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曲线是显示在特定时间内,某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反映了供给表两个向量的线性关系。
供给曲线是供给表和供给函数的图像化表达,并且和需求表或需求函数交接组成均衡点,用以表示市场上生产者和需求者能够构成交易的物品数量和价格。供给曲线既可以以“曲线”出现,也可以使用“直线”方式出现。理论上,可以符合供给定律的供给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上倾斜的。
19世纪末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一切商品的生产成本是组成生产者供给曲线的基础。由于生产成本这个字眼意义非常含糊,马歇尔把这个概念分解为:一,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和资本家的节欲及等待构成生产活动,这些劳动和牺牲属于商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二,对这些代价所必须付出的货币额称为商品生产的货币成本,也就是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就是为了引出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各种劳作和牺牲的适当供给而必须付出的价格;换言之,生产费用就是商品的供给价格”。
马歇尔理论的另一意义是把生产费用再分解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例如一定数量羊毛布的生产费用便是由:一,生产所使用的羊毛和其他流动资本的供给价格;二,机器等固定资本的耗损;三,全部资本的利息和保险费;四,工厂员工的工资;五,承担风险和监督经营者的总报酬。这些仅是生产那个数量羊毛布的要素价格,而非全部数量的要素价格。对生产者的赋税亦可能需要计算在内。从图表来说,就一般的情况而言,尽管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会出现“U”型,总成本曲线却是始终保持向右上倾斜。
近代的经济理论则指出,对供给曲线起关键作用的是边际成本。假设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环境,边际成本会随产量增加而先递减,然后回转向上递增(这条线可视为供给曲线,因为它决定单个厂商面对市场的生产计划)。由于市场完全竞争,所有产品都是同质,并且企业的边际收入等于市场均衡价格,企业只能是受价者,图表模型出现一条水平的边际收入线(这条线同时代表市场的需求曲线)。边际收入线跟边际成本线会互相交错,这时候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C=MR),符合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厂商只愿意在这个产量生产(某些时候会出现多于一个的交接点,但利润最大化条件必定属于处于右方的交接点,因为左方交接点的边际成本线仍然向右下倾斜,说明生产的边际成本能够下降)。如果不采用边际分析,则厂商的总收入曲线(供给曲线,即是厂商的产品能卖得的收入)向上倾斜。
竞争厂商理论指出,一个正在考虑是否进入市场的厂商处于边际成本线中低于平均成本线的最低临界点,他的供给量将会是零,直至边际成本高于这点。进入了市场的厂商应用相同原理,但其只需要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临界点便可。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因为产品是异质的,生产商受惠于产品异质成为定价者,市场的需求曲线不再等于边际收入曲线,所以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边际成本保持“U”型不变,生产者依然按照MC=MR的情况定价,价格和供给量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所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个别厂商的供给曲线,但市场的供给曲线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却存在,高度简化的单个厂商供需均衡模型一般不考虑成本问题,仅从其可供给的数量而言。
供给表列出不同价格的情况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目。供给表和需求表相似,大致上用相同的方法制定,两种自变量存在着线性关系,供给价格随物品供给数量而变动。经济学透过供给表绘画出供给曲线,以图表形式表达个别生产者或者市场上所有生产者的商品供给情况。
市场上不同的个体生产者的供给表可合并为市场的供给表,也即是说个体的供给曲线可以绘出市场的供给曲线,从而反映单一商品市场的供给,对应个人或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供给曲线是每家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横向加总,随着价格的上升,每家厂商都会生产更多,并且新厂商将进入该市场。相反,随着价格的下降,成本较高的厂商将会退出市场,余下的厂商则减少产量。
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影响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
供给函数是描述商品的供给量与影响因素。
P代表物品的价格;Prg代表相关物品价格;S代表生产者(厂商)数目。
不论供给曲线每点的斜率为何,只要其向左右平行移动,即是市场上的供给发生变化。供给曲线平行移动与线上点移动的最大分别在于前者在同一价格水平之下的供给量改变,后者的供给量改变即代表价格同时变动而非维持于同一价格。
供给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S数量的某物品价格为P,如果这一点依供给曲线移动,即是该物品的供给量发生变动。一条直线供给曲线的供给量变动意味着消费者对物品的供给保持不变,不论价格如何变动,企业的总收入仍然不变。反之,曲线上斜率存在差异的供给曲线发生供给量变动,企业的交易收益未必随着价格变动而保持一致。
在供给曲线为完全缺乏弹性时(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则所有税项由供给者承担。
在供给曲线为完全有弹性时(供给曲线为水平横线),则所有税项由消费者承担。
若供给曲线比较有弹性时,则消费者承担较大的成本上升或税项。
不论是市场的还是厂商的,供给曲线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因为在短期,固定成本为不可变,厂商只可以雇用更多的工人或者调整其他投入品。反之,在长期,厂商能够购买更多的机器,甚至决定进出市场。所以,短期只有价格发生变动,长期则只有产量变动。
中国学者靳毅民认为在供应曲线存在严重缺陷:“这就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商品代价”这个因素。我们前面已经探讨了在小商品生产时期,商品代价就是商品的劳动价值量,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期就是资本量”,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商品代价,商品提供者会减小生产量,从而使价格上升,当市场价格等于商品代价时,随着商品需求增加,会增加产量,但不会提高价格,供应曲线的中间一段是平行直线,这时商品的价格等于商品代价,也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如果资源出现短缺或垄断时,这条平行直线没有机会出现时,供应曲线才表现为单纯上升的曲线。靳毅民的供应曲线是一个上升-平行-上升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