布退出少数民族条约。

很大程度上因为国际联盟是少数民族条约的主要担保者,贝克极度厌恶国联,很少掩饰对其的鄙视。如果不是因为当波兰遭受侵犯时,国联盟约的共同防御条款将会对波兰有利,贝克会让波兰退出国联。贝克虽不认为上述情况可能性很大,但他还是因为国联盟约可能对波兰有利,而将波兰留在国联。

1935年,毕苏斯基去世,由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将军(后来成为元帅)、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总统和贝克自身领导的各毕苏斯基派势力达成权力分配协议。这三个势力有效地支配了萨纳齐亚体制并共治波兰至二战爆发。贝克在形成波兰外交政策上或多或少地不受约束。因为内部的私人恩怨,统治集团的稳定性受到削弱,而且在1930年代末,上述三人中无人能够完全巩固其统治地位。史学界经常称1935年至1939年间这一段时期为“没有独裁者的独裁”。

贝克也积极地探究他的导师毕苏斯基的“海间联邦”()理念的可行性,所谓海间联邦是从波罗的海延伸至黑海的中东欧国家联盟,而后来则改为从北冰洋延伸至地中海。如果这个政策实现,那么这个夹在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海间联邦其实力足以阻止两国的军事入侵。贝克意识到在当时建立如此的欧洲超大国是不可行的,但他准备建立一个由波兰领导的外交集团,称为“第三欧洲”,这也许会成为海间联邦的核心。

贝克的“第三欧洲”外交理念包括由意大利、波兰、南斯拉夫、匈牙利 和罗马尼亚组成的集团。贝克在担任外交部长时为实现“第三欧洲”花费了其大部分精力。他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1936年,民族统一阵营(OZON)成立, 但贝克拒绝加入。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与波兰结盟不感兴趣。贝内什称,贝克在成为外交部长时提议建立反德同盟,但遭贝内什拒绝。贝克在1934年试图再次解决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分歧。贝内什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视为“在背之芒”。贝克厌恶捷克斯洛伐克及其外长(后任总统)爱德华·贝奈斯,而后者对前者的感觉也是如此。相反,贝克与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上将关系很好。贝克经常玩笑性地考虑把斯洛伐克放回匈牙利(除了其中一小部分归波兰所有),但从未试图真这么做(除去1938年至1939年间波兰与匈牙利合作,通过侵吞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使两国重新毗邻,参见第一次维也纳裁定)。1930年代,波兰从来没有好的时机以与捷克斯洛伐克联盟,而贝克与贝奈斯之间的私怨又使两国同盟些许的曙光破灭。虽然如此,有人主张这并不是因为两人私怨,而是贝克认为只有法国能够帮助波兰抵抗德国,因此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要。

1950年代初,英国历史学家刘易斯·伯恩斯坦·纳米尔爵士与前法国外长乔治·邦奈在《时代文学补遗》杂志()上进行重要的历史辩论。纳米尔称,邦奈不理睬贝克在1938年5月提出的,让波兰在遭到德国入侵时获得捷克斯洛伐克援助的提议。邦奈否认贝克曾提出如此提议,这让纳米尔指责邦奈意图篡改记录。纳米尔在1953年以如下语句结束这场辩论:“波兰的提议,是因其有价值而提出的,但先遭政治家邦奈破坏,后遭历史学家邦奈抹消。”

贝克在二战发生前的几个月起着决定性作用,他坚决拒绝纳粹德国所提出的让波兰加入针对苏联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使波兰免受纳粹的摆布,他也拒绝让纳粹修建经过波属波美拉尼亚直达东普鲁士的域外高速公路,保住对波兰至关重要的直抵格丁尼亚港的波兰走廊,同时拒绝希特勒经常利用的所谓尊重波兰边界并使其与纳粹德国的互不侵犯条约延期的条件,拒绝德国对但泽自由市的领土要求。

甚至在1937年,希特勒仍继续向贝克保证德国对但泽没有领土要求。但在1939年初,希特勒改变了其早先的立场,提出对但泽的要求,另外提出不会动用武力。1939年4月,贝克在伦敦对英波互助条约的内容表示同意。贝克在1939年5月5日发表了其著名的演讲,拒绝德国的要求,而当时据阿道夫·希特勒出兵波兰还不到四个月。

