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阻效应

✍ dations ◷ 2025-10-15 20:54:19 #磁阻效应
磁阻效应(英语:Magnetoresistance,简称MR)是指材料之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效应,其物理量的定义,是在有无磁场下的电阻差除上原先电阻,用以代表电阻变化率。有多种可以称为磁阻的效应:一些发生在大量非磁性金属和半导体中,例如几何磁阻,Shubnikov de Haas振荡或金属中常见的正磁阻 。其他的效应发生在磁性金属中,例如铁磁体中的负磁阻或各向异性磁阻(AMR)。磁阻效应最初于1856年由威廉·汤姆森,即后来的开尔文勋爵发现,但是在一般材料中,电阻的变化通常小于5%,这样的效应后来被称为“常磁阻”(ordinary magnetoresistance, OMR)。他尝试了铁片,发现当电流与磁力方向相同时,电阻增加,当电流与磁力成90°时,电阻降低。然后他用镍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它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影响,但效果更大。这种效应被称为各向异性磁阻(AMR)。在2007年,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彼得·格林贝格(Peter Grünberg)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发现巨磁阻效应。可以在Corbino圆盘上研究由于磁场对电流的直接作用引起的磁阻的一个例子(见图)。它由一个具有完美导电轮辋的导电环组成。当没有磁场时,电池驱动轮缘之间的径向电流。当施加平行于环形轴的磁场时,由于洛伦兹力,电流的圆形分量也流动。 Giuliani提供了圆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兴趣始于玻尔兹曼,并于1811年由Corbino独立审查。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中,假设对洛伦兹力的响应与电场相同,载流子速度v由下式给出:其中μ是载流子迁移率。求解出速度,我们发现:其中由于B场(对于垂直于该场的运动)的移动性的有效降低是显而易见的。电流(与速度的径向分量成比例)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器件的电阻将增加。 这种磁阻场景敏感地依赖于器件几何形状和电流线,并且不依赖于磁性材料。

相关

  • 慢性梗阻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语: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缩写为COPD),常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疾病(英语: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其
  • 乳癌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发展成的癌症。乳腺癌的征象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形状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或是皮肤出现红色鳞屑状斑块。而出现远端转移的病患,可能会有骨痛(英语:Bone
  •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亦称使用者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
  • 臀部臀部,又称尻、腚,俗称屁股、屎窟、箩柚(碌柚谐音)、箩噼、噼噼,台语亦作尻川(kha-tshng),是猿类和人类盆骨部分后方的浑圆部位。亦是人类用来承受坐力的部位。臀部由臀大肌和臀中肌
  • 黄耆黄芪,又称北芪,亦作黄耆,常用中药之一,一般指豆科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主产于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
  • 苯甲腈苯甲腈是具有分子式C6H5CN的芳香化合物,简写为PhCN。苯甲腈是一种无色,有甜杏仁味的液体。它可以通过苯甲酰胺脱水或者通过氰化钠和溴苯反应制备。苯甲腈是一种有用的溶剂,可以
  • DIN德国标准化学会(德语: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V.,缩写:DIN)是德国的国家级标准化组织,也是ISO中代表德国会籍的会员机构,总部位于柏林。德国标准化学会的前身是1917年成
  • 波塞东龙波塞东龙属(属名:Sauroposeidon)又名蜥海神龙,是蜥脚下目巨龙形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早期。波塞东龙是种大型四足草食性恐龙,前肢长于后肢,身体形态类似现代长颈鹿。白垩纪的
  • NP完全NP完全或NP完备(NP-Complete,缩写为NP-C或NPC),是计算复杂度理论中,决定性问题的等级之一。NP完备是NP与NP困难的交集,是NP中最难的决定性问题。因此NP完备问题应该是最不可能被化
  • 蒙文蒙古文字是蒙古人用来记录蒙古语的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使用过多种文字体系。室韦之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没有文字。1204年,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