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911年东北鼠疫是发生在1910年10月末至1911年4月中旬的清朝的一场鼠疫,属于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重大疫情,这次鼠疫波及69个县,共死亡6万余人。
东北鼠疫来源于患有鼠疫的土拨鼠。1910年夏,俄罗斯帝国境内西伯利亚出现由土拨鼠(旱獭属)引发的鼠疫,而此时有华工前往西伯利亚捕杀土拨鼠制作皮毛。
1910年9月16日,在俄罗斯帝国的达乌里亚发现了首例患者。10月初数名华工染病身亡,俄方于是驱逐染疫华工,其中两名被逐华工到了满洲里。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一家客栈爆发鼠疫并出现死亡案例。而从俄罗斯返回中国的两名工人曾住在这家客栈。此后随着闯关东的山东务工者开始乘火车回乡过年,鼠疫沿着铁路线蔓延。1910年10月27日,哈尔滨的俄国租界出现了第一例鼠疫患者。11月7日,哈尔滨傅家甸也出现了鼠疫患者。此后,傅家甸在三个月内约有5000人因患鼠疫而死亡。截止至1910年12月初,哈尔滨每日死亡人数达到一百多人。而从哈尔滨返回长春的商人将鼠疫传染给家人,致使当地约有2000人死亡。1911年1月2日,奉天发现首例鼠疫患者。后来从1月4日至2月1日,大连、北京、天津、保定、旅顺、芝罘、济南先后出现鼠疫患者。
东北鼠疫不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还严重影响经济。在奉天出现了挤兑风潮。在铁岭、锦州、营口、安东等地,因交通阻断,市面缺货,大量商铺倒闭,商品价格疯涨。在哈尔滨,因货物减少,关税的征收受到影响。学校和工矿也纷纷停课和停产。
隆裕太后任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原籍广东台山的槟城人伍连德担任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鼠疫疫区防疫救治。1910年12月27日,伍连德首次对鼠疫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并从尸体身上发现鼠疫源头鼠疫杆菌。伍连德后来又在俄国人加工的皮毛上发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伍连德认为此次鼠疫属于会人际间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的肺鼠疫而非人鼠传播的腺鼠疫。
1911年1月,隆裕太后指定协和医学堂为鼠疫防治中心。此外疫情蔓延后东北开展打鼠行动和隔离病人;哈尔滨傅家甸遭封城;同时山海关被封锁;南满铁路、东清铁路和京津铁路停止运行;在东北对当地居民广泛配发口罩;严格控制居民串门;医院根据病人病情划分为不同区域阻止交叉感染;焚烧带有鼠疫杆菌的尸体。其中,由伍连德以外科口罩为基础设计的防飞沫专门口罩在日后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普遍被认为是现代N95口罩的前身。
经过一系列防疫措施后,1911年3月1日,哈尔滨的死亡人数为零。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封锁。4月18日,鼠疫被彻底消灭。4月23日,隆裕太后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