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丝·班德勒

✍ dations ◷ 2025-10-22 23:55:38 #MBE勋衔,1918年出生,2015年逝世,澳洲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新南威尔士人,澳大利亚女性政治人物,澳大利亚女性作家,苏格兰裔澳大利亚人

费斯·班德勒,MBE,AC(英语:Faith Bandler,1918年9月27日-2015年2月13日),婚前名字艾达·莱星·菲斯·穆星(Ida Lessing Faith Mussing),澳大利亚民权活动家,是南岛裔澳大利亚人(英语:South Sea Islanders)和苏格兰裔印度人的后裔。她是为澳大利亚原住民和南岛族裔争取权利的活动家,她最闻名的事迹是领导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1967年全民公投(英语:Australian referendum, 1967 (Aboriginals))运动。

班德勒出生于新南威尔士州的图姆布干姆(英语:Tumbulgum),在墨威拉巴(英语:Murwillumbah, New South Wales)附近的一个农场里长大。1883年,她的父亲当时年约13岁,从瓦努阿图的安布里姆岛作为奴隶被贩卖。他被送到位于昆士兰的麦凯,然后被送到甘蔗种植园工作。他随后逃出种植园并与班德勒母亲结婚,班德勒的母亲是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的苏格兰裔印度人。班德勒的父亲叫做瓦克维·穆星孔(Wacvie Mussingkon),是巴迪克(Baddick)和莱星·穆星孔(Lessing Mussingkon)的儿子,在1883年当他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就从位于现今瓦努雅图内的安布里姆岛上的比阿普(Biap)被掳走。他的被绑架属于贩奴行为之一,即把廉价劳动力带到澳大利亚以帮助当地建立制糖业。他其后被叫做彼特·穆星(Peter Mussing),是一名布道者,在墨威拉巴外的一个香蕉种植园工作。他在班德勒五岁的时候去世。 班德勒将她父亲的艰苦奴工经历作为她的行动主义的强烈动机。1934年,班德勒离开学校搬到悉尼,成为一名女装裁缝的学徒。

二战期间,班德勒和她的姐妹凯斯(Kath)在澳大利亚妇女土地军(Australian Women's Land Army)服役, 在水果农场工作。班德勒和原住民工人的工资比白人工人低。在1945年退役后,她开始为原住民工人争取平等酬劳。班德勒在战后搬到悉尼的国王十字区。

班德勒于1956年成为一名全职的活动家,参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协会和1957年成立的促进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联邦委员会 (FCAATSI)。在这期间,班德勒和她的导师佩尔·吉布斯(英语:Pearl Gibbs)还有杰茜·斯特里特(英语:Jessie Street)一起工作。作为FCAATSI的秘书长,班德勒领导了宪法公投运动以撤除澳大利亚宪法中的歧视性条款。这项运动包括了由班德勒策划的数次大规模请愿以及数百次的公开集会,最终导致霍尔特总理领导的政府让人们进行1967年的全民公投。这次公投在全部6个州都获得了成功,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将近91%的支持率。 班德勒于1975年到访安布里姆岛,她的父亲92年前从这被掳走。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班德勒都是新南威尔士州妇女投票游说机构(英语:Women's Electoral Lobby (Australia))的重要成员。

班德勒在1974年着手撰写四本书,两本关于1967年全民公投的历史记录,一本叙述她的兄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生活,还有一本则是关于她父亲在昆士兰被贩卖的经历的小说。从1974年开始,她开始为澳大利亚南海岛民争取权利。根据班德勒的传记作家,同时也是女权主义作家和历史学者的玛丽琳·莱克(英语:Marilyn Lake)所述,因为班德勒在双线作战,所以这场运动比起FCAATSI为1967年公投而开展的运动更具挑战性。她不仅仅要对抗坚称被贩卖的南海岛民其实是自愿契约佣工的历史学者,也因为分离主义黑人权力思想的影响力扩大而在一定程度上在澳大利亚民权运动中被澳大利亚原住民所排斥。

班德勒已出版的著作包括:

1952年,费斯嫁给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难民汉斯·班德勒(Hans Bandler),住在弗兰其丝森林区(Frenchs Forest)。在战争期间,汉斯被关押在纳粹劳工营中。夫妇二人育有一个女儿,女儿出生于1954年,名叫莉伦·葛莱托(Lilon Gretl),他们还有一个收养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儿子,儿子名为彼特(Peter),亦称曼纽奥·阿姆斯特朗(Manual Armstrong)。汉斯在2009年逝世。菲斯·班德勒2015年2月逝世,享年96岁。

班德勒曾:

画家玛格丽特·伍德瓦尔德(Margaret Woodward)1993年所绘制的一幅班德勒肖像被收藏在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在她逝世后,总理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为班德勒提供国葬。

相关

  • 溶解溶解是指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或离子吸引并结合的过程。当离子溶解时,它们会散布开来并被溶剂分子包裹。离子越大,能包裹它的溶剂分子就越多。有时,溶解会产生放热、吸热的现象。
  • 树艺树艺(英文:Arboriculture,/ˈɑːrbərᵻkʌltʃər/)亦称树艺学或植树学,为进行栽培、研究、经营管理单独一株树木、灌木、藤本植物或其他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工作或学科。树艺同时
  • 爵是中国传统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从出土的形制来看,前有流(倾酒的流槽),后有尾,中有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爵同时又是饮器的通称。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
  • 冲绳日语冲绳日语,即冲绳大和语,日本亦称作冲绳辩(日语:沖縄弁),是日本语在今冲绳县一带的方言。日本吞并琉球之后,明治政府推行标准语普及运动。为了更好地推动日语的普及,冲绳县的学校在使
  • 东濊东濊(汉语拼音:wèi)是存在于公元前二世纪至五世纪的古代朝鲜半岛东北部部落国家。北与高句丽和沃沮,南与辰韩,西与乐浪郡接壤。其领地相当于今天朝鲜的咸镜南道和江原道 (北)以
  • 卢跃刚卢跃刚(1958年-),男,四川雅安人,中国作家。1975年赴四川雅安乡村插队务农。1980年应征入伍,历任师、团新闻干事,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公司干部,《中国青年报》新闻编辑中心副主任。中国
  • 李希特李希特(Richter),是一个源自于德国的姓氏,华文社会另有不同的音译,如“里希特”、“利希特”、“里赫特”、“理奇”等。以此为姓、较著名的人士有:
  • 哆啦A梦最终回哆啦A梦最终回,意为日本著名漫画《哆啦A梦》的结局。目前除了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因出版社暂停哆啦A梦连载时的暂别篇,及电视动画季度播毕后的告别篇,其余几乎都为网上流传的
  • 金井山金井山(朝鲜语:금정산/金井山  */?)是位于韩国釜山市的一座山峰,为釜山居民的休闲郊游之地。金井山主峰姑堂峰高度为801.5米,有缆车和巴士直达山顶。金井山山顶有韩国215号史迹
  •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英语:Harvard 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是哈佛大学负责工科教育的学院,它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下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