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语

✍ dations ◷ 2025-09-03 11:10:48 #ISO 639-2代码的语言,主谓宾语序语言,印尼语言

巴厘语(ᬩᬲᬩᬮᬶ/Basa Bali)是一种通行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语言,在东爪哇、珀尼达岛北部和龙目岛西部也有人使用,使用人口约330万(2000年),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大部分巴厘语的使用者还通晓印度尼西亚语。

2011年,巴厘文化理事会估计,巴厘岛上日常生活中仍在使用巴厘语的人不超过100万,在城市里,父母只教子女印尼语甚至是英语。同时,大众传媒和学校中的对话已越来越少。大多数人对巴厘语的文字很不熟悉,大部分巴厘人只把它作为一种基础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与印尼语混用。但是在巴厘岛以外的其他地区,巴厘语仍被使用,并且在语言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式拼法中,/a/和/ə/都用字母a表示。但是,a在词尾时通常发作/ə/,/ə/音也出现在前缀ma-,pa-和da-中。

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巴厘语的语序和标准印尼语相似,动词和名词的曲折变化都很少。但是,派生很常见。后缀可以作为定冠词或不定冠词,甚至可以用来表示属格。

基于说话人的关系与身份,巴厘语有三种不同的语域:低级语域(basa ketah),中级语域(basa madia)和高级语域(basa singgih)。高级语域中有许多梵语和爪哇语借词。

巴厘语有自己独有的十进制数字系统,但是该数字系统较为复杂,有些数词用以表示非十进的数值,例如45、175和1600。

巴厘语有两种书写系统,一是巴厘文,二是现在通行的拉丁文字。

巴厘文(ᬅᬓ᭄ᬱᬭᬩᬮᬶ )是一种脱胎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元音附标文字,现存最早的碑刻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巴厘文与爪哇文基本一致。

今天,很少人还精通巴厘文。

今天,巴厘岛的学校中教授被称作Tulisan Bali的拉丁文字。

相关

  • 原杉藻原杉藻(学名:Prototaxites)为一属陆生的真菌,生存于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晚期(4亿3千万年前 - 3亿6千万年前),其子实体形成类似树干的结构,直径达1米(3英尺),高度则可达8.8米(29英尺),由直径
  • 羟化羟基化(法语:Hydroxylation,也称羟化)是向分子引入羟基(-OH)的过程。常指用羟基取代碳上的氢原子(-H)的反应。产物是醇、酚等。生化中,催化羟化反应的酶称为羟化酶。←氨基酸二级结构→
  • 开幕式2009年世界运动会开幕式是高雄世运会的开幕典礼,于当地时间2009年7月16日晚上7时30分在中华民国高雄市国家体育场(别名“龙腾体育场”)举行。19时整左右,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陪同
  • span class=nowrapGeClsub4/sub/span四氯化锗是一种无色的发烟液体,带一股独特的酸性臭味。它是生产高纯锗过程中的反应中间体。因为可用作光纤试剂的缘故,近年来四氯化锗的使用量增加了不少。四氯化锗遇水分解。
  • 档案档案(英语:archive;或称存档、归档、封存)是指组织或个人在业务处理过程所产生、持有、保存并公开作为历史史料的一级来源的堆积物——文件公文(条约、宣言、外交文书、政府有关
  • 王心凌王心凌(英文名:Cyndi Wang,1982年9月5日-),原名王君如,台湾女歌手、女演员。毕业于华冈艺校戏剧科,出生于台湾新竹县。父亲为祖籍山东青岛的外省人第二代,母亲为新竹县关西镇客家人,后
  • 汤旺河汤旺河,黑龙江省河流,属松花江水系,总长492公里。发源于伊春市的乌伊岭。途经乌伊岭区、伊春区、南岔区、汤原县等15个县(市)区,最终在佳木斯市汤原县汤原镇中凤鸣村西流入松花江
  • 金属加工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生成独立零件、组件、或大型结构的工艺技术。该术语涵盖从大型船舶和桥梁到精密发动机部件和精美首饰的广泛工作。 因此,它包括相应的
  • 斑龙属巨齿龙属(属名:,在希腊文中意为“巨大的蜥蜴”)又名巨龙、斑龙,是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巴通阶的欧洲(英格兰南部、法国、葡萄牙),约1亿6600万年前。巨齿龙是最早以科学
  • 2,2'-联吡啶2,2'-联吡啶是联吡啶异构体之一,无色固体。它是一个双齿螯合配体,可以和很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因此可作氧化还原指示剂。与钌和铂的配合物具有很强的发光性质,可能有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