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碘

✍ dations ◷ 2025-10-22 02:47:36 #碘化合物,氯化物,互卤化物,1810年代发现的物质

三氯化碘(或六氯化二碘)是一种氯和碘组成的互卤化物。

是较早发现的互卤化物之一,早在1814年即与一氯化碘一起被戴维发现。

黄棕色针状易潮解结晶,在室温下能挥发。有刺鼻气味。具腐蚀性。熔点 33℃。加热至 77℃完全分解为一氯化碘和氯气。溶于水分解,溶于乙醇、苯、乙醚、四氯化碳和浓盐酸等。一般配成20~35%的浓盐酸溶液使用。由于易分解,因此很难得到纯的产品。

固态时三氯化碘的晶体是一个平面分子结构,属三斜晶系,其简单晶格不是以   I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 存在而是   I 2 C l 6 {\displaystyle {\rm {\ I_{2}Cl_{6}}}}

熔融的三氯化碘会明显地发生离解,生成一氯化碘和氯气:

因此作为溶剂是不适宜的。另一方面   I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 的电导测定又表明有以下反应发生:

  I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 也可以与路易斯酸生成   I C l 3 A l C l 3 {\displaystyle {\rm {\ ICl_{3}\cdot AlCl_{3}}}} 之类的配合物。

与水反应生成一氯化碘、盐酸和碘酸:

1、由碘和定量的液氯在 −80℃反应制备。蒸发除去过剩氯后获得固态六氯化二碘,不能用结晶法或蒸馏法纯化,因为它迅速分解为一氯化碘和氯气。

2、在<40℃的强酸性溶液中进行如下反应。

此法是制备六氯化二碘的方便方法。

用于医药、有机合成和测定碘值。用作氯化剂及氧化剂。

相关

  •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英语:Spectrophotometry)是一门对光谱进行量化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的电磁波谱范围是可见光、近紫外线与近红外线。这种方法不同于电磁波谱与时间分辨光谱。将
  • 乔托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7年-1337年1月8日),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
  •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为当道者嫉恨,除短暂奉召入京外,终生未再北还。因
  • 退行发育(Anaplasia)逆行性生长(Anaplasia),是指成熟的正常细胞非正常地复归未成熟的细胞,为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s)的指标性症状。大多数癌细胞会导致细胞去分化,让细胞无限制的分裂。但发生在
  • 防风防风,又称作牛防风、屏风、回草、青防风,是中药材,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生用。此外,防风有用于解食物中毒、农药中毒
  • 铜梁区铜梁区,重庆市市辖区。面积1334平方千米。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西北部。唐长安四年(704年)建置铜梁县,距今已1300余年,因境内“小铜梁山”而得名。近年因“铜梁龙舞”而名闻全
  • 瓯绣瓯绣,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中国十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汉绣、杭绣)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
  • 水柏铁路水红铁路是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的一条支线铁路,自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经水城县,至盘县红果镇,全长166公里。原水柏铁路123公里于1997年12月1日动工,2002年9月26日试通,2004年
  • 皮埃洛·迪·科西莫皮耶罗·迪·科西莫(Piero di Cosimo,1462年1月2日 – 1522年4月12日),亦称皮耶罗·迪·洛伦佐(Piero di Lorenzo),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科西莫出生于佛罗伦萨,是一位金
  • 伊利亚·米哈伊洛维奇·弗兰克伊利亚·米哈伊洛维奇·弗兰克(俄语: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анк,1908年10月23日-1990年6月22日),苏联物理学家,195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