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舍遮

✍ dations ◷ 2025-04-03 16:35:52 #毕舍遮
毕舍遮(梵语:पिशाच,转写:piśāca),又作毘舍阇(毗舍阇)、毗舍遮、辟舍柘、臂奢柘等,印度神话中以尸体和人的精气为食的恶鬼,又称癫鬼(颠鬼)、癫狂鬼(颠狂鬼)、啖精鬼、食精气鬼,或食尸者、食血肉鬼、餐尸者(梵语:क्रव्याद,转写:Kravyād)等。女性的毕舍遮被称为“毕舍质”(piśācī)。毕舍遮的名字在印度教《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过一次,是在歌颂因陀罗杀光毕舍遮与罗刹时。该颂歌中出现的单词为表示女性个体的piśācī(毕舍质,梵语的阴性形态变化)。在《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中毕舍遮则被大量提到,往往是与其它几种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罗、罗刹、夜叉等并举。毕舍遮食人血肉,专吃死尸;有时也变化形状钻进人类体内。它们在黄昏时游荡于街头和人类住宅附近,据说不小心撞见它们的人在9个月内必死无疑。一般认为毕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湿奴往世书》说,它们是迦叶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愤怒而产生。关于毕舍遮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们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尸)。然而它们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对一些落后部落的蔑称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书》中说毕舍遮是一个武士种族。摩诃婆罗多中则说“毕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们是生主迦叶波的后代。近代在当地进行语言调查时发现了被称为“毕舍遮语”(鬼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接近于巴利语。饿鬼(preta,薜荔多)的概念可能衍生自毕舍遮。但在《往世书》时代,它们已经被视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书》第2章列举了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有学者认为薜荔多鬼和饿鬼的名称都由它衍生而来。《大毗婆沙论》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的部属。在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中,毕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残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髅)。

相关

  • Apple Watch Series 4Apple Watch Series 4,是第四代的Apple Watch,在2018年9月12日发布。相较于前三代的机种,第四代新增了跌落感应和心电图绘制功能。另外Apple watch series 4 银色亦被重命名为
  • 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罗氏(德语:F. Hoffmann-La Roche AG,简称Roche),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跨国医药研发生产商。它始创于1896年,现属于罗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罗氏于2009年3月26日以大约468亿美元完成
  • ATP酶ATP酶,又称为三磷酸腺苷酶,是一类能将三磷酸腺苷(ATP)催化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离子的酶,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量可以通过传递而被用于驱动其他需要
  • 虾黄赤蜻虾黄赤蜻(学名:Sympetrum flaveolum),又名黄翅赤蜻,是分布在欧洲及中国中及北部的蜻蜓。它们只在死水中繁殖,尤其是在泥煤沼。它们虽然并非住在英国,但有些有时会迁徙至此。于1906
  • 红与黑《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是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写实主义小说,书名的小标题为“1830年的编年史”(Chronique de 1830)。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
  • 转化因子转型(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
  • 混成词拼音文字中,混成词(英文:portmanteau或blend,又译为合音词、紧缩词、合并词、 混合词)指由最少两个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结合而成的词语或词素,该新词语的意义和读音集组成部分之成
  • 滴眼液眼药水是治疗眼睛疾病的药水,其成分依作用的不同有许多种类,例如类固醇、抗生素、抗组织胺药、 β阻滞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等。一般眼药水为了长期保存而添加了微量的防腐
  •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可以是指:
  • 绿谷制药绿谷制药是绿谷(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制药企业,总部设在上海,包括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和西安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现董事长为吕松涛。绿谷(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上海巨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