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危害
✍ dations ◷ 2025-08-28 03:17:25 #职业危害
职业灾害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危害造成工作者疾病、伤害、失能或死亡,依其灾害性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包括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生物性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英语:psychosocial hazards)及物理危害(英语:physical hazards)人因性危害等。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是指工作中会接触到危险的化学物质。暴露在化学物质下可能会造成急性或慢性的,不利健康的影响。有许多种不同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包括神经毒素、免疫制剂、致癌物质、生殖毒素、系统性毒素、致哮喘剂(英语:asthmagens)、致肺尘病物质及过敏物等
。生物性危害是指生物造成的危害,来源包括微生物以及生物产生的毒素等。像流行性感冒就是一种容易在同事之间散播的生物性危害。户外的工作者有许多可能的生物危害,包括昆虫、蜘蛛、蛇及蝎子的叮咬,接触到有毒漆树植物的漆酚产生的接触性皮肤炎、莱姆病、西尼罗河病毒及球孢子菌病(英语:coccidioidomycosis)。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统计,暴露在上述生物危害中的职业有农夫、林业工作者、园丁、画家、屋顶工、铺路工、建筑工人、技师等会有许多时间在户外的职业"。医疗保健人员容易暴露在血源性疾病(英语:Blood-borne disease)(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感染下,也容易罹患新兴传染病,尤其是在没有足够资源可以避免传染病散播的情形下 兽医学工作者(例如兽医)也容易得到人畜共通传染病。进行田野工作或是实验室研究的人若有为因西尼罗河病毒而死亡的鸟类验尸或是处理到受感染的组织,也有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风险。其他会暴露在生物危害下的职业包括家禽工人(英语:Poultry farming)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刺青艺术家(英语:Tattoo artist)及穿洞师有受到血原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社会心理危害(英语:Psychosocial hazards)是指影响到人的社交生活或心理健康的职业危害。职场上的社会心理危害包括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英语:occupational stress)等,工作压力也可能会导致倦怠。物理危害(英语:Physical hazard)是指和环境有关,可能会造成伤害的职业危害。物理危害包括人体工学危害、辐射、冷热温度变化、振动危害及噪音危害等。
相关
- 呼吸窘迫呼吸困难(拉丁语:Dyspnea或Dyspnoea)、呼吸急促或空气饥是患者一种自觉症状,病人一般可自己觉察到呼吸困难,但外界不易观察出来。一般而言重体力劳动等带来的呼吸困难是正常症状,
- 酶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醋酸菌A. aceti A. cerevisiae A. cibinongensis A. estunensis A. indonesiensis A. lovaniensis A. malorum A. nitrogenifigens A. oeni A. orientalis A. orleanens
- 史蒂芬·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消毒剂消毒(Disinfection)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大部分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然而,与杀菌(Sterilization)相比,部分细菌孢子、滤过性病毒、结核杆菌及真菌
- 多尿症多尿症(英文:Polyuria)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排出的尿量比普通人高。如果饮水量为2000毫升,正常人的尿量介于800毫升-2000毫升。如果所排出的尿量在一天内高于2500毫升,便是多尿症。
-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是所有陆生植物与某些藻类的生活史繁殖中,有单倍体、双倍体个体(或组织)交替的现象的称谓。某些藻类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可能是有相同或不同外观的各自独立的生物体。苔藓
-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或其分支出现狭窄,经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肾动脉狭窄导致动脉所供应的相应肾脏出现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起高血压和肾脏萎缩,如不
- 恒温动物恒温动物(Homeotherms),俗称温体动物,与内温动物(Endotherms)不 同。在动物学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其活动性并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在鸟和哺乳动物会通过新
- 旁泌性旁分泌(英语:paracrine)是指细胞分泌物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通过扩散作用作用于邻近靶细胞,进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泌方式,这种信号传递方式可以控制靶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例如,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