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基隆海啸

✍ dations ◷ 2025-09-07 03:07:00 #1860年代台湾灾难,1867年台湾,台湾地震,台湾海啸,基隆市历史,新北市历史,金山区 (台湾)

1867年基隆海啸,是1867年(清同治六年)发生于台湾基隆外海地震引发的大海啸,造成基隆金山沿海严重伤亡。

1867年12月18日(清同治6年11月23日),基隆屿附近发生有感地震,地震的震中在东经121.7度左右、北纬25.3度附近,约在基隆屿东方500米左右的海底,地震发生后随即引发海啸,磺港、水尾边波浪高到二丈(6.06 米),鸡笼首当其冲,鸡笼港港内的海水急速往外海退去,甚至露出海床;接着巨大波浪瞬间反扑,以惊人的速度猛冲街上,房屋倾倒,影响瑞芳、万里、金包里(今新北市金山区)一带沿海,山崩地裂,海水暴涨,屋宇破坏,溺数百人。

根据《淡水厅志》记载,阿瓦力兹(Alvarez)所著《福尔摩沙》(Formosa)一书有记载道:

估计此次地震震级约为7.0,而海啸高度达8米。沿岸居民从700户,剩下16户,估计至少有数百人以上死亡。地震倒塌有数百户民宅,沿岸浸水的家屋约有二百户。

关于该此海啸原因,学者徐明同与蔡义本认为,海啸原因主要由地震断层所引起;吴祚任则认为是地震引发海底山崩造成。由于该次地震震级估计只有7.0,前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马国凤推测,可能是地震引发了海底山崩,而该次地震所造成海底破裂面走向与基隆海岸平行,加上海底斜率平滑使海浪易于上溯堆积,使海啸波浪迎面扑向岸边时造成灾害如此严重,综合了地震、山崩、火山爆发及海岸形状等因素。

相关

  • 衰变放射性或辐射性是指某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另一种同位素(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
  • 胆癌胆癌是发生在胆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胆管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三种。胆癌并不常见,通常会发生在六至七十岁人士身上。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性别以男性为多。中上腹及右上腹疼
  • 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国家图书馆(罗马尼亚语:Biblioteca Naţională a Republicii Moldova)是摩尔多瓦的国家图书馆,于1832年8月22日建立于基希讷乌。 其藏书量超过300万,是国内最大的图书馆
  • 白虎白虎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是西方七宿,天之四灵之一,道教将其称为“监兵”,在不同的道经中有“帝君”、“圣将”、“神将”和“捕鬼将”等称呼。 在二十八宿中,白虎是西方七宿(奎、
  • 亲和力化学亲和性(英语:chemical affinity)在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指不同化学物质家族由于其电子特性而能够组成化合物的特征。化学亲和性也可以指原子或化合物与与它们不同的原子或
  • 度量空间在数学中,度量空间是个具有距离函数的集合,该距离函数定义集合内所有元素间之距离。此一距离函数被称为集合上的度量。度量空间中最符合人们对于现实直观理解的为三维欧几里得
  • 元培计划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是北京大学于2001年9月20日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元培学院和以前的元培计划实验班是元培计划的产物。北京大学在选课
  • 科林·克莱夫科林·克莱夫(Colin Clive ;1900年1月20日-1937年6月25日)是美国的一位戏剧和电影演员,最著名的是在环球影业的电影《科学怪人》和《弗兰肯斯坦的新娘》中饰演弗兰肯斯坦博士 。
  • 蚀刻版画蚀刻版画是一种版画的作画方法,先在金属板上雕刻,然后用强酸腐蚀,制成凹版,再用油墨印刷成版画。现代也有用其他材料和其他化学腐蚀剂的方法。 做蚀刻版画的金属板一般用铜、锌
  • 亨利·雷士德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1840年-1926年),英国南安普敦人,是上海租界时代的著名建筑师、房产商和慈善家。雷士德是弟兄4人中最小的一个,他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由于3个哥哥都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