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族

✍ dations ◷ 2025-07-19 17:48:35 #毛利族
毛利人(Māori)是新西兰境内的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民族信仰数泛灵的多神信仰。“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多数考古学和历史学者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湾,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及传统建筑与台湾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现在毛利人总人口7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62万,澳大利亚有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毛利语是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在18世纪末英国移民大举到来前,毛利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狩猎、采集。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的民族文化,反映在纹身、战舞、民间艺术上,他们擅长雕刻、编织,其中雕刻包括木雕、石雕,是为毛利艺术之精髓。在毛利社会中,无论是结婚、作战、宗教等,一切行动都以家族为准绳。各个部落都有建造得非常精细的“帕”(Pa),这是一种防卫性的山塞,内有堡垒,非常坚固。由于部落间争战不断,许多“帕”都建造在山顶上,以保护部落的安全。这种坚固的防卫工事,早在毛利人的祖先在波利尼西亚生活时就已存在,不同的是新西兰的“帕”建造得更为复杂,规模也更大。毛利社会也有阶级制度,分别为贵族、庶民和奴隶。武士和领袖是贵族的成员,他们行使权力,掌管部落一切事务。从他们的穿着、脸上的刺青就可以分辨出阶级的高低。贵族总是打扮得非常耀眼,并拥精良的武器。而奴隶通常是战争中被掳的人,他们从事低贱的仆役,祭典时甚至成为祭品。值得一提的是,毛利人十分重视手工刺青。木匠和手工匠通常都出身较高的阶层,而且由族群供养。在信仰上,毛利人是多神论者,但他们相信有一位上帝(Io Matua Kore),这和其他太平洋的岛民并不相同,因此他们后来比较容易接受基督教的一神信仰。这也是十九世纪至今,许多毛利人愿意改信基督教的原因。毛利人各族要战争前他们就先跳一种挑战威胁的舞名字叫“哈卡”(Haka)。这个哈卡的目的是表示他们勇士要开始宣战或把敌人吓怕和赶走。在南岛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发现了一种绿玉,他们称为“软玉”(Pounamu)。这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像、小配件、武器等都用这种玉石制成。他们吃的食物是从岛群带来的甘薯、芋头、山芋等蔬菜。毛利人也带了猪、狗、缅甸小鼠。老鼠后来就吃很多新西兰本土的鸟蛋。毛利人大部分是吃螃蟹、龙虾、鳗鱼等海鲜食物(但是他们带来的热带作物无法生长,因此改吃恐鸟)。天地未开、混沌一片时,毛利人称此为第一纪元:空虚期。有一天,天父朗伊(英语:Rangi and Papa)与地母芭芭(英语:Rangi and Papa)苏醒了,成为自然界第一对夫妇。祂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繁殖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各要素,祂们的七个儿子分别是:天父与地母的七名儿子长大以后,由于长期蛰伏在父母相互紧抱的怀中,祂们之中有些开始抱怨起来。其中战神、森林之神、海神主张要把父母分开,风神反对祂们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和平之神、植物之神及火山神则没有意见。主张分开父母的三位神祇各施武力,而看着兄弟大逆不道虐待父母的风神暴跳如雷,瞬间狂风暴雨大作,天崩地裂,更加速了天父与地母的分离。风神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不支败退,逃奔到天父那里去。从此天父与地母遍各处一方,遥遥相对,而祂们痛极而泣留下的情泪则聚成了汪洋大海。森林之神将天父与地母拆散后,以祂的神威将花草树木与昆虫都赋予生命,使自然界充满生机,又在地母芭芭怀中取出一团黏泥,捏成一名女性,祂将她命名为轩妮亚芙安妮(Hineahuone)。森林之神与她结为夫妻,产下一名女孩,他们替她取名轩妮蒂达玛(Hinetitama),又叫曙光之女(Dawnmaid)。曙光之女长大后,森林之神对她动了歪心,便让女儿取代了妻子的位置。曙光之女得知真相后羞愧万分,决心隐居黑暗的地底,并改名轩尼奴依蒂宝(英语:Hine-nui-te-pō),及为死亡女神(Godess of Death),自此以后曙光从东方升起,黄昏于西方落下。海神统管了海里一切鱼、虾、蟹、鳌等水产。和平之神掌管一切耕种,特别是地瓜(毛利人之主要粮食),因而又被称为地瓜神。植物神主管一切野生植物。风神主管自然界的风力与雷暴,由于祂对战神的不孝行为仍愤愤不平,祂指使自己的子孙变成暴风、台风与狂风继续与战神对抗。火山神成了主管地震的神祇,据说隐居的曙光之女变成为火山神的妻子,祂们夫妻一直陪伴着地母,火山神以火力给地母温暖,黑暗女使地母安睡。战神眼看自己的兄弟都成主管,也有后代,只有自己一无所有。有一天祂在森林里遇到泥塑女轩妮亚芙安妮,知道她被森林之神抛弃,便说服她成为自己的妻子。泥塑女怨恨森林之神因为曙光之女的美色离弃自己,决心向祂报复,便接受了战神的求婚,与战神生下不少儿女,就是现在的人类。毛利人相信天父与地母的儿子中,只有战神的后裔最勇敢、最聪明,因为他们能捕鱼狩猎、种植耕作、自食其力,但继承了战神的好战性格,致使人类纷争不断。有一天,好奇的半神人毛伊(Māui)向死亡女神挑战后,世人便开始难逃死亡关。最初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奥特亚罗瓦专门猎捕恐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直到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恐鸟早就绝种消失了。在大约公元1280年的时候,有七艘独木舟从南太平洋的岛国同时来到奥特亚罗瓦。这是第一次计划好的移民。此后一两百年内,毛利人就定居于新西兰的北岛跟南岛各地了。十四世纪,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开启了新西兰文明史。数百年来他们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在西方文明尚末到达之前,毛利人一直生活在他们的传统社会形态之中。另外不同于许多国家受到压迫或遭同化的少数民族,毛利人在新西兰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其文化也保存的较为完善,毛利语更受到了新西兰国家法律的承认。即便如此,毛利语仍然面临被新西兰的白人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危险,因为只有不到一半的毛利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毛利语,而许多毛利人已经不会讲毛利语了。温斯顿·彼特斯( Winston Peters ): 现任新西兰外交部长华利. 朋尼帝托( Wally Penetito ):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育系高级讲师,硏究毛利语教学Tuheitia Potatau Te Wherowhero VII: 现任毛利人国王Calum Hood:夏日的五秒(5 seconds of summer)贝斯手,为毛利与苏格兰混血John Tamihere ( 约翰. 埃米塔尔 ):新西兰政治人物,二零一九年十月参与竞逐奥克兰市( Auckland city )市长,可惜最后没有成功Dame Kiri Te Kanawa: 著名女性歌剧演唱家Maisey Rika: 女歌星

