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康尼氏症候群
✍ dations ◷ 2025-11-25 23:32:24 #范康尼氏症候群
范康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范科尼氏症候群、范科尼氏综合征)是一种肾脏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的疾病, 病征在于其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磷酸盐和碳酸氢盐被传递到尿液,而不是被重新吸收。范康尼氏症候群影响肾单位的近曲小管,而近曲小管是用来处理流体是通过肾小球过滤管部的第一部分。而范康尼氏症候群可以由药物或重金属所产生或引起。不同形式的范康尼氏症候群可能影响近曲小管的不同功能,并导致不同的并发症。碳酸氢盐的遗失会导致"第二型范康尼氏症候群"或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而磷酸盐的损失会导致骨骼的佝偻病(即使有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因为磷酸盐是必要的骨骼生长元素。范康尼氏症候群以瑞士儿科医生桂多·范康尼(Guido Fanconi)命名;可能为用词不当,因为范康尼本人从来没有识别出这一个症候群;虽然如此,如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情况下,习惯以第一个注意到此症状整体发生综合征之人而来命名。范康尼氏症候群不应该被混同于范科尼氏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范康尼氏症候群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范康尼氏症候群可以区分为来源不同的病症;可以是遗传性或先天性(Congenital disorder),及后天性。胱胺酸症是在儿童中的范康尼氏症候群最常见的病因。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因故而得到这种疾病。另外一个原因是短期内服用过量药物,导致肾小管功能异常。儿童范康尼氏症候群的治疗主要包括替换尿中(主要成分是流体和碳酸氢盐)失去的物质。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行政院卫生署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是中华民国有关公共卫生、医疗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同时监督各县市政府卫生与社会局(处)。其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卫生署”,2013年改制为部
- 觉得天旋地转眩晕(Vertigo),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静止时却感到周边环境有相对运动的状态。患者会有天旋地转或是摇晃的感觉。常伴随恶心、呕吐、盗汗或是行走困难。当头部有所移动的时候,眩晕的
- 李德尔氏综合征李德尔氏综合征(Liddle's syndrome、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ominance (genetics))疾病、特征在于早期频繁严重的高血压,以及与低血浆肾素活性、代谢性碱中毒(
- 加卫苗加卫苗,(亦作Gardasil、Gardisil、Silgard、recombinant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是人类乳突病毒疫苗的一种,用于预防特定毒株的人类乳突病毒(HPV),特别是6,11,16和18型。约7
- 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按照预定的程序集体自杀的行为。它包括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类。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细胞坏死不同。
- 实证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实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
- 生殖腺生殖腺是人和动物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低等动物又称“生殖巢”,即精巢和卵巢的总称;高等动物雄性的生殖腺是睾丸,雌性的生殖腺是卵巢。人类在青春期后睾丸产生精子
- 勃朗特三姐妹勃朗特三姊妹(英语:Brontë family or The Brontës),是三位英国著名文学女作家,并且是亲生三姊妹,分别是:1847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妮的《荒野庄园的房客》
- 电子9.109 383 56(11)×10-31 kg 5.485 799 090 70(16)×10-4 amu 0.510 998 9461(31) MeV/c电子(英语: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会焦虑症、人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