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史

✍ dations ◷ 2025-11-04 20:01:14 #欧洲历史著作,拜占庭文学,德国书籍

《哥特史》(拉丁语原名:,意为《论该塔伊人的起源和行为》;德语名:),由6世纪投效拜占庭帝国的东哥特人约达尼斯(又译作约尔南德斯、约达尔南迪斯,约生活于500年至555年或560年)写成。该书使用拉丁语,记述日耳曼人(包括哥特族人)、匈人等民族迁入东欧、中欧、西欧,导致西罗马帝国崩溃的民族大迁徙历程。该书取材自现已散佚的当代史籍,以及约达尼斯的亲身见闻,虽然书中存有内容粗糙、轻信、文笔较差的情况,但因其史料价值,而获得后世史家的重视。

本书的作者约达尼斯,先祖可能为阿兰人,因世代居于东哥特人的统治下,所以已融入哥特文化。约达尼斯在500年前后生于达尔马提亚(Dalmatia,在今克罗地亚一带),曾担任过阿兰贵族的书记,晚年皈依基督教,成为神职人员。6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攻破东哥特王国,约达尼斯投效拜占庭,并着手编撰《罗马史》及《哥特史》。其后,约达尼斯的经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担任普通修道士度过余生,另一种是他被教廷晋升为克罗顿(Croton)主教,后于551年与教皇维吉里乌斯(Vigilius)一起到君士坦丁堡。大约555年至560年之间,约达尼斯在君士坦丁堡或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去世。

本书和《罗马史》都是在551年写成。撰写的原因,据约达尼斯自己所说,是由于他的友人卡斯塔里乌斯要求他“放下当前正在从事而且眼看就要完成的编年史(指《罗马史》)撰写工作,转而把元老(指罗马学者卡西奥多卢斯元老,Cassiodorus Senator)那套有关该塔伊人(Getae)的起源以及描述他们从古至今在诸多君王和贵族率领下的行为的12卷文集加以删节,并润色和增补为一本简明易懂的小册子”,于是便着手写书。另据现代学者罗三洋的分析,约达尼斯要向拜占廷君主证明自己的忠诚,以及缓解罗马人和哥特人之间的矛盾,因而撰写本书。本书主要取材自三本已佚的历史文献,就是卡西奥多卢斯元老的《哥特史》、拜占庭史家普里斯库斯(Priscus)的《拜占庭与阿提拉的历史》,以及阿布拉比乌斯(Ablabius)的一部有关哥特人的史书。除此三部书外,约达尼斯还运用他个人的所见所闻,以丰富他的《哥特史》的内容。

本书篇幅有60章,以及一篇“前言”,一篇“结束语”。书中60章的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13章)描述约达尼斯的所知世界及地理情况;第二部分(第14至23章)描述哥特人与其他日耳曼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哥特自身的分裂过程,以及3世纪后期东哥特王国的建立;第三部分(第24至33章)描述哥特人受匈人的袭击后,东哥特崩溃、西哥特迁徙及侵扰罗马帝国境内的情况;第四部分(第34至50章)讲述阿提拉及其帝国的兴衰、西哥特─西罗马帝国联军与阿提拉之间的沙隆会战、西哥特与西罗马的关系演变,以及西罗马的灭亡;第五部分(第51至60章)讲述哥特人与其他日耳曼民族瓜分西罗马帝国领土,以及东哥特为拜占庭帝国所灭的历史。

本书作者约达尼斯由于很晚才开始学习拉丁语及希腊语,因此未能完全读懂其他罗马史家的典籍,而本书的写作文风、语法亦较差。又基于编撰时的政治环境与民族感情的影响,书中出现一些较明显的的错误。例如,约达尼斯把哥特人离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迁的时间,从史实中的前1世纪,推前至前15世纪;约达尼斯把哥特人与该塔伊人(Getae)混为一谈,还把该塔伊人与中亚北部平原上的玛撒该塔伊人(Massagitae)等同起来;帕提亚人与亚马孙人被约达尼斯说成是哥特人的一支,但其实他们与日耳曼民族并无亲缘关系。

