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舍遮

✍ dations ◷ 2024-09-20 05:26:12 #毕舍遮
毕舍遮(梵语:पिशाच,转写:piśāca),又作毘舍阇(毗舍阇)、毗舍遮、辟舍柘、臂奢柘等,印度神话中以尸体和人的精气为食的恶鬼,又称癫鬼(颠鬼)、癫狂鬼(颠狂鬼)、啖精鬼、食精气鬼,或食尸者、食血肉鬼、餐尸者(梵语:क्रव्याद,转写:Kravyād)等。女性的毕舍遮被称为“毕舍质”(piśācī)。毕舍遮的名字在印度教《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过一次,是在歌颂因陀罗杀光毕舍遮与罗刹时。该颂歌中出现的单词为表示女性个体的piśācī(毕舍质,梵语的阴性形态变化)。在《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中毕舍遮则被大量提到,往往是与其它几种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罗、罗刹、夜叉等并举。毕舍遮食人血肉,专吃死尸;有时也变化形状钻进人类体内。它们在黄昏时游荡于街头和人类住宅附近,据说不小心撞见它们的人在9个月内必死无疑。一般认为毕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湿奴往世书》说,它们是迦叶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愤怒而产生。关于毕舍遮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们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尸)。然而它们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对一些落后部落的蔑称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书》中说毕舍遮是一个武士种族。摩诃婆罗多中则说“毕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们是生主迦叶波的后代。近代在当地进行语言调查时发现了被称为“毕舍遮语”(鬼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接近于巴利语。饿鬼(preta,薜荔多)的概念可能衍生自毕舍遮。但在《往世书》时代,它们已经被视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书》第2章列举了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有学者认为薜荔多鬼和饿鬼的名称都由它衍生而来。《大毗婆沙论》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的部属。在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中,毕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残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髅)。

相关

  • CDCCDC可以指:
  •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双十洪纪承,2015)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学科,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传统教育插上计算机科学之后
  • 意式面食意式面食(意大利语:Pasta),泛指所有源自意大利的面食。在意大利,一般会用“Pasta”来称呼各种由面粉及水、有时或会加入鸡蛋。狭义的意式面体是由杜林面粉所制,广义则可包括由其他
  • 经济体一群经济个体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关系,如礼物经济、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中个体间的通货可以互相兑换,任一个体的变动都会对总体造成
  • iSsupso/s/supsub298K/sub标准摩尔熵(英语:standard molar entropy)指在标准状况(298.15 K,105Pa)下,1摩尔纯物质的规定熵,通常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J/(mol·K)(或作J·mol−1·K−1,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 南部阳一郎南部阳一郎(日语:南部 陽一郎/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Nambu Yōichirō ?,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于日本东京的日裔美国公民,世界知名粒子物理学家,去世前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 训令式罗马字日语书写系统汉字假名使用罗马字训令式罗马字(日语:訓令式ローマ字/くんれいしきろーまじ Kunrei shiki Rōmaji */?)是日语罗马字的一种,又称“文部省式罗马字”,由日本政府在1
  • 圣诞节之役圣诞节之役,荷兰人与台湾原住民马卡道族之间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635年,主要战场在今大冈山地区的北边。这场战役被视为是荷兰人奠定台湾统治权的关键。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台湾时
  • 文化马赛克文化马赛克(英语:cultural mosaic,法语:la mosaïque culturelle)描述于加拿大社会共存的各个族群、各种语言和各样文化互相融合。文化马赛克的理念是为了捍卫多元文化的理想,不同
  • 阴道积血阴道积血(英语:Hematocolpos),是一种医学病状,指阴道中充满月经血,它通常发生于月经期的有处女膜闭锁的女性。一类相关的症状为子宫积血(英语:hematometra),是子宫中有月经血。它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