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松(1933年-2021年),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人,创办《埔里乡情》与牛耳石雕公园,推动家乡文化与支持艺术创作。
黄炳松生于埔里,以开杂货店起家。在父亲去世后,仅初中毕业的黄炳松与妻子周雪凤出钱栽培三位弟弟至美国留学取得医师或博士。
1978年,黄炳松当选县议员,并用政治献金创办《埔里乡情》杂志。《埔里乡情》在该年发行,主编为以研究台湾古道知名的埔里人黄炫星。此杂志擢请地方上的艺文人士编写埔里历史、民俗、街头速写、摄影或素描画作等,激发埔里当地的艺术家如王灏、梁坤明等人。在文史上,黄炳松则喜欢收集日治时期的旧照片,其中关于雾社事件照片成为作家邓相扬和漫画家邱若龙撰述的资料,更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重现历史场景。
1980年代初,黄炳松为杨英风提供埔里镇牛眠里的山坡地,让杨英风建立名为“静观庐”的工作室。黄炳松在埔里幕后推动艺文,使得当地艺文风气逐渐旺盛,吸引了不少艺术家慕名而来,黄炳松的家更常宾客满座。在1988年,便有朱铭、蔡荣祐、柯晓东、谢栋梁、柯元馨、卢精华等人计划在入驻埔里建立工作室或美术馆。黄炳松还资助林渊雕刻,更替林渊建立牛耳石雕公园(今牛耳艺术渡假村)。在林渊去世后,黄炳松决定于林渊逝世后的1992年9月21日举行牛耳雕塑创作奖颁奖,鼓励艺术家雕塑对台湾文化、艺术、社会、经济发展有贡献、且非政治人物的塑像。
1993年,为纪念乌牛栏之役,杨英风、朱铭父子、王灏等都在牛耳石雕公园举办纪念雕塑展。黄炳松更推动在埔里建立二二八事件乌牛栏战役纪念碑。
身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教友的黄炳松,会在耶诞节于埔里教会提供牛耳艺术度假村的火鸡料理给单亲、隔代教养等弱势民众来享用。在外孙女陈美维的建议下,黄炳松在埔里种植台湾原生种的树苗,以利白鹭鸶栖息。植树的范围在暨南大学、埔里南洪溪旁。晚年,黄炳松在林渊的激发及朱铭、梁奕焚的鼓励下,以署名“黄渊”或“Alita阿里达”作艺术创作。86岁,黄炳松攻读东海大学餐饮管理硕士。
黄炳松在2021年台湾疫情爆发期间施打疫苗后意外猝逝,享寿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