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舍遮
✍ dations ◷ 2025-07-18 16:39:46 #毕舍遮
毕舍遮(梵语:पिशाच,转写:piśāca),又作毘舍阇(毗舍阇)、毗舍遮、辟舍柘、臂奢柘等,印度神话中以尸体和人的精气为食的恶鬼,又称癫鬼(颠鬼)、癫狂鬼(颠狂鬼)、啖精鬼、食精气鬼,或食尸者、食血肉鬼、餐尸者(梵语:क्रव्याद,转写:Kravyād)等。女性的毕舍遮被称为“毕舍质”(piśācī)。毕舍遮的名字在印度教《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过一次,是在歌颂因陀罗杀光毕舍遮与罗刹时。该颂歌中出现的单词为表示女性个体的piśācī(毕舍质,梵语的阴性形态变化)。在《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中毕舍遮则被大量提到,往往是与其它几种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罗、罗刹、夜叉等并举。毕舍遮食人血肉,专吃死尸;有时也变化形状钻进人类体内。它们在黄昏时游荡于街头和人类住宅附近,据说不小心撞见它们的人在9个月内必死无疑。一般认为毕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湿奴往世书》说,它们是迦叶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愤怒而产生。关于毕舍遮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们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尸)。然而它们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对一些落后部落的蔑称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书》中说毕舍遮是一个武士种族。摩诃婆罗多中则说“毕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们是生主迦叶波的后代。近代在当地进行语言调查时发现了被称为“毕舍遮语”(鬼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接近于巴利语。饿鬼(preta,薜荔多)的概念可能衍生自毕舍遮。但在《往世书》时代,它们已经被视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书》第2章列举了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有学者认为薜荔多鬼和饿鬼的名称都由它衍生而来。《大毗婆沙论》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的部属。在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中,毕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残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髅)。
相关
- 谵妄.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过程,与另一汽化过程“沸腾”不同的是,蒸发只会发生于液体的表面,而且可在任何温度发生。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需要加热,可以在低于沸点时蒸发,也可以在沸点时进
- 克罗托内克罗托内(意大利语:Crotone )也称克罗顿(意大利语:Croton),是位于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大区,爱奥尼亚海沿岸的一个城市。在1994年,克罗托内成为新成立的克罗托内省的首府所在地。目前
- 雷文霍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比佛顿市比佛顿市(英语:Beaverton)是一座位于美国州份俄勒冈州华盛顿县的城市。截至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城市的人口数为8万9803。这使得它成为该县的第二大城市,以及俄勒冈州的第六大城
- Arp2/3复合体Arp2/3复合物(英语:Arp2/3 complex)是一个包含7个次单元的蛋白质,专门调控肌动蛋白(actin)细胞骨架。其中Arp2与Arp3属于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ctin-Related Proteins),能对微丝进行核化
- 2001人口普查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 (Census 2001) 是英国自1801年以来举行的第20次人口普查 (1941年普查由于战争未举行),普查标准时间在2001年4月29日。2001年普查在英格兰与威尔士、苏格
- 囊肿纤维症囊肿性纤维化(英语:cystic fibrosis,缩写作 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囊肿纤维症、纤维性囊肿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最常影响肺脏,但也常发生于胰
- 碧山岩开漳圣王庙碧山岩开漳圣王庙位于台湾台北市内湖区碧山路24号碧山之尖峰,也称“尖顶开漳圣王庙”。是台湾最大的开漳圣王庙之一,亦是内湖大庙。香火鼎盛。庙内主祀开发漳州的唐代民族英雄
- 罗德·拉沃罗德尼·乔治·拉沃,AC,MBE(英语:Rodney George Laver,1938年8月9日-),又名罗德·拉沃,是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澳大利亚男子网球运动员,他保有网球史上赢得最多单打冠军的纪录,生涯总计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