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他盗龙

✍ dations ◷ 2025-08-10 18:26:54 #犹他盗龙
犹他盗龙属(属名:Utahraptor)又名犹他龙,意为“犹他州的盗贼”,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是驰龙科最大型的物种。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晚巴列姆阶,约1亿2600万年前。目前只有一个有效种,即奥斯特罗姆氏犹他盗龙(U. ostrommaysi)。犹他盗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75年由詹姆斯·詹森(James A. Jensen)所发现,发现于犹他州东部格兰德县的摩押市,但当时并没有吸引太多注意。之后在1991年,当地发现一个大型脚步趾爪。詹姆士·柯克兰(James Kirkland)、罗伯特·加斯顿(Robert Gaston)、以及唐诺·伯格(Donald Gaston)前往犹他州格兰德县进行挖掘活动,发现许多新化石。该地层属于雪松山组(Cedar Mountain Formation)的黄猫段、Poison Strip段。放射性定年法显示,该地层的地质年代约1亿2400万年前。模式标本(编号CEU 184v.86)目前存放在东犹他学院的史前生物博物馆,而最大型的犹他盗龙化石存放在杨百翰大学。在1993年,詹姆士·柯克兰等人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奥斯特罗姆氏犹他盗龙(U. ostrommaysi),也是犹他盗龙的已知唯一种。属名意为“犹他的盗贼”,种名是纪念美国耶鲁大学的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Dinamation International的Chris Mays。在2000年,乔治·奥利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将原本的种名“ostrommaysi”,修改成复数形态的“ostrommaysi”。最初在命名时,詹姆士·柯克兰等人曾考虑将种名取为“spielbergi”,以执导《侏罗纪公园》电影的史蒂芬·史匹柏为名,企图获得财务上的赞助,但两方在财务支援多寡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改取其他种名。詹姆士·柯克兰等人也曾考虑以恐龙模型制造师Raymond Persinger为种名,Persinger曾协助制造驰龙类的脚部与趾爪模型。犹他盗龙的正模标本包含:头颅骨碎片、胫骨、趾爪、以及数节尾椎。根据这些化石,可知犹他盗龙的体型约是恐爪龙的两倍。如同其他的驰龙科恐龙,犹他盗龙的第二脚趾拥有大型、弯曲的趾爪;其中一个趾爪长达22公分,生前可能有24公分。根据已知最大型的标本,犹他盗龙的身长可达约6.5到7米,重量约为500到700公斤,体型接近一头灰熊。杨百翰大学的某些标本,身长可能达约11米。但这些化石还没有经过详细研究,经过详细研究后可能会产生不同数值。在2001年,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发表一份兽脚类恐龙的压力性骨折研究。他们研究在2个犹他盗龙的脚掌骨骼,没有发现压力性骨折的迹象。犹他盗龙被认为与体型较小的驰龙、以及生存于蒙古的巨大阿基里斯龙有接近亲缘关系。目前还没有发现犹他盗龙有羽毛的直接、间接证据,但根据种系发生学,显示驰龙科可能都具有羽毛。如果某演化支的原始物种具有某些特征,其后代可能也具有相同特征。小盗龙是已知最古老的驰龙类恐龙之一,在演化关系上比犹他盗龙还原始。由于原始的小盗龙具有羽毛,后期、更衍化的驰龙类可能也具有羽毛。研究人员认为,驰龙科不太可能分批、多次演化出羽毛。另一种可能是,后期、更衍化的驰龙类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失去羽毛。在找到其他证据以前,目前还无法确定犹他盗龙具有羽毛、或缺乏羽毛。犹他盗龙也出现在BBC的电视节目《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以及其衍生的舞台剧版本(Walking with Dinosaurs: The Live Experience)。该节目简述犹他盗龙的数项身体特征,例如可以转向内侧的手掌;并错误提到犹他盗龙生存于欧洲,实际上它们生存于北美洲西部。探索频道在2011年的《恐龙革命》(Dinosaur Revolution),对犹他盗龙有较精确的简述。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所著的小说《Raptor Red》是关于一小群犹他盗龙的故事。而Paul Zindel的小说《Raptor》也出现了犹他盗龙,但拥有虚构的特征,包括趾爪上的有毒分泌物,用来解释长达6500万年演化的副作用。Ryan North从2003年起连载的网络数格漫画《Dinosaur Comics》里,犹他盗龙是一个主要角色,扮演质疑与提问的角色。漫画在提问与回答间传授许多恐龙的相关知识。

相关

  • 胸腔外科学胸腔外科学或称心胸肺外科(英语:Cardiothoracic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包括心脏、肺、气道与呼吸系统、胸壁、纵隔、膈肌和食道等,以及这些器官与部位的诊断
  •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英语:human leukocyte antigen,缩写为HLA),是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其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6p21.31),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的免
  • 拉封丹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拉封丹寓言》(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后世。拉封丹生于法国中部埃纳省的蒂耶里堡(C
  • 互斥前提互斥前提谬误(fallacy of exclusive premises)是一种形式谬误,是因三段论中的前提皆为否定,彼此无法产生关联,导致论证无效。例句:推理规则:例句分析结果:有效性检验:其他检验:哺乳类
  • 高雄 (消歧义)高雄可以指:
  • 激素受体激素受体(英语:Hormon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与特定激素结合并引发细胞响应的受体分子。激素受体是由甲状腺和类固醇激素,维甲酸和维生素D的受体组成的广泛蛋白质家族,
  • 鞘翅翅鞘(elytron),也作鞘翅,是某些昆虫(尤其是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演化、变硬的前翅(英语:forewing),因功能类似“翅膀”的“剑鞘”而得名。翅鞘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用于飞行的后翅(英语:hindw
  • 杜兰尼王朝杜兰尼王朝(普什图语:د درانیانو واکمني‎),又称阿富汗帝国,是一个普什图族王朝,领土面积包括了今日的阿富汗、伊朗东北部、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旁遮普地区。杜兰尼王
  • 冯昌奕冯昌奕(?-1681年),山西蒲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康熙十七年,担任辽东宁远州知州,康熙二十年,因病任内去世。
  • 刚果埃博拉2018年-2020年基伍埃博拉出血热爆发始于2018年8月1日,至今尚未结束。为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于2019年6月扩散至邻国乌干达,截至2020年3月16日,已有超过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