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波兰圆桌会议
✍ dations ◷ 2025-08-13 23:10:43 #波兰圆桌会议
波兰圆桌会议(波兰语:Okrągły Stół)于1989年2月6日到4月5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当时波兰政府为了抑制社会骚乱,与波兰团结工会和其他反对派举行了此会议。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工厂罢工和随后莱赫·瓦文萨领导形成的团结工会运动(当时还是地下)的作用下,波兰的政治局势开始有所放宽。尽管由政府试图打击反共情绪,但运动的势头已经高涨并不可逆转。此外,由于经济低迷和通胀失控,降低了波兰生活水平并加重了公众的愤怒与沮丧,并产生了对社会巨变的恐慌。到1988年,当局正式认真与反对派会谈。1988年9月,当一波罢工即将结束时,包括反对派领导人莱赫·瓦文萨和内政部长切斯瓦夫·基什恰克秘密举行了一次会议,同意举行所谓的圆桌会谈,规划该国的未来。波兰统一工人党于12月20日至21日召开十中全会,1989年1月16日召开十中全会第二阶段会议,会议上发生激烈争论,1月18日,全会通过《十中全会决议》和《波党关于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立场》,扫清召开圆桌会议的障碍。圆桌会谈始于1989年2月6日欧洲中部时间下午2:23,会议分为团结反对派和联合政府派。会议地点在在理事会部长办公室。会议由莱赫·瓦文萨和切斯瓦夫·基什恰克共同主持。波兰统一工人党在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将军的带领下,希望增选著名的反对派领导人进入统治集团而不在政治权力结构上作出重大变化。但圆桌会议事实上根本改变了波兰政府和社会的形态。在波兰发生的此次事件打击并使整个东方集团的气势下降;雅尔塔格局在波兰发生的此次事件后不久崩溃。会议分为三个主要工作组:具体问题由这些工作组处理。由于各派系的互不信任和政府派的明显不愿意交出权力,会议经常处于停滞状态。最具争议的问题是:一些激进的反对派组织相当反对会谈。他们不相信坐收政府的善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抱着担忧于4月5日在会议结束时,签署多项重要文件。这些文件被称为圆桌会议协议。反对派:团结工会及反对派20人当局:20人
相关
- 海底海底生物界是与水域基底相连的生活区域,可分为滨海海底生物界(光线可透射的,夏季温暖的水域底层)和深海海底生物界(暗的,冷的水域底层)。在海底生物界栖息的生物被称为海底生物。
- 筛骨筛骨(ethmoid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一块。位于两眶之间,额骨的下方,被其他骨骼包围着,无法直接看到。其后方为蝶骨。外观为为巾字形,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 奥西茨基卡尔·冯·奥西茨基(德语:Carl von Ossietzky;1889年10月3日-1938年5月4日;又译:奥西埃茨基、奥西耶茨基)是一位魏玛和纳粹时期德国的记者、作家、和平主义者,他于1933年被纳粹德国
- 加工肉品肉类食物,或者简称肉类或荤菜,是从各种动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及一些其他组织,经过不同程度及方法的加工,成为不同种类的肉类食物。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以及鸡肉、鸭肉
- 粉碎粉碎是化工生产中一种单元操作,是一种纯机械过程的操作,对于体积过大不适宜使用的固体原料或不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要进行加工使其变小,这个过程就叫粉碎,粉碎主要有两种方式:
- 甲申之变甲申之变,指明朝崇祯十七年、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的事件。因1644年为甲申年,故称“甲申之变”。此年李自成、张献忠、明朝、满清军队互相交战,北京百姓
- 李愃庄献世子(朝鲜语:장헌세자/莊獻世子;1735年2月13日-1762年7月12日)又思悼世子(朝鲜语:사도세자/思悼世子),讳李愃(朝鲜语:이선/李愃),是朝鲜王朝的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之次子,被英祖逼迫,绝食而
- 幕府将军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原为大和朝廷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军官职位,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
- 肉排肉排,又名肉扒,或简称扒,是将片状的肉以油煎或烧烤方式烹调的料理,大部分使用陆地动物制成牛排、猪排、羊排、鸡排等,也有像鳕鱼之类的鱼排。肉排可以加入酱汁调理,或是绞碎做成汉
- 普瑞斯卡·吉普图普瑞斯卡·吉普图(英语:Priscah Jeptoo,1984年6月26日-)是肯亚长跑运动员,专精于马拉松竞赛,曾经参与杜林、巴黎和伦敦等所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并且夺得世界田径锦标赛与2012年夏季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