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舍遮

✍ dations ◷ 2025-11-11 12:47:13 #毕舍遮
毕舍遮(梵语:पिशाच,转写:piśāca),又作毘舍阇(毗舍阇)、毗舍遮、辟舍柘、臂奢柘等,印度神话中以尸体和人的精气为食的恶鬼,又称癫鬼(颠鬼)、癫狂鬼(颠狂鬼)、啖精鬼、食精气鬼,或食尸者、食血肉鬼、餐尸者(梵语:क्रव्याद,转写:Kravyād)等。女性的毕舍遮被称为“毕舍质”(piśācī)。毕舍遮的名字在印度教《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过一次,是在歌颂因陀罗杀光毕舍遮与罗刹时。该颂歌中出现的单词为表示女性个体的piśācī(毕舍质,梵语的阴性形态变化)。在《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中毕舍遮则被大量提到,往往是与其它几种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罗、罗刹、夜叉等并举。毕舍遮食人血肉,专吃死尸;有时也变化形状钻进人类体内。它们在黄昏时游荡于街头和人类住宅附近,据说不小心撞见它们的人在9个月内必死无疑。一般认为毕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湿奴往世书》说,它们是迦叶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愤怒而产生。关于毕舍遮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们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尸)。然而它们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对一些落后部落的蔑称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书》中说毕舍遮是一个武士种族。摩诃婆罗多中则说“毕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们是生主迦叶波的后代。近代在当地进行语言调查时发现了被称为“毕舍遮语”(鬼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接近于巴利语。饿鬼(preta,薜荔多)的概念可能衍生自毕舍遮。但在《往世书》时代,它们已经被视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书》第2章列举了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有学者认为薜荔多鬼和饿鬼的名称都由它衍生而来。《大毗婆沙论》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的部属。在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中,毕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残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髅)。

相关

  • 检验科检验科(英文:clinical laboratory),主要工作是承担各个病房、急诊病人的各类检查工作。
  • 雨夹雪雨夹雪(sleet),又称作霙(汉语拼音:yīng,注音:ㄧㄥ,音同“英”)、夹冰丸,是雪和雨一同降下的现象。与液态的冻雨不同,以及与颗粒坚硬的冰珠不同,雨夹雪降下的颗粒柔软,呈半透明。由于雪花
  • 血液制品血品(blood product)是指由人类血液为原料制备,用在医疗用的制品。血品包括:全血、血液中的各成分、血浆制品。目前在输血医学(英语:transfusion medicine)上不常直接使用全血。血
  • 撒丁岛坐标:40°00′N 09°00′E / 40.000°N 9.000°E / 40.000; 9.000撒丁岛(意大利语:Sardegna,,撒丁语:Sardìgna, Sardìnnia)位于意大利半岛的西南方,是地中海的第二大岛,仅次于西西
  • 复视复视(英语:Diplopia)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的视功能障碍。当用两眼同时视物时,虽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也只是二维空间的平面象,但由于两眼球的位置不同,左右稍为分开,看物体时的角
  • 埃斯特家族埃斯特家族(意大利语:Este,也可称为Estensi 或 d'Este),是一个欧洲贵族世家,家族名称起源于意大利城镇埃斯特,家族统治著费拉拉(1208-1598年)、摩德纳和雷焦(1288年起)、法纳诺(1352年起)
  • 德尔塔-3德尔塔3号运载火箭为波音公司所研制的不可重复使用火箭,于1998年8月26日进行首次发射,三次飞行中,前两次 皆失败,第三次才成功,酬载卫星只是模拟酬载。德尔塔3号运载火箭能运载38
  • 复苏《复苏》(Resurrection)是韩国音乐团体H.O.T.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1998年9月25日发行,成员从这张专辑开始加入自己创作的作品,以自杀和堕胎等社会议题为歌曲主题。1999年7月1日,在
  •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指的是内部的离子由离子键互相结合的固态物质。离子晶体中含有电荷量相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并且这两种离子交替排列,整齐有规律,往往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外形。比如:NaCl晶
  • 2-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或称活性戊醇,在工业上是许多戊醇混合物的成分,学名结构式CH3CH2CH(CH3)CH2OH。无色液体。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爆。有中等毒性,对呼吸系统、眼、鼻有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