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圆桌会议

✍ dations ◷ 2025-07-19 06:37:42 #波兰圆桌会议
波兰圆桌会议(波兰语:Okrągły Stół)于1989年2月6日到4月5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当时波兰政府为了抑制社会骚乱,与波兰团结工会和其他反对派举行了此会议。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工厂罢工和随后莱赫·瓦文萨领导形成的团结工会运动(当时还是地下)的作用下,波兰的政治局势开始有所放宽。尽管由政府试图打击反共情绪,但运动的势头已经高涨并不可逆转。此外,由于经济低迷和通胀失控,降低了波兰生活水平并加重了公众的愤怒与沮丧,并产生了对社会巨变的恐慌。到1988年,当局正式认真与反对派会谈。1988年9月,当一波罢工即将结束时,包括反对派领导人莱赫·瓦文萨和内政部长切斯瓦夫·基什恰克秘密举行了一次会议,同意举行所谓的圆桌会谈,规划该国的未来。波兰统一工人党于12月20日至21日召开十中全会,1989年1月16日召开十中全会第二阶段会议,会议上发生激烈争论,1月18日,全会通过《十中全会决议》和《波党关于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立场》,扫清召开圆桌会议的障碍。圆桌会谈始于1989年2月6日欧洲中部时间下午2:23,会议分为团结反对派和联合政府派。会议地点在在理事会部长办公室。会议由莱赫·瓦文萨和切斯瓦夫·基什恰克共同主持。波兰统一工人党在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将军的带领下,希望增选著名的反对派领导人进入统治集团而不在政治权力结构上作出重大变化。但圆桌会议事实上根本改变了波兰政府和社会的形态。在波兰发生的此次事件打击并使整个东方集团的气势下降;雅尔塔格局在波兰发生的此次事件后不久崩溃。会议分为三个主要工作组:具体问题由这些工作组处理。由于各派系的互不信任和政府派的明显不愿意交出权力,会议经常处于停滞状态。最具争议的问题是:一些激进的反对派组织相当反对会谈。他们不相信坐收政府的善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抱着担忧于4月5日在会议结束时,签署多项重要文件。这些文件被称为圆桌会议协议。反对派:团结工会及反对派20人当局:20人

相关

  • 主食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也是人类维系生命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马铃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octyl Phthalate),简称二辛酯(DOP),是一种酯类有机化合物,可以指:
  • 额头在人体解剖学中,前额是指头部前端、脸部上面的部分。前额的上方边界为发际线,其下界为眶上脊(在眼睛上方的骨头),两侧的边界则为颞骨(连接眶上脊、冠状缝以及更后方的骨头)。在解剖
  • 高雄愿景馆坐标:22°38′18″N 120°18′11″E / 22.6382766°N 120.3031023°E / 22.6382766; 120.3031023高雄车站帝冠式站体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的历史建筑,地址为三民区建国二路318
  • 元建模元模型(或称替代模型)是“模型的模型”, 元建模则指建立元模型的过程(meta-physics 为”形而上学“,即“科学的科学”)。因此,元建模的工作包括:分析、构建和开发一套用于给某类指定
  • 发粿发粿(闽南语)又叫发糕,客家语称之为钵粄、发粄、碗粄或起酵粄,是一种米食制品,流行于浙江、华南地区、港澳、台湾、印尼及马来西亚一带,是传统过年的食品,亦可用于祭祀或馈赠亲人。
  •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耳孙(英语:Albert Abraham Michelson,1852年12月29日-1931年5月9日),又译“迈克耳孙”、“迈克耳逊”,波兰裔美国藉物理学家,以测量光速而闻名,尤其是迈克耳
  •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简称甘博),是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2012年11月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该馆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组建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是中国
  • 冠海豹冠海豹(学名:Cystophora cristata)是北极的一种海豹。它们分布在中及西北冰洋,东临斯瓦尔巴群岛,西至圣罗伦斯湾。成年公冠海豹的鼻子上有一可以膨涨及凸出的附属器官。当公冠海
  • 杨泰芳杨泰芳(1927年-2012年),广东梅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原主席。杨泰芳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广东省邮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