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原则 (公司法)

✍ dations ◷ 2025-09-13 01:10:18 #分离原则 (公司法)

分离原则(德语:Trennungsprinzip (Gesellschaftsrecht))是指不论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是由一个股东还是由多个股东组成,在法律上公司与其股东是分离的。这种分离体现在公司和股东关系的各个方面,两者之间无论是财产、权益方面,还是债务和责任方面都是分开的。换句话说,公司的财产、债务和其他权利义务与股东的财产、债务和其他权利义务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正因为这一点,就像公司可以和第三人转让资产、开展交易一样,公司和其股东之间同样也可以转让资产、开展交易。也正因为这一分离原则,公司仅仅以其自身的财产对公司债权人负责,其股东对公司债务不承担任何清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分离原则,但是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它首先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的法人设立条件中。在该条规定中,除第一项要求“依法成立”以外,其他三项要求都确定了“分离原则”,无论是该条中有关“法人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还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都间接表明:法人和其成员之间无论在财产方面,还是在组织机构及责任方面都是相分离的。除此之外,它还体现在《公司法》有关规范公司出资设立、资本维持的条款中。因此,分离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遵从这一原则,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团组织获取法人资格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且即使在它们获得法人资格以后,它们及其成员同样必须严格遵从这一原则。

分离原则亦是德国法律对公司法人的要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13条、《股份法》第1条明确规定,公司和其股东之间必须在法律上作出明确分离,公司法人和其股东必须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实施严格的分离;这里涉及两方当事人,即一方为公司法人,另一方为其股东,双方均拥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因此,就各自权利和义务而言,法人和其股东之间的关系,就像它们与第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样。只有公司的管理机构才有处分公司资产的权力;股东既不直接拥有公司资产的所有权,也不直接拥有其处分权。原则上,股东只有通过行使股东权利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分享其经营成果,如参与股息分配等。

相关

  • 辉锑矿辉锑矿为组成锑矿石的重要有用矿物,晶体呈柱状、针状。颜色和条痕均为铅灰色。金属光泽。相对密度4.6,硬度2-2.5.解理 面上有纹理。形成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辰砂、雄黄、雌黄
  • 卡特日娜·埃蒙斯卡特日娜·埃蒙斯(英文/捷克文:Kateřina Emmons;1983年11月17日-),“埃蒙斯”是美国丈夫的夫姓,未嫁前叫卡特日娜·库尔科娃(捷克语:Kateřina Kůrková),出生于比尔森,捷克射击运动员,
  • 卫梅朵卫梅朵(1890年~1931年),中国浙江省嵊县人,越剧演员,擅长小旦,为越剧小歌班时期四大名旦之首。1890年生于中国浙江嵊县崇仁绕溪村。1931年因病去世。他在越剧唱腔方面做了积极有益
  • 保罗·佩洛西保罗·弗朗西斯·佩洛西·三世(英语:Paul Francis Pelosi Sr;(1940-04-15)1940年4月15日—)是一位美国商人,拥有并经营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房地产与风险投资咨询公司Financial L
  • 邓栋邓栋(?-?),字少隆,号登菴,湖广汉川县人,浙江台州府临海县,官籍,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第十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进士。由行人司行人选礼科给事中,曾奉命核查蓟辽总督许论滥请军
  • 寺门仁美寺门仁美(1989年1月24日-)是茨城县出身的日本演员、声优。2008年5月1日已退出演能界。
  • 黑谷友香黑谷友香(日语:黒谷 友香/くろたに ともか ,1975年12月11日-),大阪府堺市出身,隶属Space Craft的日本女演员。金兰短期大学毕业。
  • 孙祖梅孙祖梅(1933年5月-),男,山东福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 宋佳宋佳(1980年11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大陆女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学士毕业。曾获2012年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及201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因有同名的前辈女演员宋佳,故多被传媒称为小宋佳。宋佳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8岁起跟随著名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学习柳琴,高中就读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00年19岁本获沈阳音乐学院取录,却偶然在学姐范志博提议下,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并获取录,从而走上演艺之路。2006年与刘嘉玲、胡军共同主演张一白导演的电影《好
  • 文化穆斯林文化穆斯林,或文化上的穆斯林,自由派穆斯林,是指不遵守教义的,世俗的或不信教却因为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或社会文化环境而依然认同穆斯林文化的人,只是统计数字上的信徒。这种现象在欧洲、中亚、北美、南亚和西亚部分地区存在。伊斯兰教法不承认文化穆斯林的概念,一边自称穆斯林却一边否认真主,在教法中视为叛教或伪信者。在中亚和前共产主义国家,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希望他们的“穆斯林”身份与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仪式有关,而不是仅仅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人群。马利兹·鲁思文(2000年)曾讨论过“文化上的穆斯林”与“名义上的穆斯林”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