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阻效应

✍ dations ◷ 2025-01-23 01:59:36 #磁阻效应
磁阻效应(英语:Magnetoresistance,简称MR)是指材料之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效应,其物理量的定义,是在有无磁场下的电阻差除上原先电阻,用以代表电阻变化率。有多种可以称为磁阻的效应:一些发生在大量非磁性金属和半导体中,例如几何磁阻,Shubnikov de Haas振荡或金属中常见的正磁阻 。其他的效应发生在磁性金属中,例如铁磁体中的负磁阻或各向异性磁阻(AMR)。磁阻效应最初于1856年由威廉·汤姆森,即后来的开尔文勋爵发现,但是在一般材料中,电阻的变化通常小于5%,这样的效应后来被称为“常磁阻”(ordinary magnetoresistance, OMR)。他尝试了铁片,发现当电流与磁力方向相同时,电阻增加,当电流与磁力成90°时,电阻降低。然后他用镍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它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影响,但效果更大。这种效应被称为各向异性磁阻(AMR)。在2007年,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彼得·格林贝格(Peter Grünberg)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发现巨磁阻效应。可以在Corbino圆盘上研究由于磁场对电流的直接作用引起的磁阻的一个例子(见图)。它由一个具有完美导电轮辋的导电环组成。当没有磁场时,电池驱动轮缘之间的径向电流。当施加平行于环形轴的磁场时,由于洛伦兹力,电流的圆形分量也流动。 Giuliani提供了圆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兴趣始于玻尔兹曼,并于1811年由Corbino独立审查。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中,假设对洛伦兹力的响应与电场相同,载流子速度v由下式给出:其中μ是载流子迁移率。求解出速度,我们发现:其中由于B场(对于垂直于该场的运动)的移动性的有效降低是显而易见的。电流(与速度的径向分量成比例)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器件的电阻将增加。 这种磁阻场景敏感地依赖于器件几何形状和电流线,并且不依赖于磁性材料。

相关

  • 甲烷甲烷(化学式:CH4;英语:Methane),是结构最简单的烷类,由一个碳原子以及四个氢原子组成。它是最简单的烃类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地球上有很高的相对丰度,使之成为很有发展潜力
  • 雷迪帕韦雷迪帕韦(英语:Ledipasvir,亦作GS-5885)是吉利德科学(英语:Gilead Sciences)研发的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在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后,吉利德于2014年2月10日向美国联邦政府申请报批了固
  • 钱恩恩斯特·鲍里斯·钱恩爵士(Sir Ernst Boris Chain,1906年6月19日-1979年8月12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他因为有关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亚历山大·弗莱明及霍华德·弗
  • 三苯甲烷三苯甲烷,也称三苯基甲烷,是一种芳香烃,化学式为(C6H5)3CH。这种无色固体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三苯甲烷是许多人工合成染料的基础,这些染料被称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其
  • 印度教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亚次大陆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并包含许多不同的传统。印度教基于一种独有的知识或哲学观点。它包括了婆罗门教的湿婆派、毗湿奴派、沙克达教及其他
  • 后期重轰击期后期重轰炸期,又称晚期重轰炸,是指约于41亿年前至38亿年前,即于地球地质年代中的冥古宙及太古宙前后,推断在月球上发生不成比例的大量小行星撞击的事件,在地球、水星、金星及火星
  • 4d8 5s12, 8, 18, 16, 1蒸气压第一:719.7 kJ·mol−1 第二:1740 kJ·mol−1 第三:2997 kJ·mol主条目:铑的同位素铑(英语:Rhodium)(旧译錴)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Rh,原子序45。其为一
  • 焦糖色素焦糖色素是可溶的食用色素,是由糖类加热后产生,一般会有酸、碱或是盐的存在,此一程序称为焦糖化(英语:caramelization),最后会有烧焦糖类的气味,味道有点苦,颜色从浅黄色到深褐色。焦
  • 巴黎条约《巴黎条约》(英语:Treaty of Paris (1783))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代表和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于1783年9月3日所签署,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
  • 篆刻篆刻二字,最初见于扬雄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是也。”篆刻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篆刻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广义的篆刻则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