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哈里森

✍ dations ◷ 2025-11-03 04:24:28 #1917年出生,2003年逝世,美国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LGBT作曲家,古筝演奏家,美国世界语者,美国同性恋者,波特兰人

卢·西尔弗·哈里森(英语:Lou Silver Harrison,1917年5月14日-2003年2月22日),美国作曲家。出生于俄勒冈州,但从小移居旧金山湾区一带,深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种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的影响,如粤剧、印第安音乐、墨西哥音乐、爵士乐,以及印尼音乐等,同时也得到了古典音乐方面的启蒙。后来他参加了考埃尔的“世界人民音乐”课程,并跟随考埃尔学习对位法及作曲,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勋伯格,曾受后者的十二音技法影响。他的老师还包括维吉尔·汤姆森。1943年到纽约担任乐评人,在该地结交了当时尚未得到乐坛完全认可的艾夫斯,并致力于推广艾夫斯以及其他“前卫”作曲家的音乐。之后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教书。1947年回加州。作为研究亚洲和其他各地民族音乐的专家,哈里森于20世纪60年代初曾访问亚洲。1967年,哈里森与业余音乐人比尔·科尔维格(Bill Colvig)相识,并保持同性恋伴侣关系30余年,直到21世纪初两人相继逝世。哈里森与科尔维格曾仿照印尼甘美兰乐队,创设了新型的打击乐队。2003年,哈里森在参加一次音乐节的途中病逝于印第安纳州。

哈里森一生中有过多种创作风格,总体上被认为实验性较强,但与很多先锋派作曲家不同的是,他的音乐旋律性、可听性都很强,经常采用纯律体系、亚洲调式以及各地民族乐器等在西洋古典音乐中属于“非常规”的元素,他自己会演奏古筝。他还热衷于推动多元文化和宣传同性恋权利,支持和平主义和环保主义,也是重要的世界语支持者之一。

哈里森的代表作包括歌剧《长发公主》《青年凯撒》、四部带编号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爪哇甘美兰乐队协奏曲、斯兰德罗调式(甘美兰音乐使用的一种五声调式)协奏曲、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等。

相关

  • 中美中美(英语:Middle America,法语:L'Amérique moyen)是一个政治地理学中的地理名词,它表示的是美洲的中部地区。它位于北美洲的南半部分,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三部分。按
  •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英语: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又称3K背景辐射)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在早期的文献中,“宇宙微波背景”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
  • h区元素根据元素外层价电子构型的不同,周期表可以分成几个区;同一区里的元素,其填在最高能级上的电子的亚层轨道类型是相同的。分区的名称就是根据轨道的名称定的:下表列出了元素周期表
  • GlottologGlottolog是纪录世界上鲜有人知的语言的一个目录学数据库,起初由位于德国莱比锡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创建,2015年起改由位于耶拿的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
  • 中国君王诸子女列表中国君王诸子女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君主的子女。男在前,女在后。“某”为男,“氏”为女。范围以中国的夏朝至清朝为主。本页面仅仅是一个索引,请根据时代不同选
  • 包为民包为民(1960年3月-)原籍浙江省镇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8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他是中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
  • 古斯塔夫·赫兹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德语:Gustav Ludwig Hertz,1887年7月22日-1975年10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他是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电磁波发现者海因里希·鲁道夫·
  • 维尔特二号彗星维尔特二号彗星(官方标记为81P/Wild)是一颗由瑞士天文学家保罗·维尔特于1978年发现的彗星。据信在它45亿年的生命里,维尔特2号可能曾有更远和圆的轨道。1974年它在距离行星木
  • 早王朝时期 (埃及)第 八第 十大约在公元前3150年,上下埃及的统一标志着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开始。早王朝时期包括了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时间由前王朝时期直至公元前2686年,又或者直至古王国时期。
  • 尤拉茨语尤拉茨语是乌拉尔语系萨莫耶德语族的一种语言,通行于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以西的冻园地区。尤拉茨语在19世纪时就已经消失。尤拉茨语很可能是介于涅涅茨语和埃涅茨语中间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