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克罗夫多·萧

✍ dations ◷ 2025-07-01 09:37:40 #1846年出生,1902年逝世,加拿大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多伦多大学校友,庆应义塾大学教师,在日本的加拿大人

亚历山大·克罗夫多·萧(1846年6月26日-1902年3月13日,英语:Alexander Croft Shaw ,日语:アレクサンダー・クロフト・ショー)是加拿大籍英国圣公会差会传教士,于1873年起在日本传道。萧氏也因在轻井泽成立教会和避暑别庄,使当地重新兴盛而被尊为“轻井泽之父”。

亚历山大·克罗夫多·萧,在1846年6月26日于加拿大多伦多出生,是亚历克斯·萧(Alex Shaw)少校与妻子葛雷丝·麦昆(Grace McQueen)的长嗣,为有名的苏格兰职业军人家族的后裔。:133,380萧氏在1867年于加拿大三一学院(现为多伦多大学的一部分)修读神学并取得一级荣誉学位,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萧氏在加拿大出任堂区牧师一段时期之后,只身前往伦敦并在哈弗斯托克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Haverstock Hill)堂区牧师艾华·利韦斯·库茨(Edward Lewes Cutts)手下工作。

1872年12月20日,萧氏出席了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的遇害传教士约翰·帕特森(John Coleridge Patteson)纪念式,萧氏在会上决定参加在中国或日本的宣教工作。

萧氏与爱尔兰籍传教士威廉·波尔·莱特(William Ball Wright)在英国圣公会差会(SPG)派遣下,于1873年9月25日经美国抵达日本横滨,成为该会首批在日传教士。在咨询时任英国驻日特命全权公使与领事巴夏礼爵士后,二人选择离开筑地居留地,以便与当地居民接触传教。在英国使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二人在东京中心地带三田,庆应义塾附近的大松寺定居。

1874年春,萧氏开始在庆应义塾创办人福泽谕吉的家中居住,最初为福泽府上的家庭教师,其后也开始在为学生授课。于福泽宅邸居住的两年间,萧氏也在大松寺讲授主日学。对于基督教教义和实践受质疑或误解时,萧氏会在日语报纸撰文回应:152。

1877年,萧氏在好友福泽谕吉的协助下购得芝公园附近的一幅土地,并在该地建筑居所。两年后,萧氏在构地内建立圣安得烈堂:149。初代教堂为红砖建筑,由曾设计工部大学校的英籍法裔建筑师波昂维尔(Charles Alfred Chastel de Boinville)经手:150,兴建资金大部分是来自在东京居住的外国人捐助所得:149。教堂建成自初期就为日语信众和英语信众共同使用:66,也是培训圣职人员重地。教堂于1894年由使命教会成自治教会,并由今井寿道(日语:今井寿道)担任主任牧师:159。初代红砖建筑于同年东京地震中损坏:65,嗣后重建之建物又于1944年东京大空袭中烧毁。现今的圣安得烈堂为战后重建,也是日本圣公会东京教区座堂。

1886年,爱德华·别克司蒂(Edward Bickersteth)前往东京出任日本圣公会主教,留日共计11年。别克司蒂主教于1888年任命萧氏为日本北部会吏长。

萧氏也因与友人詹姆斯·梅·迪臣推广轻井泽为避暑胜地而被誉为“轻井泽之父”。旧轻井泽地区的热门旅游景点“萧纪念礼拜堂”是当地最古老的礼拜堂,为萧氏当年成立的教会。

在日除了布道之外,萧氏也积极参与平权的游说活动。萧氏于1890年在征得别克司蒂主教同意后,连同东京的神职人员全体签名上书时任英国驻日特命全权公使与领事休·福瑞泽(Hugh Fraser),要求修订不平等条约并废除英国在日治外法权,最后促成《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萧氏于1902年死于流感并发心脏衰竭,享年五十有五,葬于青山灵园。萧氏遗孀其后获明治天皇接见并赠与1,000日圆,以表其对日本贡献之谢意。:432


相关

  • HBrOsub3/sub溴酸的化学式为HBrO3,是溴的含氧酸之一,其中溴的氧化态为+5。它形成的盐类称为溴酸盐,衍生出的酸根离子称为“溴酸根”离子。固态溴酸及溴酸盐与氯酸/氯酸盐类似,都具有强氧化性
  • 弗兰克·惠特尔弗兰克·惠特尔爵士(英语:Sir Frank Whittle,1907年6月1日-1996年8月9日),英国皇家空军军官, 航空发动机工程师,与德国人汉斯·冯·奥海恩分别独立设计了喷射发动机。1907年,惠特尔出
  • 陆半球陆半球是地球上以西经1°32',北纬47°13'为中心的半球,该半球是在地球的所有半球划分方法中,包含最多陆地的半球。该中心点在法国卢瓦尔河河口。陆半球是相对于水半球的半球。
  • 脂壁酸脂壁酸或称为脂磷壁酸(英语: Lipoteichoic acid),简写为 LTA,是菌体细胞壁的成分之一,由重复性的甘油磷酸 (glycerophosphate, GroP) 骨架组合而成,上面键结许多糖脂 (glycolipid)
  • 地猿地猿()是人科中非常早期的一属,生存在440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由于它与非洲的类人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它被认为是属于黑猩猩分支而非人类分支。但因其牙齿像南方古猿的牙齿,故
  • 三氧化二锰三氧化二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n2O3,其中锰处于+3氧化态。在800℃以下将二氧化锰于空气中灼烧可以得到α-Mn2O3(更高温度得到Mn3O4),在600-800℃空气中加热Mn2+的硝酸盐、
  • 稳定小波转换稳定小波转换(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SWT)是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的一种转换,为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的变形。稳定小波转换可以弥补
  • 陈思义陈思义(1902年-1983年3月3日),中国药学家,教育家。江苏崇明(今上海崇明)人。1915年入崇明中学。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南京高师改为东南大学,1923年毕业国立东南大学化学
  • 酷拉龙属酷拉龙(学名:),又名科尔鳄、酷拉螈,是一种已灭绝的大型离片锥目两栖类。化石发现在澳洲维多利亚省而且时间可追溯到1亿2千万年前属白垩纪早期的阿普第期,包括颅骨碎片、脊椎骨、肋
  • 凉元悠一凉元悠一(1969年1月13日-)是日本剧本作家、小说家。静冈县清水市(现静冈县清水区)出身。静冈县立清水东高等学校毕业。1991年以短篇小说《我青春的北西壁》参加集英社的Cobalt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