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话

✍ dations ◷ 2025-02-24 08:41:21 #古代汉语,明朝文化,清朝文化

明清官话,明清时期通用语,因在官场通用而得名。明朝继承了宋代汴洛音系和元代音系,即“壹以中原雅音为正”,形成了以下江官话中的南京官话为国家标准语音的局面。到了清朝中期,北京官话形成,影响逐渐扩大。清末卢戆章创制中国切音新字,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可见南京官话在清末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到了民国,北京官话被确定为国语,以后在中国大陆改称普通话。

明清时期,官话使用范围广泛。据明朝来华传教士所著《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除了不同省份的各种方言,也就是乡音之外,还有一种整个帝国通用的口语,被称为官话(Quonhoa),是民用和法庭用的官方语言。……官话现在在受过教育的阶级当中很流行,并且在外省人和他们所要访问的那个省份的居民之间使用。……各省的方言在上流社会是不说的,虽然有教养的人在他的本乡可能说方言以示亲热,或者在外省也因乡土观念而说乡音。这种官方的国语用得很普遍,就连妇孺也都听得懂。”

作为历史上标准语的官话(即本条目所指的“官话”),与作为现代汉语分支的官话,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前者是(古代)汉语的一个语种,它在同一个时期内的语言学特征(语音、语法、词汇等)是同质、稳定的,每个词都有其固定的发音;后者是(现代)汉语的包含众多语种的一个分支(基于立场的不同可称这个分支为方言或独立语言),它因地域的区别有着许多语言学特征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的不同语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域往往不同。

中国的官方语言早期以中原雅音为正音,即上古汉语时期(主要是周朝至汉朝)流行于中原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汉族中央政权第一次转移到南方,使得中原雅音南移,汉语正音因此分为南北两支。但因东晋迁都南京,中原雅音为基础正音,由于当时中原汉民带来雅言并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称为“士音”,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南京官话,又称金陵雅音。

南北朝时期,南朝治下的江东崛然而起,赶超中原地区,成为汉民族文化的正统地带。因此以中原雅音为基础的南京官话以“正统身份”成为中国官方语言的正音,日本来华所学亦是吴音。

隋朝统一后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进入中古汉语时期后与(主要是唐、宋)流行于中原(时洛、汴一带)的中原雅音融合,以《切韵》、《广韵》为标准的唐宋官方语音成为全国通用的正音。

蒙古征服南宋,位于北方的燕京首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逐渐衰落。元朝依据的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音(汴洛音)做为共通语的正音,亦有受燕京音影响,参看《中原音韵》。

明朝灭元定都南京,“一以中原雅音为正”,形成南京官话2。但对于当时的官话是否是南京方言,学界仍有争议。

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南京移民到北京四十万人,超过了北京原有人口,他们所操的南京官话受到北京语音和北方话腔调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北京官话。作为国语正音的官话又再次分为南北两支,此时的北京官话仍不成熟,通行范围主要在北京及周围地区的民间,地位较低,官场仍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

明清两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南方官话,周边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期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官话。

清初仍使用南京官话的腔调,经过时间,北方腔调官话的影响逐渐扩大。清中叶以后,北方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主流的地位。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国语。

民国初年拟定国语以及京国之争以后,以北京官话为标准的北方官话取代老国音,故今日的国语(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

概而言之,南方官话与北方官话都是由“西晋以前的中原官话”演化而来,两者有差异,也有联系。比如明朝迁都北京时,北京城中南京移民超北京本地人口,此后的北京话也大量融入了南京话。相比较而言,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北方官话语音发展变化比较快,以南京话为标准的南方官话则融入了一些吴语方言。

明朝官话大致属于《切韵》体系,以《正韵》为代表作;而清代官话则脱胎于元代《中原音韵》为代表的音系,相对于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它有如下的变化:

而到了明中后期,北京官话(即当时的北京音)的音系已与现代北京话相差无几,由万历年北京人徐孝所作之《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所见,与明初的官话相比,产生了韵尾消失、入声消失,尖团合流等重大的变化。

尽管明清官府并没有对官话正式命名(“官话”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称呼),也没有将官话进行推广,但它对中国普通百姓语音的影响是巨大的。

明清时期各地汉语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官话的影响。越是官话使用频率高的地方,这种影响就越剧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江西景德镇,长期作为官方瓷器供应地,官话在城区盛行,导致当地的方言往官话靠拢,最终出现只有三个声调这种赣语乃至整个“东南方言”极其罕见的现象。

官话的另一个影响是产生了带方音的官话(下文简称为“方音官话”)。古代非官话所在地的人要学习官话常会受母语的极大影响,从而说出母语特征极浓的官话来,如蓝青官话。方音官话与(标准)官话之间,只是口音之间的区别,而非方言之间的区别。

今日的江淮官话绝大多数方言及天津话和苏北、皖北一带的中原官话是明代南京官话的直接“后代”。1913年决议之老国音亦是兼通南北。

在现代戏剧中仍保留了某些特定时期的官话特征。如京剧的语音,仍保留了清末以前官话中的区分尖团的特点;越剧的语音则继承了绍兴的方音官话的音系。

^ 注解1:其中,支持“南京说”的可参看张卫东 《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音韵学会会长鲁国尧《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研究明末清初官话基础方言的廿三年历程》。另外,有民间人士从北京话“文白异读”的现象出发,与中原音韵加以比较,认为明代官话是自中原至江淮某地的语言。

相关

  • 芝加哥芝加哥(英语:Chicago),常被当地华人简称为芝城,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为库克县县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272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
  •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即往史等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诊时首先应该抓住主诉,根据中医基本理论,从整体出
  • 电学电学(英文:electricity, electrical science),涵盖一切以电为研究基础的学科。19世纪末随着电报、电力系统的应用逐渐奠定了此工程的学科基础,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在技职教
  • 西门子能源业务领域西门子能源业务领域是西门子公司的四大业务领域之一,主要为火力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输电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转换和输送提供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2008年1月1日创建
  • 即期券即期券是美国纸币的一种,发行于1861年8月至1862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面额有5美元、10美元、20美元。即期券是美国发行的第一种纸币,在某种意义上,广泛流传到今天的一系列的货
  • 地热能发电地热能发电(英语:Geothermal power)是指以地热能发电。所使用的技术包括干蒸气发电站、闪蒸蒸汽发电站和二元循环发电站。目前有24个国家使用地热能发电,地热能加热(英语:geotherm
  • 雷婕熙雷婕熙(1994年7月15日-),演出《女朋友 男朋友》小树一角。亲姐姐是演员雷瑟琳。
  • 光侵蚀光侵蚀是星前核心因为附近恒星的电离辐射导致外层的色散。 这种侵蚀阻碍了环绕着原恒星中心核的外围吸积,因此,反过来也阻止了原恒星成为成熟的恒星,使得原恒星只能发展成为棕
  • 井上家为日本江户时代的围棋四大家(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林家)之一。传至第十六世井上因硕时,日本棋院已经非常成熟,围棋四大家仅存一家,这种世袭制度、江户时期的产物,自然已经
  • 白鹤林 (朝鲜)白鹤林(백학림,1918年-2006年10月5日),朝鲜平安南道平原郡人。早年参加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1937年参加了著名的普天堡战役。40年代初参加苏联红军,任特殊侦察员。50年代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