此外,约达尼斯有时还故意歪曲事实,例如把哥特人说成是主持正义的战士,而哥特人曾经在罗马帝国境内所作的暴行则淡化;为迎合拜占庭帝国政府,又称拜占庭消灭东哥特王国是替天行道等等。

德国学者威廉·马滕斯认为:“《哥特史》存在的意义,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却无论怎样评价也不算过分。这倒不是因为约达尼斯本人在这个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研究成果──无疑有一些史料,只是因他才得以流传于后世──而是因为他写作本书时所利用的大多数著名的文献,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我指的是阿布拉比乌斯与卡西奥多卢斯关于哥特人的著作,都已经完全地散佚了,是他的这本书保存了其中的一些内容。”

美国学者J. W. 汤普森(英语:James Westfall Thompson)在《历史著作史》一书里指出,约达尼斯的《哥特史》“粗糙、无知,轻信而陈腐(主要表现在他引用古典著作时),而且他的拉丁文也很坏,但他那部《哥特史》还是一部重要著作。他是第一位试图记述日耳曼人迁移史的作家”。另外J·W·汤普森还提出本书的特点,“在所有中世纪历史著作中,也许再也没有哪一部像他这部书这样缺少宗教色彩了。”

中国学者罗三洋认为:“就以其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叙事详细等众多优点,备受后世学者的青睐,成为日耳曼人史、罗马帝国史以及民族大迁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参考书”。

《哥特史》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史学界的重视,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8世纪时的英国史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便大段地摘译或简述本书的多个段落。

而本书的中文翻译情况,有中国学者罗三洋的译本。该译本依照19世纪德国学者威廉·马滕斯的德文译本译出。

以上各项,依据北京商务印书馆的约达尼斯《哥特史》各章而成。

相关

  • 流程图流程图是表示算法、工作流或流程的一种框图表示,它以不同类型的框代表不同种类的步骤,每两个步骤之间则以箭头连接。这种表示方法便于说明解决已知问题的方法。流程图在分析、
  •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 Stool Scale)是一种为了医学需求而设计的分类法,它将人类的大便分为七类。设计者为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希顿(Heaton)和路易斯(Lewis),
  • 耶稣再临耶稣再临(有时称为第二次降临或基督再临,英文Second Advent或Parousia)是一个基督教概念。二千年前,耶稣“第一次来到”,然后耶稣升天。耶稣再临是指他在未来将回到人间。这个信
  • 马耳他峰会马耳他峰会是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柏林墙倒塌的几周后,1989年12月2日-3日在马耳他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是戈尔巴乔夫1
  • 巴尔的摩-华盛顿都市区巴尔的摩-华盛顿都市区(Baltimore–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是一个联合统计区(部分相邻的大都市统计区被合称为联合统计区),它覆盖了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的都市区。°Intersta
  • 不送气边搭嘴音不送气边搭嘴音(Tenuis lateral click)是一种辅音,主要出现于南非的一些口语中。其中,术语“不送气”(tenuis)又称“无声爆破音”,特指清音、不送气(unaspirated)、未颚音化、未声门
  • 佛莱迪大战杰森之开膛破肚《佛莱迪大战杰森之开膛破肚》(英语:)是一部2003年美国恐怖片,由于仁泰执导。本片为知名恐怖片系列“十三号星期五系列电影”的面具杰森魔与“猛鬼街系列电影(英语:A Nightmare on
  • 匹兹堡海盗国联中区 (1994年-至今)      匹兹堡海盗(Pittsburgh Pirates)是一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美国职棒大联盟球队,隶属于国家联盟中区。队史总计参与了7次世界大赛,并获得5座
  • 俞咨益俞咨益(?-?),字汝虞,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灶籍,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八十五名进士。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广东广州府推官。官至
  • 陈章 (明朝)陈章,字一夔,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后进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参加戊戌科会试,得贡士第二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