相关

  • 撒哈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aṣ-Ṣaḥrāʾ al-Kubrā ,“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
  • Boston新英格兰波士顿(英语:Boston)为美国马萨诸塞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U.S. state))首府,占地面积 48平方英里(124 km2),2018年居民总数为694,583位,是马萨诸塞乃至新英格兰地区人口最
  • 植物标本馆植物标本馆是一个收集保存植物标本的地方,这些标本通常是干制、压制的腊叶标本。标本可存放在不同的建筑物,不仅是科学研究所,而是任何可用作研究这些标本的地方。一个植物标本
  • 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赤痢变形虫,学名 Entamoeba histolytica,是一种厌氧的原生动物,属于内阿米巴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感染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估计感染全球总人数约为50万人
  • 阿戈斯蒂诺·基吉阿戈斯蒂诺·基吉(Agostino Chigi,1465年-152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锡耶纳一个富有家庭成员。 他在罗马开有一家银行,曾帮助若干教皇举办工程筹措资金。他还拥有托尔法的明矾开采
  • 台北体育馆台北体育馆(英语:Taipei Gymnasium),俗称红馆,位于台湾台北市南京东路、北宁路口,邻近台北小巨蛋,为七层楼的室内综合体育馆。一楼以球类运动为主,有2,000个座位;四楼以技击运动为主,
  • 物理常数物理常数,或称物理定数、物理常量或自然常数,指的是物理学中数值固定不变的物理量。它与数学常数不同,数学常数指的是一个在数值上固定不变的值,但是这个值不一定与物理测量有关
  • 维他命B9叶酸(Folate、folic acid)也称为维生素B9、维生素M、维生素Bc,属于维生素B。叶酸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症引起的贫血。叶酸也是孕妇的营养补充品。在新生儿的神经管缺损(英语:Neur
  • 尤华瑞尤华瑞国家森林(英语:Uwharrie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受美国联邦政府管控的国家森林地区,主要位于北卡罗来纳州中南部的蒙哥马利县,但在兰道夫县和戴维森县也有少许分布。尤华瑞
  • 何其芳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中国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