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other

✍ dations ◷ 2025-02-24 01:58:15 #1982年出生,在世人物,视觉艺术,街头艺术

Bbrother(1982年-),本名张硕尹,是台湾的涂鸦艺术家。Bbrother的号称,取自欧威尔小说《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Big Brother)。自2005年开始涂鸦,Bbrother充满政治意识的模板大量出现在台北街头,内容从反全球化、反威权、反战到声援杨儒门、挺乐生等。并数度为媒体焦点与话题人物。其早期以模板为主,黑白的创作方式,08之后Bbrother转为以结合传统艺术手法的多彩水墨涂鸦,并建立个人风格。2008年Bbrother受邀参与台北双年展,进入主流艺术圈。2009年,Bbrother前往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进修学院,同时改名Ting Tong Chang为创作名号,之后以机械装置为主要创作手法

2005年,于国立政治大学就读时期,他与四名广告系同伴成立“上山打游击组织”,在校园及周遭从事不同形式涂鸦的实验,奠立他主要以模板创作的表现手法。上山打游击的涂鸦行动在政大的猫空版引起广大争议,政大传播学院因涂鸦行动,而开了四场“游击打到了谁?”公开讲座。

他的涂鸦不强调表现性,而注重影像与地缘的关系,使影像入侵城市环境变成一种“事件”,一种对空间权力关系的错置与干扰。他通常把照片或图片转成数位档案,在电脑中修改后转换为模板,再拿到街头进行涂鸦。例如“亲朋好友系列”(2006)将身边亲友的影像,涂鸦在日常出没场景的墙面或水泥支柱上,让极为私密的个人形象和公共场域互相对话。其他如“老照片系列”(2006),就取材台湾名摄影家张照堂、谢春德、刘振祥等人拍摄的老照片,改造为模板后,呈现在社区、废墟、都会边缘等场所,探讨历史影像与地方性的问题。

Bbrother也是社会运动的活跃份子,曾参与乐生疗养院抗争事件、反全球化、反战、声援“白米炸弹客”杨儒门等。他将这些反抗活动的影像,展现在“斗争系列”(2006)等创作中,使涂鸦成为“能见度政治”的都会策略媒体。他也使用文化反堵(culture jamming)的手法,将主流媒体与大众文化的影像,挪用、拼贴、拟讽后,重新呈现在日常空间中,这出现在他的“游击组织”时期,最近的“奇观系列”(2008),更将报章杂志中凶杀案件现场模拟的影像,转移到都会空间成为社会奇观的极度外在化。

于2006年,文建会控告Bbrother与八名人士进入华山文化园区涂鸦并损毁乌梅酒厂建筑,因此与官方发生冲撞,此为“华山涂鸦事件”(2006)。面对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Bbrother发表声明并发起网络联署,批评文建会具有两套标准。包括文化界与艺术界有三百多名学者与艺术家表达声援。文建会主委邱坤良与Bbrother会见并表达善意,并撤销告诉。同年,他受邀参加了国立台湾美术馆举办的“CO6台湾前卫文件展”,在路边放置十个假电箱,让人涂鸦,再将这些电箱搬入美术馆展出。他的作品成为测试无政府式的街头政治与艺术介入,如何与官方机制互动的实验。事件之后,Bbrother也遭受批评其与体制的妥协。

2008年台北双年展,Bbrother为参展艺术家之一,以作品“墙之外”参展,用喷漆、炭笔、模板,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厅绘制一幅长18米、高4米的大型迷彩壁画,伪装创作出类似军事防御的墙。在这片类似军事防御的墙上,Bbrother将自己过去街头作品的元素一举呈现,却又显得无法辨识。而原本习惯在街头与涂鸦不期而遇的观众,在美术殿堂里乍见涂鸦,也有着不知置身何地的恍惚感,透露出作品与场所、观众之间的张力。为台湾首名进入美术馆的涂鸦客。

Bbrother. 一起活在墙上. 台湾. 原点出版. 2008年. ISBN 9868418461

相关

  • EI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曾称作电子撞击,Electron Impact)是一种离子化方法,其中高能电子与气体相的原子或分子以产生相互作用的离子。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质谱分析,特别是
  • 口音口音(英语:Accent),又称腔调。16岁以下口音可以透过从小习得,(12岁以下效果最好,16岁以下比12岁弱),因此从口音可以反映人的出生地区或社会背景。学习某一种口音会使某个社会阶层产生
  • 毒药毒物是对生物造成不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
  • font color=white国家森林城市/font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指标并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迄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
  • 安第斯共同体安第斯共同体(西班牙语:Comunidad Andina,缩写为CAN),又称安第斯条约组织,是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智利等南美洲国家组成的关税同盟。1969年,秘鲁、玻利维亚、厄瓜
  • 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英语: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简称为充要条件。在逻辑学中:因此:P是Q的必要条件,代表“如果P是假,则Q是假”。以逻辑符号表示:通过否定后件,得出“如果Q是
  • 腭骨腭骨(Palatine bone)是二块的L形骨,形成硬颚的后面部分,鼻腔的侧壁及底板的一部分,以及眼眶底板的一小部分。分隔鼻腔与口腔的硬颚后面部分是由颚骨的水平板所形成。The seven
  • 哈母登哈母登(Maxwell McGaughey Hamilton,1896年12月20日-1957年11月12日),美国外交官。哈母登1918年毕业于华盛顿杰斐逊学院(英语:Washington & Jefferson College)。1920年至1924年间为
  • 卡尔·雅泽姆斯基卡尔·迈克尔·雅泽姆斯基(英语:Carl Michael Yastrzemski,1939年8月22日-),昵称雅泽(Yaz),出生于纽约州南安普敦,美国职棒大联盟前球员,并且是棒球名人堂的成员之一。雅泽姆斯基职业生
  • 欧洲质量组织欧洲质量组织(英语: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Quality,缩写:EOQ)成立于1956年,创始组织来自五个西欧国家: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英国,其法定办公室设在布鲁塞尔。作为欧洲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