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罗

✍ dations ◷ 2025-04-04 07:42:22 #因陀罗
因陀罗(梵语:इन्द्र,Indra),又名帝释天(Śakra),印度教神明,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舍脂。远古希腊的信仰从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们对他的信仰在后吠陀时期逐渐地弱化,雷神的神祇地位因婆罗门教修改之后的梵天、湿婆、毗湿奴三神所取代。因陀罗,梵文全名为“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音译为“释提桓因陀罗”、“释提桓因达罗”。在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时,根据汉语语序(汉文),将其翻转,故称为“帝释天”,又称“帝释”。因陀罗是女神阿底提的儿子,为阿底提耶诸神之一。他们的父亲一般认为是生主迦叶波。根据不同的传说,他也被认为是出身阿修罗神或是提婆神。他征服人间和魔界无数敌手,降服太阳、杀死延续季风雨的天龙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记载因陀罗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他与弗栗多的决斗(vRtrahatya)。传说巨蛇弗栗多阻挡了地下的水流出来,导致严重的旱灾。因陀罗喝下三大杯祭礼中所奠苏摩酒来提高其战斗能力,准备与巨蛇交战,并用金刚杵(雷电)杀死了弗栗多和它母亲达努(英语:Danu (Asura)),释放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驾云降雨的楼陀罗(或暴风神)、双马童以及毗湿奴。在北欧神话和祆教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神话比较学家普遍认为,在《波斯古经》的三头龙Aži Dahāka(英语:Aži Dahāka)(因同为邪恶化身,后来与波斯暴君蛇王札哈克(英语:Zahhak),两者形象合而为一)被名唤Thraetaona(英语:Thraetaona)的勇士所杀的故事,与因陀罗与弗栗多的情节相结合,必是古印欧人史前文化的一部分。

相关

  • 发绀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深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一词由挪威哲学家阿恩·内斯(Arne Næss)在1973年于一场第三世界未来发展研讨会中提出。后经德韦尔(BillDeval)、塞申斯(GeorgeSessions)、福克斯等人的努力而发展
  • 旁泌性旁分泌(英语:paracrine)是指细胞分泌物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通过扩散作用作用于邻近靶细胞,进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泌方式,这种信号传递方式可以控制靶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例如,肿瘤
  • 热浸镀锌热浸镀锌(HDG),亦称为热镀锌,是一种将钢铁部件置于熔融的锌液中、使镀件获得一层金属保护层的防锈(英语:Rustproofing)方法。热浸镀锌技术具有镀层耐腐蚀性强、厚度及表面形态可控
  • 科尔多瓦大学国立科尔多瓦大学(西班牙语:Universidad Nacional de Córdoba)是阿根廷科尔多瓦市的一所国立大学。科尔多瓦大学创设于1613年,为阿根廷最早的大学。是整个美洲3所最古老的高等
  • 意大利历史意大利是欧洲历史古国,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伊特鲁里亚、大希腊是欧洲文明古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曾经统治世界的一部分达数个世纪,为后世留下深远的
  • Psub2/subSsub5/sub五硫化二磷是一种无机物,分子式P4S10。五硫化二磷是一种淡黄色或灰黄色结晶,有类似硫化氢的臭味。有强吸湿性,遇水和湿空气分解放出磷酸和硫化氢。微溶于二硫化碳,溶于氢氧化钠
  • 聚氨酯聚胺酯(英语:Polyurethane,IUPAC缩写为PUR,一般缩写为PU),是指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特征单元的一类高分子。这种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黏合剂,涂层,低速轮胎,垫圈,车垫等工业领域。在日常
  • 阿尔塞斯阿尔塔薛西斯四世·阿尔塞斯(古波斯楔形文字:
  • β-谷固醇β-谷固醇(英语:β-Sitosterol,24β-乙基胆固醇,简称为谷固醇)是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多种植物固醇中的一种。β-谷固醇是具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蜡状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