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舍遮

✍ dations ◷ 2025-10-20 07:15:53 #毕舍遮
毕舍遮(梵语:पिशाच,转写:piśāca),又作毘舍阇(毗舍阇)、毗舍遮、辟舍柘、臂奢柘等,印度神话中以尸体和人的精气为食的恶鬼,又称癫鬼(颠鬼)、癫狂鬼(颠狂鬼)、啖精鬼、食精气鬼,或食尸者、食血肉鬼、餐尸者(梵语:क्रव्याद,转写:Kravyād)等。女性的毕舍遮被称为“毕舍质”(piśācī)。毕舍遮的名字在印度教《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过一次,是在歌颂因陀罗杀光毕舍遮与罗刹时。该颂歌中出现的单词为表示女性个体的piśācī(毕舍质,梵语的阴性形态变化)。在《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中毕舍遮则被大量提到,往往是与其它几种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罗、罗刹、夜叉等并举。毕舍遮食人血肉,专吃死尸;有时也变化形状钻进人类体内。它们在黄昏时游荡于街头和人类住宅附近,据说不小心撞见它们的人在9个月内必死无疑。一般认为毕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湿奴往世书》说,它们是迦叶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愤怒而产生。关于毕舍遮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们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尸)。然而它们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对一些落后部落的蔑称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书》中说毕舍遮是一个武士种族。摩诃婆罗多中则说“毕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们是生主迦叶波的后代。近代在当地进行语言调查时发现了被称为“毕舍遮语”(鬼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接近于巴利语。饿鬼(preta,薜荔多)的概念可能衍生自毕舍遮。但在《往世书》时代,它们已经被视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书》第2章列举了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有学者认为薜荔多鬼和饿鬼的名称都由它衍生而来。《大毗婆沙论》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的部属。在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中,毕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残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髅)。

相关

  • 伤口伤口(Wound)是人在受伤后留下的损害,是皮肤在切伤、撕裂等受伤后的快速反应,是属于外伤。与之对比的是内伤,即创伤后受到的瘀伤。外伤小腿割伤脚板受感染的伤口玩飞镖时插伤切伤
  • 棘冠海星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魔鬼海星,其触手有六只或八只,表层上有棘刺。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珊瑚,偶尔有时会以甲壳类或海参为食。毒棘有毒胞,是神
  •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英语: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科,着重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环境心理学中对环境的定义广泛,可以涵盖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建成环境、学习
  • 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学名苯并   α {\displaystyle {\rm {\ \alpha }}}
  • 立克次体属等立克次体(学名: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滤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
  • 编码序列基因的编码区(英语:Coding region),亦称为“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或“CDS”(Coding DNA Sequence),是指DNA或RNA中由外显子组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该区域的边界范围从靠近5′
  • 祖师祖师 可以指:
  • Penguin Books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是一个在1935年于英国创立的出版社,创始人是艾伦·莱恩(Allen Lane),主要出版纸版书籍,是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的主流出版商。其ISBN注册号为0
  • 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应用方面的一门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勘查地球化学。狭义勘查地球化学指系统研究地球化学探矿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也可称为探矿地球
  • 吉罗亨利·吉罗(Henri(-Honoré) Giraud,1879年1月18日-1949年3月13日),法国陆军五星上将(等同北约国家如美国的四星上将)。二战期间指挥法国北方的军队,1940年遭德国人俘掳,1942年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