但是,对希特勒而言,波兰是否接受德国的要求不是问题,这都能达到使德国与苏联接壤的目的。不论这个目的是通过与波罗的海国家的联盟达到,亦或是使它们被德国或苏联吞并,从原则上讲,都没有关系。

同样,贝克拒绝英国提出的关于与法国和苏联合作的协议。因此,波兰与它的两个强邻之间都保持着相对中立的关系。

之后,英国又提出了第三条提议,保证如果波兰边界受到侵犯,英国会支持波兰政府。这回贝克接受了。

希特勒与英国联盟的希望破灭了,他于是将他的精力集中于苏联,德国与苏联此后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试图在不久决定开启西方战场后稳定苏联的情况。

同时,英法也寻求与苏联的同盟。但当德国愿意提供给苏联相当可观的利益,包括东欧的大片领土与芬兰时,同盟国在条件有限,政治环境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只得默许苏联利用波兰领土(事实上,只是在苏德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一事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同盟国才让贝克一方做出这种些微的让步)。

2009年,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宣称贝克是德国特务。波兰媒体对此番言论表示极度愤慨。

在德国入侵波兰,二战正式爆发后,贝克要求波兰盟友(英国和法国)确定参战支援波兰的日期。波兰在1939年9月被它的两个强邻占领,形成该国在历史上有名的“第四次瓜分”,随后,贝克在1939年9月17日至18日与波兰政府余部撤至罗马尼亚, 在那里他被当局拘留。贝克在狱中写下一卷回忆录《最终报告》()。

贝克在1944年6月5日因患肺结核,于罗马尼亚斯特内什蒂去世贝克之子安德热活跃于波兰社区。

对贝克的批评受到历史学家的质疑。诺曼·戴维斯称它们“言过其实”。彼得·斯塔胡拉认为其“张冠李戴”。他的政策也受到安娜·钦恰拉的支持。

1991年5月,贝克的遗体被送回波兰,葬在华沙波万兹基军事公墓,这也是波兰纪念伟人和勇士的先贤祠之一。

相关

  • 回鹘汗国回鹘汗国是由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回鹘原是由韦组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
  • 赤狐赤狐(学名:Vulpes vulpes),又俗名火狐,是狐的一种。赤狐是狐狸当中分布最广的。分布于整个北半球,包含欧洲、北美洲、亚洲草原以及北非地区。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广者。冰岛、北极岛
  • 第36个故事《第36个故事》(英语:Taipei Exchanges),是台湾导演萧雅全编导的电影长片,由桂纶镁、林辰唏、张翰联合主演,讲述“朵儿咖啡馆”里两个女孩与客人的奇妙故事。影片于2010年5月14日
  • 麦金托什麦金托什县(McIntosh County, Oklahoma)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东部的一个县。面积1,845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9,456人。县治尤福拉(Eufaula)。成立于1907年7月
  • 太阳能光伏太阳光伏系统,也称为光生伏特,简称光伏(Photovoltaics;字源“photo-”光,“voltaics”伏特),是指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光伏设施的核
  • 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旨在列出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
  • 弘文馆 (朝鲜王朝)弘文馆,是朝鲜的行政机关与研究机关,是正二品的衙门。也称玉堂、(玉署/옥서)、(瀛阁/영각)。弘文馆成立于1463年,以取代原本的集贤殿。负责图书的管理与帮助王宫保管书库。1907年,
  • 亨德拉·阿普利达·古纳万亨德拉·古纳万(1982年4月6日-),全名亨德拉·阿普利达·古纳万(印尼语:Hendra Aprida Gunawan),印尼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长双打项目。2013年8月,古纳万参加中国广州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锦
  • 天主教迪戈斯教区天主教迪戈斯教区 (拉丁语:Dioecesis Digosensis、他加禄语:Diyosesis ng Digos)是菲律宾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天主教达沃总教区。辖区包括南达沃省。1979年11月5日成立。2006年
  • 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英语:Euro-Mediterranean Partnership;又称巴塞罗那进程)是在1995年的欧洲暨地中海会议里首创的。欧盟在会议里表示了这个“伙伴关系”是要“加强欧盟与马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