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磁阻效应
✍ dations ◷ 2025-11-26 02:47:37 #磁阻效应
磁阻效应(英语:Magnetoresistance,简称MR)是指材料之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效应,其物理量的定义,是在有无磁场下的电阻差除上原先电阻,用以代表电阻变化率。有多种可以称为磁阻的效应:一些发生在大量非磁性金属和半导体中,例如几何磁阻,Shubnikov de Haas振荡或金属中常见的正磁阻 。其他的效应发生在磁性金属中,例如铁磁体中的负磁阻或各向异性磁阻(AMR)。磁阻效应最初于1856年由威廉·汤姆森,即后来的开尔文勋爵发现,但是在一般材料中,电阻的变化通常小于5%,这样的效应后来被称为“常磁阻”(ordinary magnetoresistance, OMR)。他尝试了铁片,发现当电流与磁力方向相同时,电阻增加,当电流与磁力成90°时,电阻降低。然后他用镍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它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影响,但效果更大。这种效应被称为各向异性磁阻(AMR)。在2007年,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彼得·格林贝格(Peter Grünberg)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发现巨磁阻效应。可以在Corbino圆盘上研究由于磁场对电流的直接作用引起的磁阻的一个例子(见图)。它由一个具有完美导电轮辋的导电环组成。当没有磁场时,电池驱动轮缘之间的径向电流。当施加平行于环形轴的磁场时,由于洛伦兹力,电流的圆形分量也流动。 Giuliani提供了圆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兴趣始于玻尔兹曼,并于1811年由Corbino独立审查。在一个简单的模型中,假设对洛伦兹力的响应与电场相同,载流子速度v由下式给出:其中μ是载流子迁移率。求解出速度,我们发现:其中由于B场(对于垂直于该场的运动)的移动性的有效降低是显而易见的。电流(与速度的径向分量成比例)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器件的电阻将增加。 这种磁阻场景敏感地依赖于器件几何形状和电流线,并且不依赖于磁性材料。
相关
- 齿颚矫正学齿颚矫正学(Orthodontics)是牙医学的一门专科,是研究牙齿咬合不正,又称错咬(Malocclusion)的治疗方法与学问。牙齿咬合不正其原因可能因为牙齿天生不规则生长或是后天错误咬合与上
- 小巢状麹菌Emericella nidulans小巢状麹菌(学名:Aspergillus nidulans),又称为构巢曲霉、构巢曲霉或钩巢曲霉等名称,有一异名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 nidulans),是属于子囊菌门的一种丝状真菌。
- 非有神论非有神论(Nontheism),在现代西方的意思上,是指相对于有神论(特别是一神论)信仰的思维。无神论、不可知论都可以算做是其中一种非有神论的类别,一般是指无宗教信仰的人,但并非无神论
- 黄埔黄埔可以指:
- 医疗器材医疗器械(Medical Device),在台湾称为医疗器材(Medical Device),又作医疗设备或医疗仪器(Medical Equipment),用于医疗工作的诊断(diagnosis)、监护(Monitoring)和治疗(treatment)。医疗器
- 张华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父张平,曹魏时渔阳郡太守。张华幼年丧父,家贫然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有“人伦鉴
-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指发现于中国北方的晚期智人化石。因化石地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北京猿人洞穴上方的“山顶洞”内而得名。其重要化石及遗物均在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同北京猿人
- 刚刚形成恒星形成是分子云的高密度区崩溃成为球形的等离子体形成恒星的过程。作为天文物理的一个分支,恒星形成的研究包括作为前导的星际物质和巨分子云,到恒星形成过程,早期型恒星和行
- 手移植手移植,指将手从一个生命体移植到另一个生命体的手术。手移植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骨骼固定,腱修复,动脉修复,神经修复,静脉修复。目前,该手术需要8至12个小时。手移植手术的受体需要
- 布朗族布朗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布朗族人口主要集中于云南,该省布朗族占布朗人口的98.4%。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除吉林、宁夏外,其他省份均有布朗族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