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信

✍ dations ◷ 2025-04-26 21:36:00 #书信,电子邮件,垃圾邮件,迷信,诅咒

连环信或称链信是一种含有引诱收信者复制讯息再传予其他人的讯息。连环信可说是一种迷因。连环信通常使用的策略包括煽情内容、层压式推销、甚至恐吓收信人若不依从信中内容就会带来厄运、疾病甚至死亡。

连环信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有(天堂信)。

据说电子连环信的出现,原本是为阻碍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连接缓慢、需要时间下载文字档案的地方,与连环信就可以减低收信者的下载速度。

连环信随时间而演化,一般而言它们说服收信者能力日渐进步。 收信人对连环信的修改,或意外下不完整的复制都可能导致说服力上升。

电子邮件及互联网的发展,令连环信日益普遍,而且散布速度比以纯粹实质的邮件传播更快。RFC 1855基于网络礼仪明确反对连环信,部分电子邮件供应者在服务条款中禁止发放连环信。随着手机的出现又有了“连环短信”。“连环短信”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一些互联网社群如百度贴吧、微博、QQ、论坛等出现了连环信的互联网版本,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也常有人留言。此类连环信一般称之为诅咒贴,台湾常称其为“诅咒文”。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迄今仍没有发现这类帖子的商业动机。

诅咒贴的形式相较连环信更单一。其开头一般为一则恐怖小故事,在结尾处威胁看到该贴的人若不转发几条就会有噩运降临。也有一些诅咒贴亦会引诱读者转发之后就会万事如意。一些转发的人还会在复制内容后加上“我也是被逼无奈”的字样。

……

如果你不把这个消息转发到5个群,则这个男人就会在凌晨三点出现在你的床前。反之你爱的人也会爱上你。

随着连环信的发展,其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书面形式的连环信较为少见,更多的是以诅咒贴的形式通过网络传播,因此诅咒贴的影响也超过了连环信。据统计,中国有近三成的民众会轻信谣言。这就使得往往一则诅咒贴的个数会成倍增长。

无论是诅咒贴还是连环信,此类谣言都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实质是一种恐吓行为。多数人转发往往出于人性本能的恐惧心理,而谣言作者正是利用了这一弱点。所以遇见连环信和诅咒贴大可不必理会,迄今并没有发现任何人因为不转发连环信而使得诅咒灵验。

可以向贴文者以《刑法》第305条提告或备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散发此类信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该条第2项提到“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属刑事违法行为。此外,对于情节轻的没有达到刑事处罚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相关

  • 不来梅不来梅(德语:Bremen,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
  • 愈创树愈创树亦称愈创木是愈创木属(学名:Guaiacum)的植物。愈创木属下有6个物种,都是美洲亚热带及热带的特有种。其学名源自于巴哈马群岛泰诺族的Maipurean语,并于1533年作为英文使用。
  • 林在培林在培(1957年02月20日-),生于台湾台北,籍贯浙江鄞县,中华民国男歌手与男演员。与妻子“紫琳”同是台视新人奖歌唱比赛出身,原为台视基本歌星出身,转往戏剧演出发展颇成功,曾经获得19
  • span class=nowrapIrClsub4/sub/span四氯化铱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IrCl4,为水溶性的暗褐色无定形固体。四氯化铱的结构未得到准确表征,分子中会含有少量水和氯铱(IV)酸。它用于制备催化剂,如Henbest催化剂,可用
  • 卢光琇卢光琇(193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政治人物,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父亲是医学遗传学家卢惠霖。
  • 金属加工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生成独立零件、组件、或大型结构的工艺技术。该术语涵盖从大型船舶和桥梁到精密发动机部件和精美首饰的广泛工作。 因此,它包括相应的
  • 胆 (脏腑)据中医脏象学说,胆与、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与“肝”互为表里。主要功能为贮藏和排泄精汁(胆汁)、主决断和调节脏腑气机。胆与其他腑器不同之处,是不会和食物
  • 1-氯-2-丙醇1-氯-2-丙醇(英语:1-chloro-2-propanol),分子式为C3H7OCl,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l。1-氯-2-丙醇是氯丙醇的两种异构体之一,可由丙烯与次氯酸作用生成。其性质活泼,与氢氧化钙作用生
  • 狄刚狄刚总主教(英语:Archbishop Joseph Ti-kang;1928年5月7日-)为天主教会总主教,中国河南省新乡县人,曾任嘉义教区主教与台北总教区总主教。
  • 约翰·加多林约翰·加多林(瑞典语:Johan Gadolin,1760年6月5日-1852年8月15日)是芬兰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矿物学家。他在1794年发现了化学元素钇,他的研究成果引发了稀土金属镧系元素的发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