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 dations ◷ 2025-04-05 00:55:05 #1886年出生,1941年逝世,别列扎内区人,出身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人物,波兰贵族,波兰元帅,波兰将军,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法国荣誉军团大军官勋章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波兰语:Edward Rydz-Śmigły,1886年3月11日-1941年12月2日)是波兰的政治家、军事家、画家、诗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波苏战争期间晋升为波兰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任武装部队总督(英语:General Inspector of the Armed Forces),并在德波战争中任波军总司令。

雷兹在战间期间是一位声望甚高的公众人物,一次大战期间指挥波兰军团和领导随后的波苏战争为其主要功绩,在1935年约瑟夫·毕苏斯基元帅死后,雷兹成了波兰军队的武装部队总督(英语:General Inspector of the Armed Forces)和总司令,并在此职位上领导了二战爆发的第一场战事——德波战争。

原有的地位使得雷兹-希米格维 '“实际上”控制了在战时的所有国防事务。起初他并没有确保身边有任何有组织的政治集团,但后来他放弃了无关的观察家这样的角色,并且在他的观点和表态中变得更加公开,他的演讲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政治色彩来。 在毕苏斯基逝世后,通过与其他统治精英拥有较少的政治关系并利用他们之间的内斗,他逐渐登上了国家权利的最高层。然而在他任内的特征中却显现出严重的国内问题和失败的外交政策。 统治精英们试图从这些问题中吸引雷兹-希米格维——毕苏斯基的继承者的注意,以促使他为制造使整个社会陷入自然去爱国的狂热状态中而进行个人的政治宣传并大量使用口号标语,导致在他的领导下,波兰被带领着倾向国家近乎无法承受的地缘政治的情势。

从1937年开始,来自因希特勒德国的进一步加强而增加的威胁正动摇着雷兹作为所谓的“共和国第一军事家”的地位。由于战争一触即发,政治分歧逐渐消失,国防也成为了国家的重点,雷兹的地位甚至因此超过了总统。关于他的形象的宣传海报位于各种公共装饰建筑和公告栏上,旨在通过他强健的姿态和温柔的微笑唤起人民的信心。他的声望在战争爆发前达到了顶峰,包括大量赞颂的歌曲,诗歌,随之而来的还有几乎每天在波兰报纸上对他生活的展示。

所谓的"雷兹传奇"随着1939年9月波兰战役的爆发而破灭。由于波兰的失败所造成的打击,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对他所造成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众多关于他在二战早期最为关键的几个月里的举措,使得他的名声至今仍饱受争议与批评。为满足意识形态上的需求这一目的,在二战前的书面记载中满是关于对他的颂扬,这一事实也正体现了他们的作风。在1945-1989年共产党政权执政期间,以地下流亡文学为主导的思想产生了两个主要观点:其中一个看法称他是抛弃波兰军逃离国外的无能领袖;另一个观点则是指他在跟德国前都一直维护着萨纳齐亚政府的军事及外交政策。现代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波兰 历史学专家们则是会将焦点放在1935-1939期间在波兰身上所发生的问题和相关问题,而不是这位元帅。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于1886年3月 11日出生在波兰别列扎内附近的Łapszyn村(今乌克兰境内),父母来自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地区。父亲是奥匈帝国军(英语:Austro-Hungarian Army)中的职业军人——托马斯·雷兹(Tomasz Rydz),母亲是玛莉亚·巴比亚克(Maria Babiak)。雷兹出身贫寒,在13岁时就成了孤儿,并由他的外祖父母抚养,在他们死后,由别列扎内镇上的医生Uranowicz一家抚养成人。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地的后,雷兹前往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完成关于哲学与艺术史的学习。接着他又就读于克拉科夫的马泰依科美术学院(英语:Jan Matejko Academy of Fine Arts)学习绘画,后来又前往维也纳和慕尼黑。1910–1911年间,他就读于维也纳的预备役军官学院,并于著名的奥地利第四步兵团 德国冠军(英语:Grand Masters of the Teutonic Knights) (为条顿骑士团的总团长,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国王的表侄奥地利大公尤金所命名)接受军事训练。

他以杰出的表现完成了军事教育,并拒绝了校方所提供的于帝国军中服役的机会。1912年,雷兹成为了波兰准军事组织步兵协会(英语:Riflemen's Association)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学习。他被认为在风景和肖像油画方面天赋异禀,并受到他的教授与评论家们的赞赏,人们都能够预见到他那光明的未来。

约瑟夫·毕苏斯基

费迪南·福煦注1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米哈尔·罗拉-日梅尔斯基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注2

马里安·斯彼哈尔斯基

相关

  • 岱喃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三硝基苯胺2,4,6-三硝基苯胺(2,4,6-Trinitroaniline, TNA),化学式C6H4N4O6,因其含有三个硝基,是一种爆炸性的强氧化剂。因纯度或溶液浓度的差异,呈黄色至红色。三硝基苯胺的应用包括迫击炮
  • 印度报《印度报》(英语:The Hindu)是印度的一份主要英语日报,1878年创刊,初时是每周出版一次,1889年改为每日出版。《印度报》最多流通的地区是印度南部。根据2012年的“印度读者调查”(I
  • 色矛亚纲色矛纲(学名:Chromadorea)之下只有色矛亚纲(学名:Chromadoria)一个分类单元,包括下列八个目:原来的蛔虫目(Ascaridida)及旋尾目(Spirurida)已被分别降为蛔形下目及旋尾下目。
  • 宪政法令丹麦王国宪法 (丹麦语:Danmarks Riges Grundlov)是丹麦王国的宪法,适用于丹麦、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丹麦第一部宪法是1849年通过的并几经修改,目前的宪法是1953年修订的,丹麦王国
  • 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双年展国际电影艺术展(意大利语: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ella Biennale di Venezia;英语: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inematographic Art of t
  • 伊纳里伊纳里(芬兰语:Inari,伊纳里萨米语:Aanaar,北方萨米语:Anár,斯科尔特萨米语:Aanar)是芬兰拉普兰区的市镇,位于该国北部伊纳里湖畔。始建于1876年,面积17,333.65平方公里,为芬兰面积最大
  • 北投台湾银行旧宿舍北投台湾银行旧宿舍,由三栋不同年代的建筑组成,位于台北市北投区。在日治时期分别做为新松岛旅馆和小冢兼吉的别墅。1941年由台湾银行收购,战后作为俱乐部、员工宿舍等用途,1960
  • 阿苏萨阿苏萨(英文:Azusa),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下属的一座城市。建市于1898年12月29日,面积 大约为9.66平方英里 (25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46,361人。
  • 天主教博龙岸教区天主教博龙岸教区 (拉丁语:Dioecesis Boronganensis、他加禄语:Diyosesis ng Borongan)是菲律宾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天主教帕洛总教区。辖区包括东萨马省。2006年有教友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