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磁阻效应
✍ dations ◷ 2025-04-02 17:55:08 #磁阻效应
磁阻效应(英语:Magnetoresistance,简称MR)是指材料之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效应,其物理量的定义,是在有无磁场下的电阻差除上原先电阻,用以代表电阻变化率。有多种可以称为磁阻的效应:一些发生在大量非磁性金属和半导体中,例如几何磁阻,Shubnikov de Haas振荡或金属中常见的正磁阻 。其他的效应发生在磁性金属中,例如铁磁体中的负磁阻或各向异性磁阻(AMR)。磁阻效应最初于1856年由威廉·汤姆森,即后来的开尔文勋爵发现,但是在一般材料中,电阻的变化通常小于5%,这样的效应后来被称为“常磁阻”(ordinary magnetoresistance, OMR)。他尝试了铁片,发现当电流与磁力方向相同时,电阻增加,当电流与磁力成90°时,电阻降低。然后他用镍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它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影响,但效果更大。这种效应被称为各向异性磁阻(AMR)。在2007年,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彼得·格林贝格(Peter Grünberg)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发现巨磁阻效应。可以在Corbino圆盘上研究由于磁场对电流的直接作用引起的磁阻的一个例子(见图)。它由一个具有完美导电轮辋的导电环组成。当没有磁场时,电池驱动轮缘之间的径向电流。当施加平行于环形轴的磁场时,由于洛伦兹力,电流的圆形分量也流动。 Giuliani提供了圆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兴趣始于玻尔兹曼,并于1811年由Corbino独立审查。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中,假设对洛伦兹力的响应与电场相同,载流子速度v由下式给出:其中μ是载流子迁移率。求解出速度,我们发现:其中由于B场(对于垂直于该场的运动)的移动性的有效降低是显而易见的。电流(与速度的径向分量成比例)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器件的电阻将增加。 这种磁阻场景敏感地依赖于器件几何形状和电流线,并且不依赖于磁性材料。
相关
- 动物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噻嗪噻嗪(英语:Thiazines)是指一类含有这样一种环的有机化合物:环含有四个碳原子、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硫原子。具有噻嗪的化合物通常被用作为染料、安定药以及杀虫剂。
- 阿拉瓦克语系阿拉瓦克语系(Arawak),是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阿拉瓦克族的语言。牙买加的国名来自于此语,是“泉水之岛”的意思。
- 正字法正写法,即是文字符号形体的规范和使用规则,包括正字法和正词法。汉字正字法可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总表》、修订后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轭系统具有特别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
- 夊夊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五个(三划的则为第六个)。夊部通常是从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夊部。要注意的是,在繁体,夊部与夂部不
- 竹竹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八个(六划的则为第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竹部归于六划部首。只以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竹
- 奇异果猕猴桃,又称奇异果、藤梨、毛梨、几维果、毛木果等,是猕猴桃属多种木质攀缘植物的可食用浆果。最常见的猕猴桃品种(Hayward)是椭圆形,大小约为一颗大型鸡蛋,长度为5-8厘米(2.0-3.1
- 光学异构物对映异构体(英语:Enantiomer (/ɪˈnæntiəmər, ɛ-, -tioʊ-/ ə-NAN-tee-ə-mər)),又称对掌异构物、光学异构物、镜像异构物或旋光异构体,不能与彼此立体异构体镜像完全重叠
- 库万戈库万戈是西非国家安哥拉的城市,由威拉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中部,处于首都罗安达东南约709公里,座标位置为14°28′S 16°18′E / 14.467°S 16.300°E / -14.467; 16.300,2006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