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舞蹈)

✍ dations ◷ 2025-08-07 23:35:36 #大夏 (舞蹈)

《大夏》是夏朝禹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

据闻尧帝在位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禹的父亲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尧便派鲧去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使用障水法,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鲧历时九年,终究未能平息洪水灾祸。后来,尧将帝位禅让给舜,鲧便被舜处死(一说流放)。

之后,禹便继任父亲的治水工作。他汲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法治理水患。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终于疏通九河。在治水的过程之中,禹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禹因治水有功,舜便将帝位禅让给禹。由禹开始,史称夏朝。

百姓为了欢庆治水的胜利,便开始歌颂禹治水的功绩,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而在庆典中所表演的乐舞,就是《大夏》。这还有另一种说法:即禹继位之后,便命令大臣皋陶制作《夏籥》九乐章,以此来宣扬自己治水的功绩。

《大夏》用籥伴奏,故亦称《夏籥》。又因乐舞共分九成(即九段),所以也称《夏籥九成》。“籥”字由最初的甲骨文研究显示,它大概是用两根竹管所制成的一种乐器。古人用绳子将两根竹子捆在一起,管子上端有吹孔,可以吹奏发出声音。一件籥可以吹出两个音符,据说是“排箫”的前身。

根据《礼记‧祭统》和《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周朝时期仍有《大夏》的表演。周朝时期的《大夏》,舞者由六十四人所组成,每八人站成一行,称为“一佾”,共八行,所以称为“八佾”。舞者的头上戴着皮制帽子,上半身裸露,下半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羽毛,左手持籥,一边歌唱,一边奏乐,一边舞蹈。是一种盛大的场面,表现出粗犷和质朴的味道。商周两代,君王一直命人表演《大夏》,用以祭祀山川。



©本文参考书籍《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史话》张以慰著/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大象出版社

相关

  • 1839年土豆网-失落的马雅文明
  • 立面立面(英语:facade、法语:façade,IPA: /fa 'sad/),建筑学术语,一般指建筑物的外墙——尤其是正面,但亦可指侧面或背面。这个词汇源自法文,意思是房子的正面或面孔。在建筑学中,建筑物
  • TWIN PLANETTWIN PLANET(日语:ツイン・プラネット)是日本的演艺经纪公司。相关企业有TWIN PLANET ENTERTAINMENT、White Base株式会社及LIDDELL株式会社。公司名称原本以首字大写写作“Twi
  • 姜仙祐姜仙祐(朝鲜语:강선우/姜仙祐 ,1978年6月2日-),大韩民国自由派政治人物,第21届国会议员。
  • 五纬五纬,亦称五星,是中国将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这五颗行星合起来的称呼,它们与五行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与日、月合称七政。在中国古代星占学上,五星与五常、
  • 高斯曲率微分几何中,曲面上一点的高斯曲率是该点主曲率1和2的乘积。它是曲率的度量,也即,它的值只依赖于曲面上的距离如何测量,而不是曲面如何嵌入到空间。这个结果是高斯绝妙定理的主要
  • 巴夫那加尔巴夫那加尔(古吉拉特语:ભાવનગર,印地语:भावनगर,英语:Bhavnagar)为印度古吉拉特邦东南部港口城市,临阿拉伯海。巴夫那加尔为古吉拉特邦第五大城市,索拉什特拉地区(Saurashtr
  • 王仁昫王仁昫,字德温,唐音韵学家。隋陆法言作《切韵》多有缺误,唐朝有很多补正的人。,他著《刊谬补缺切韵》,对《切韵》加以刊误、增字、加注,分一百九十五韵,较《切韵》增“俨”、“酽”
  • 巴里·希尔曼巴里·希尔曼(Barry Sheerman,1940年8月17日-)是一位英格兰政治人物,他的党籍是工党。自1983年开始,他担任哈德斯菲尔德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
  • 格里高利格里高利(希腊语:Γρηγόριος,拉丁语:Gregorius,英语:Gregory),又译格列高里、格列哥里、格列高列、格雷戈里、葛利果,天主教会称额我略,源于希腊语Γρηγόριος,意为“警戒、留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