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松
✍ dations ◷ 2025-01-23 06:09:14 #杜松
杜松(?-1619年4月15日),字来清,明朝陕西榆林人。为明朝大将。勇健绝伦,塞外民族皆称其为“杜太师”。为明朝大将杜桐之弟。杜松,号称“杜黑子”。交锋时掳起两臂,乌黑如漆,持着金刀乱斫。杜松有勇无谋,为人粗蛮卤莽,作战时身先士卒,遇事不如意即自毁甲胄,声称欲削发为僧。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夏,官为总兵,接替李成梁镇辽东。期间曾因战败而要自杀,还焚毁所有甲胄器仗,被朝廷勒令还乡。后来再被起用为总兵,参与讨伐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万历四十七年(1619),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杨镐本人坐镇沈阳,指挥全局。杜松急于立功,踏雪冒进,四月十四日在苏子河汇入浑河附近渡河。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遇伏,吉林崖下杜松被努尔哈赤之子贝勒赖慕布射杀,明军大乱,全军覆没。十五日,努尔哈赤率领八旗主力,攻破北路明军营垒。北路主将马林大败,单骑逃回开原。杨镐得知两路兵败,急檄李如柏、刘铤两军。然刘铤已深入三百里,身中埋伏亦战死。中路右翼李如柏接到经略杨镐的撤兵命令,急忙撤退。萨尔浒之战后,朝议多咎杜松轻进。天启年间追赠少保左都督,世荫千户,立祠赐祭。
相关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伏打电堆伏打电堆(Voltaic pile),又名伏打堆,是最早出现的化学电池,是在1800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伏打伯爵发明。伏打电堆由很多个单元堆积而成,每一单元有锌板与铜板各一,其中夹着
- 静磁学静磁学(Magnetostatics)是电磁学的分支,专门研究电流稳定(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内磁场。在静电学中,电荷是稳定不变的;在这里,电流是稳定不变的。磁化强度不需要是静态的;静磁学的方程
- 1,1,1-三羟甲基丙烷1,1,1-三羟甲基丙烷,分子式为C6H14O3。白色片状结晶。易溶于水、低级醇、丙三醇、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微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不溶于脂肪烃、芳烃和氯代
- 日军日本军(日语:日本軍/にほんぐん、にっぽんぐん Nihon-gun、Nippon-gun */?),简称日军,广义上是指日本的国家军队,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国时期(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军
- LGBT相关电影涉及同性恋、双性恋与/或跨性别话题的电影,塑造了重要的同志角色和/或把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或跨性别身份或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剧情的有:
- 马略卡岛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
- 多罗安郡王和硕安亲王,清朝世袭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被封为郡王,封号饶余(满语:ᠪᠠᠶᠠᠨ,穆麟德:bayan;死后追封亲王),子岳乐袭爵后改封号安,雍正元年(1723年)以岳乐有罪停
- 德岛县德岛县(日语:徳島県/とくしまけん Tokushima ken */?),旧名阿波,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之一,位于四国岛东部,与兵库县的淡路岛隔鸣门海峡相望。这里海面陡然窄到只有1.3公里。由于潮
- 圆圆 (英语:Circle),根据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此外,圆的第二定义是:“平面内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的比,等于一个常数,则此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