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开斯特轰炸机

✍ dations ◷ 2025-09-07 22:40:38 #英国轰炸机,二战英国轰炸机

兰开斯特(Lancaster)轰炸机是英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重要的战略轰炸机之一,担负对德国城市的夜间轰炸任务。在执行三处德国水坝的轰炸任务之后获得水坝克星(Dam Buster)的昵称。

英国皇家空军在1936年提出P.13/36双发动机中型轰炸机的设计案,爱芙罗公司提出以劳斯莱斯设计的秃鹰24汽缸发动机为动力的设计案,被称为曼彻斯特轰炸机。由于秃鹰发动机的测试过程相当不顺,爱芙罗提议以4具劳斯莱斯的梅林发动机加上曼彻斯特的机体结合而成新的轰炸机。实际上,1941年1月试飞的第一架原型机的机身,中段与尾部都是直接使用曼彻斯特的结构。

其机身结构尚称坚固,但其最大的缺点来自其设计上的问题。设计上,这型轰炸机未能装设机腹炮塔,对于下方来的敌机,无法反击。德国空军LW的重战机部队很快就就发现这项弱点。他们往往从后下方接近此型机,然后利用倾斜式机炮,往其软下腹猛轰,轻而易举即可摧毁此轰炸机。英国遂很快放弃了昼间轰炸,并与美国达成协议,英国皇家空军RAF承担夜间轰炸任务,而美国空军USAF主要执行昼间轰炸。但无机腹防御的英国主要轰炸机“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很快又遭安装了原始空对空雷达的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倾斜式机炮的重击,据统计,英国重轰炸机司令部,大战期间一共阵亡45000名的重轰炸机组员,若再加上受伤与被俘的人数,则其总数超过55000人,是全部服役人数(约12万人次)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在欧洲战场,这伤亡率仅仅次于德国潜艇部队(约80%)。

Mk I是兰开斯特量产的第一型,使用梅林XX,22或者是24型发动机,一共生产3440架。

改良自Mk I,用来携带超过12000磅(5443公斤)的炸弹。

Mk I的远东区改良型。

这一型改用布里斯托大力士VI或者是XVI型发动机。一共生产320架。

改回使用梅林28、38或224型发动机。一共生产3020架。

改良自Mk III,用以携带Upkeep水雷。

将机身上方的马丁炮塔与机尾的FM82炮塔调整位置,一共生产180架。

由加拿大胜利飞机公司生产,使用佩卡德生产的梅林38或224型发动机,一共出厂430架。

英国是二战期间的使用国家,除了轰炸任务以外,也担任电子干扰和海上巡逻等其他种类的任务。

法国在二战之后使用兰开斯特到1960年代为止。

阿根廷自英国购入少量兰开斯特,成为他们唯一使用过的战略轰炸机。

相关

  • 威廉·埃因托芬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 埃因托芬出生于当时属于荷兰的爪哇岛三宝珑,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他小时候便过世。
  • 工作工作可指:
  • 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指在密闭空间内,某种物质在给定的温度下,该物质的液相、气相共存时的气体压强(分压)。此时,蒸发/凝结过程达到动态平衡。通常对水来说 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气体的压
  • 衣藻正文衣藻属(学名:Chlamydomonas)是绿藻门下一个包括约325个物种的属。他们都是带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有纤维素壁,营养细胞有两根等长鞭毛,叶绿体杯状,叶绿体前端或侧面有一红色
  • 明初明初官话音系,即明朝前期北方汉语官话的语音系统,属于近代汉语。《太祖实录》洪武八年三月:“是月《洪武正韵》成。初,上(明太祖)以旧韵起于江东,多失正音,乃命……以中原雅音校正之
  • 物理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在北京大学内通常被简称为‘物院’。现任院长为高原宁教授。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的
  • 排卵期排卵(英语:Ovulation)是女性卵巢内的卵泡破裂,释放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这个卵母细胞会离开卵巢,由输卵管进入子宫,是女性月经周期的一部分。在排卵后的黄体期,卵子准备好可以和精子
  • 越共游击队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语:Mặt trận Dân tộc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Việt Nam/.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
  • 织金县织金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毕节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286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91万。邮政编码552100,县政府驻文腾街道。根据清朝道光进士谌厚光编纂的《平远州志》所记载:“
  • 科幻电影科幻电影是电影的一类,采用科幻作为题材。确切来说,科幻电影是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电影。科幻电影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被主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