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

✍ dations ◷ 2025-11-11 22:02:35 #杜松
杜松(?-1619年4月15日),字来清,明朝陕西榆林人。为明朝大将。勇健绝伦,塞外民族皆称其为“杜太师”。为明朝大将杜桐之弟。杜松,号称“杜黑子”。交锋时掳起两臂,乌黑如漆,持着金刀乱斫。杜松有勇无谋,为人粗蛮卤莽,作战时身先士卒,遇事不如意即自毁甲胄,声称欲削发为僧。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夏,官为总兵,接替李成梁镇辽东。期间曾因战败而要自杀,还焚毁所有甲胄器仗,被朝廷勒令还乡。后来再被起用为总兵,参与讨伐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万历四十七年(1619),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杨镐本人坐镇沈阳,指挥全局。杜松急于立功,踏雪冒进,四月十四日在苏子河汇入浑河附近渡河。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遇伏,吉林崖下杜松被努尔哈赤之子贝勒赖慕布射杀,明军大乱,全军覆没。十五日,努尔哈赤率领八旗主力,攻破北路明军营垒。北路主将马林大败,单骑逃回开原。杨镐得知两路兵败,急檄李如柏、刘铤两军。然刘铤已深入三百里,身中埋伏亦战死。中路右翼李如柏接到经略杨镐的撤兵命令,急忙撤退。萨尔浒之战后,朝议多咎杜松轻进。天启年间追赠少保左都督,世荫千户,立祠赐祭。

相关

  •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英语:Albendazole)商品名称Albenza,化学名:氨基甲酸甲酯,是一种咪唑衍生物类广谱驱肠虫药物,可用于肠梨形鞭毛虫病(英语:giardiasis)、鞭虫病、丝虫病(英语:filariasis)、神经囊
  • CoSsub2/sub二硫化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oS2,具有黄铁矿结构。二硫化钴在120K以下具有铁磁性,高于此温度时有顺磁性。二硫化钴可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以无水、无氧的甲苯为溶剂,氯化钴
  • 细菌学家细菌学(英语:bacteriology),一个以研究细菌为主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分支。主要的工作是辨认细菌、培养细菌、分类细菌种属、找出细菌种属的特征。它跟微生物学,有时候会被人当成同
  • 王梓坤王梓坤(1929年4月21日-)原名王森福,生于湖南零陵,江西吉安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力学系,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概率统计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
  • 泪液泪或称泪液、泪水,是眼睛外部的泪腺所分泌的液体。泪的原料是血液中的水分,它经由泪腺分泌出来后、通过并润湿眼球表面,之后进入鼻泪管,流入鼻腔内而进入喉咙。 它不只可湿润眼
  • 山谷百合铃兰(学名:Convallaria majalis,英文:Lily of the Valley,法文:Muguet de mai),也称山谷百合、风铃草、君影草,是铃兰属中的唯一种,味甜,高毒性。原产北半球温带,欧、亚及北美洲和中国的
  • 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德语:Republik Deutschösterreich oder Deutsch-Österreich)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其境内说德语的人所短暂建立的政权。其德语名Deutsch
  • 奥地利德语奥地利德语(德语:Österreichisches Deutsch),也叫奥地利标准德语(德语:Österreichisches Standarddeutsch),或奥地利高地德语(德语:Österreichisches Hochdeutsch),是标准德语的变种
  • 壬午兵变“壬午兵变”,又名“壬午军乱”,日本称之为“壬午事变”、“朝鲜事变”,是发生在1882年朝鲜王朝的一次政变。云岘君(兴宣大院君)发动兵变,掌握政权,然而不久之后即被清朝朝鲜事务大
  • 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简称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是位于台湾南投县竹山镇的一座由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营运的地震断层研究保存园区,全区座落九二一地震遗迹之上,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