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 dations ◷ 2025-04-09 03:23:56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坦桑尼亚的一座大型国家公园,位于塞伦盖蒂地区,因每年都会出现超过150万只牛羚和约25万只斑马的大规模迁徙而闻名。1981年列入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马赛人多在开阔的平原放牧,他们早在欧洲探险家发现本区前约200年开始将本区称为“无尽的平原”。“Serengeti ”一词的发音接近马赛人对本区的称呼。德国地理学家、探险家奥斯卡·鲍曼于1892年进入本区,他在恩戈罗恩戈罗洼地住宿期间杀死了三头犀牛。斯图尔特·爱德华·怀特是第一个到达本区的英国人,他于1913年到达塞伦盖蒂北部,1920年代在此来到本区,并在塞罗勒那附近区域驻扎三个月。在此期间,他和他的同伴射杀了约50头狮子。 由于打猎使当地狮子的数量锐减,英国于1921年决定在部分区域设立一个面积3.2平方公里的猎物禁猎区,1929年禁猎区的面积扩展到整个塞伦盖蒂地区。这些行动成为塞伦盖蒂地区于1951年建立为国家公园的基础。伯恩哈德·格日梅克和他的儿子迈克尔在1950年代进行的前期工作使该国家公园更加著名,他们参与拍摄了纪录片《塞伦加蒂不该丧命》,并于195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由于马赛人的主要居住地成为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也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马赛人搬到了恩戈罗恩戈罗高地居住。这一行动至今仍有相当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此项行动是在殖民当局的胁迫和欺骗下进行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坦桑尼亚的首座国家公园,它目前在坦桑尼亚的旅游业中有示范和带头作用 。旅游部门常常安排将塞伦盖蒂地区与马尼亚拉湖、塔兰吉雷、阿鲁沙国家公园和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打包的游览方式。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包括有面积达14,750平方公里的草地平原和稀树草原,还有沿河森林和林地。园内为热带草原气候,海拔在920米至1850米左右。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北部与肯尼亚接壤,连接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东南是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西南是尼亚利昆古猎物禁猎区(马斯瓦禁猎区),西部是阿昆郞古和格鲁美猎物禁猎区,东北是洛利翁多猎捕管制区。这些地区合起来称为塞伦盖蒂生态系统。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地形区:园内的雨季为11月至次年5月,其中12月、3月和4月三个月是雨水最充沛的月份,降水量由西向东、向北递减,出现严重干旱的年份时草原会退化为沙漠。当地年平均气温为20.8摄氏度。除了坦桑尼亚国家公园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法兰克福动物学协会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和当地旅馆和酒店服务人员,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禁止任何人长期居住。塞罗勒那是多数研究人员的居留地,也是国家公园的主要指挥中心,配有小型的飞机临时跑道。除了迁徙的有蹄类动物以外,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也是“非洲五霸”的栖息地。其中狮子现存约3000头,被认为是非洲数量最多的地方;因20世纪80年代的偷猎数量减少的非洲象主要生活在园内北部,且数量有所恢复;非洲豹现存约1000头;黑犀主要栖息在园区中部的残留山丘上;非洲水牛目前数量相对较多,但受到疾病的威胁。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还有猎豹、羚羊、转角牛羚、大角斑羚、鬣狗、狒狒、黑斑羚、非洲野犬、长颈鹿等动物。此外,园内有约500种鸟类,如鸵鸟、蛇鹫、南非大鸨、丹顶鹤、非洲秃鹳、战雕、情侣鹦鹉、秃鹰。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于1981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登录面积1,476,300 ha,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2010年底,坦桑尼亚总统贾卡亚·基奎特建议建设一条横贯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公路,他认为公路的建设可以使沿途贫困地区得以发展。而自然保育团体和如肯尼亚等的外国政府认为此举会对国家公园的动物迁徙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能恢复的破坏。2011年6月下旬,因国际社会的公开反对,当地政府决定取消穿过国家公园的穆索马到阿鲁沙的公路建设计划。目前塞伦盖蒂保护较好,但科学家仍然担心未来人口扩张带来的压力会使将来重启公路建设计划。144†:基尔瓦基斯瓦尼遗址和松戈马拉遗址(英语:Songo Mnara) · 173:桑给巴尔石头城 · 1183:孔多阿岩画遗址156: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 199:塞卢斯禁猎区 · 403: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39: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相关

  • 盲鳗见内文盲鳗亚纲(学名:Myxini)是一类海洋脊椎动物,在食物链上属于食腐动物。过去是无颌总纲之下的一目,现在则是无颌总纲下的圆口纲下的一亚纲。盲鳗广泛分布于全球三大洋的温带、
  • 阉割阉割,又称去势,是指将动物或人类的生殖器切除,或使之无法生育的手段。在人类历史或不同的文化体系里,基于宗教或社会需要都曾出现阉割这种行为,特别在中世纪的欧洲、华夏、印度、
  • 哈拉尔森县哈拉尔森县(Haralso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部的一个县,西邻阿拉巴马州。面积733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5,690人。县治布坎南 (Buchanan)。成立于
  • 维莱科特雷法令维莱科特雷法令(法语:Ordonnance de Villers-Cotterêts)由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于1539年8月10日至25日期间在埃纳省小城维莱科特雷颁布。同年9月6日,巴黎高等法院将其载入法律
  • 佛教共识宣言《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英语:Basic Points Unifying the Theravāda and the Mahāyāna)是一份重要的佛教普世宣言,发表于1967年世界佛教僧伽会(WBSC)的第一次会议
  • 亡人落道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亡人落道是道教术数家、民间喃呒师用死者行年推论亡魂投生的方法,按天道、地道、人道、佛道、鬼道和畜道置于掌中,循环计算,推演结果写于“殃榜”或“
  • 洛里奇协定洛里奇协定(英语:Roerich Pact,正式名称为:英语: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Historic Monuments)是一项保护艺术家、科学研究机构和
  • 李施爱之乱李施爱之乱,是1467年(朝鲜世祖12年)5月咸镜道地方发生的叛乱,也是朝鲜王朝前期最大的民乱,民众被广泛巻入、宫中重臣亦被牵连、是世祖晩年最大的政治危机。事件的直接发端,是世代
  • 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指保护个人、财产、物品不受到灾害或事故等危险的威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和评价也不相同。公共安全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安全;地震、海啸等;人为安全
  • 在日朝鲜人归国运动在日朝鲜人归国运动是指于1950年代至1984年期间,在日朝鲜人响应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的号召下,从日本返回朝鲜的运动。在此20多年间,约9万名在日朝鲜人回流朝鲜,其中包括了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