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4°48′16″N 120°57′58″E / 24.804453°N 120.966066°E / 24.804453; 120.966066
新竹都城隍庙,是位于台湾新竹市北区中山里的城隍庙,庙身列为新竹市文化资产,主神为城隍爷信仰的都城隍。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淡水同知曾日瑛上表朝廷,并饬地方宦绅集资于翌年(1748年)兴建完成作为官庙的城隍庙。其庙地为王世杰所献,又以北门大街出租所得作维持庙务营运收入。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同知袁秉义重修。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同知华清再重修,并捐建后殿,以奉祀观世音菩萨。嘉庆八年(1803年),同知胡应魁以后殿祀城隍夫人,另在西畔现址建法莲寺、添祀十八罗汉,以奉观音。
1924年,郑肇基募捐日币一十多万元,花费三年时间,始修建完工,落成后建一次大醮。
庙身在1980年代列为三级古迹。
庙前石狮子以泉州惠安黄塘玉昌湖青斗石所制,长期经过氧化作用表面呈现出色泽墨绿、光滑坚硬的外观。在1993年10月30日,此石狮曾与新竹市议会石狮作邮票发售。庙前步口附壁柱有“善由此地心无愧”、“恶过我门胆自寒”一对柱联。门牌为新竹市中山路75号。入口墙壁两侧“正直”、“聪明”四字,是满州国第一任外交总长谢介石,奏请满州国皇帝溥仪赐字。庙内通梁硕大,顶为重檐,其木材主要是福州进口的杉木、樟木与桧木。正殿正门上方的八卦藻井为泉州木匠溪底派大师王益顺制作。都城隍神像前左右立文武判官,右上座祀阴阳司,左侧为纠察司、奖善司、延寿司,右边增禄司、罚恶司、速报司,座下两傍又列祀牛马将军、枷锁将军、范谢将军。殿上方有光绪帝御笔“金门保障”匾额、殿后龙柱是泉州石匠辛阿救作品。
弥勒殿除弥勒佛外,还有文昌帝君、西秦王爷、准提菩萨。法莲寺为城隍庙庭所遮隔,寺容不易显现,照地方人士说法,城隍庙属官祀系统,但法莲寺则为一般佛寺斋堂,故要分开。后殿除城隍夫人外,还有其大、二少爷、六位将爷、两旁有月下老人、注生娘娘。
外地人要到新竹市拜拜,通常都会去位在北区中山里的新竹都城隍庙。参拜顺序首先是正殿前天公炉、正殿城隍爷炉,再左进法莲寺观音炉,寺后弥勒炉,再到后殿城隍夫人炉,完成四殿五炉的祭拜仪式。
谢介石赴满州国前曾来此求签、关西镇长陈兴邦与新埔镇长黄阿龙竞选1967年连任前也来求签。
新竹县市的信徒会来此赌咒发誓申冤,上新闻的就有新竹市的情杀案、彰化银行新竹分行存款纠纷、北埔乡农会超贷案、宝山乡砍果树案、竹东镇木材行破产与五指山云光寺寺产争夺案等。
新竹大空袭后,新竹邮电局员工集资一场酬神戏。
新竹市的摊贩就以围绕此庙为中心扩大,使得县府只好拆迁新竹市孔庙作为商业大楼。
农历七月初一凌晨四点,新竹都城隍庙开虎门,代表鬼门正式打开。若信徒感到身体不安、运势不顺,即可当日在城隍爷面前许愿掷筊,决定服何种刑罚及夯枷的轻重,然后领取到纸枷及疏文后,再至正殿向城隍爷求枷,同时将纸枷套在颈上,由道长代读疏文还愿,随后跟着阴阳司公遶行市区到北坛水田福德宫。最后道长再主持“脱枷”解厄仪式并焚化纸枷,完成整个仪式。至于阴阳司公会驻驾水田福德宫十五天,听取众土地神回报一年来的民情,待农历七月十五再向出巡的城隍爷回报。
新竹市各寺庙原同时举办中元祭祀,后来可能因市场上难以供应,遂分开举办,最先是南坛大众庙的农历七月十二日,再来为七月十五日的城隍庙城隍爷出巡。因北门郑家多次参与城隍庙修建,再加上郑家出有郑用锡,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说法之下,因此七月十五日当日,城隍爷会在途中到郑氏家庙休息,接受郑家子弟奉茶洗脸,并以鸡蛋垫底的燕窝汤而后离去,称为“郑厝贡燕”。之后接棒为七月二十三日的新竹长和宫,最末以新竹东宁宫七月三十日办法会,八月一日办市场普作收尾。
城隍祝寿仪为诞辰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前一日晚间陆续展开,各地分灵庙及境内信众,也都会前往都城隍庙祭祀朝拜。分香庙如台中都城隍庙、大甲都城隍庙、台东都城隍庙。
据当地老人郑烟地表示,相传此庙过去水池与池和璧合等建物都是三鱼形,乃代表鱼鳍,而庙地所在为鱼脐,至于鱼头即新竹关帝庙、鱼尾是新竹长和宫,长和宫两边的爱文街与城北街是鱼尾双叉,合起来称为“鲤鱼穴”。地方耆老说,客家人在犁头山“网穴”建立竹北莲华寺就是要克竹堑城“鱼穴”。
城隍依当地为都治、府治、州治、县治之别,有福明灵主、威灵公、灵佑侯、显佑伯之封号。台湾昔日最高的是台湾府城隍庙的府城隍。乾隆廿一年(1756年)后,淡水厅署即自彰化迁至新竹。当时的淡水厅署就设在新竹城隍庙旁的西安街上,相传作过淡水厅同知的曹谨、曹士桂都在死后成了城隍。
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新设之台北府暂置新竹时,新竹城隍爷也由“灵佑侯”改称府城隍的“威灵公”。祭祀府城隍的台北府县城隍庙至光绪七年(1881年)才建立。
对于新竹城隍如何成为都城隍,新竹都城隍庙总干事郑耕亚表示,庙方始终找不到如何升等的官方版本。一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西龙虎山张天师观天象,以天狗星居于牛郎、织女之间,有殃及台湾海岛的异象,奏请朝廷在省城隍庙宇祈醮、朝廷批准将新竹府城隍再晋封为位阶相当于行省巡抚“新竹都城隍威灵公”。光绪十七年(1891年)还由新竹仕绅林占梅、林汝梅兄弟祈醮曾在新竹城隍庙举办。相传就是由林汝梅委托张天师,升为都城隍。
别种说法还有:一、清朝有名皇子被奶妈带到海边游玩,被冲到台湾上岸后衣衫褴褛,乞食为生,数年后,淡水厅一官员经新竹城隍爷指点找到皇子,并被保举升官,后奏请皇帝将城隍爷晋封都城隍;二,沈葆祯在大安之役奉令镇守大安港,突生神风,敌国舰队翻覆沉没,以新竹城隍护国有功,奏请清廷加封都城隍;三,刘铭传任职台湾首任巡府时,张天师向清廷奏称台湾将有灾难,须速办法会消灾,当时的台北城还在赶工中,刘铭传为取得在新竹办法会正当性,将城隍连升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