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堆

✍ dations ◷ 2025-10-25 11:25:35 #渥堆

渥堆是云南普洱茶最具特色的制茶工艺。主要应用于普洱茶熟茶的制作,目的是透过添加菌种的呼吸作用产生水分及温度,使茶叶中的绿叶素破坏、氧化产生茶黄素及茶红素、并将蛋白质水解成为味道甘甜的氨基酸,使之能够及早适合饮用。这道工序亦被称为发酵。

按照黑茶的制作工序,茶叶在采收后,首先进行日光凋萎、然后杀青(利用高温使茶叶中的酵素停止作用)、揉捻,进行至此即干燥者,称为毛青茶,可用于制作普洱茶生茶或作用散茶贩售。如果在在揉捻后不进行干燥,而将茶叶添加菌种、泼水、覆盖,这个过程即所谓渥堆。经过渥堆后无论制成散茶或者再蒸热、压制成茶饼、茶砖、沱茶或紧茶,都属于普洱茶的熟茶。

推测渥堆工艺约在清朝中后期以后自然发明。相传是在茶马古道运送紧压茶的过程,由于路程遥远历时数月,雨水弄湿茶制品,偶然发现湿热能使普洱茶加速陈化、更快适合饮用,并且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在民国时期,这种偶然的发现,被刻意作用一种加工手法,相传最早大规模的渥堆发生在广东,后来再传回云南。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渥堆工艺,在广西的六堡茶制作以及北方黄茶的闷黄制作上,老早行之有年,历史更为长远,可能是受此影响所及。

渥堆工艺向来被视为制茶人的不传之秘,各号商家都各有秘方,真相是在于菌种的选用及发酵时、温度的控制。其中使用的菌种,推测包括空气中的乳酸菌及土壤、粪便中的曲霉菌、枯草杆菌等,由于都是"秘方",所以目前尚无全面性的科学研究。所以屡屡发生不肖商人以人畜粪便进行普洱茶发酵;这当然也是在利用其中菌种,但毕竟可能混杂了坏菌,并且残留物使之极不卫生。

渥堆的时程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因菌种的不同、菌种呼吸作用产生的温度迥异、产品的规格要求等等因素,可以延长或缩短时程。有些普洱茶熟茶完全发酵至转黑、明显闻出枯草杆菌产生的枯草味,这种普洱茶即便再储存千年,也不会再有任何转化。有些普洱茶熟茶则只发酵至某一层度,后续储存,仍会使之口感、气味变化。


相关

  •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收录记载了58,000多位英国历史名人传记,是重要的英国人物传记参考工具书。原称“国家人
  • 文山区坐标:24°59′23″N 121°34′14″E / 24.989786°N 121.570458°E / 24.989786; 121.570458文山区是中华民国台北市辖下的市辖区,位于台北市南端,北隔蟾蜍山、南港山系与台北
  • 奎章阁奎章阁(朝鲜语:규장각)是朝鲜王朝的王室图书馆,由正祖在昌德宫内成立,是朝鲜时代文献的重要保存所。1776年,正祖于昌德宫划出一地作图书馆,收藏中国与朝鲜文献。1894年甲午改革后图
  • 澳大利亚城市人口列表澳大利亚城市人口列表主要是提供澳大利亚三种类型的人口数据,并依照人口大小次序列出各城排名。统计数据如下:澳大利亚统计局予统计分区(Statistical Divisions/SDs)的定义是‘受
  • 黑尾土拨鼠黑尾土拨鼠(学名)又称黑尾草原犬鼠,是松鼠科的成员,生活于北美洲大平原,范围大约介于美加边境与美墨边境之间。不像其他土拨鼠,黑尾土拨鼠并不冬眠。黑尾土拨鼠通常为浅棕色,肚子颜
  • 煮雪的人煮雪的人(Zhuxue Deren,1991年-),台湾诗人,生于台北市。2011年1月创办《好烫诗刊》并担任主编。
  • 旺多姆公爵旺多姆伯爵(Count of Vendôme)和后来的旺多姆公爵(Duke of Vendôme)是法国贵族称号。第一个已知的持有人的名称是Bouchard Ratepilate,1514年旺多姆成为一个公爵领地,1589年成为
  • 艾贝哈德·冯·马肯森埃贝哈德·冯·马肯森(德文:Eberhard von Mackensen,1889年9月24日-1969年5月1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一名一级上将。出生在德意志帝国波森省比得哥什,他的父亲是德意志帝国
  • 陈守煜陈守煜(1930年-2014年2月28日),男,浙江慈谿人,中国水文水资源学家、水力发电工程专家,曾任大连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浙江省 (清朝)浙江省(满语:ᠵᡝᡤᡳᠶᠠᠩ ᡤᠣᠯᠣ,穆麟德转写:)延续了明代的省制度,初名为浙江布政使司,并设由浙江巡抚总理,由闽浙总督监理。浙江省是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八旗军在乍浦、杭州等地存在驻军,负责弹压地方。1645年,设闽浙总督、浙江布政使司、浙江巡抚。清朝下辖十一府、一直隶厅,共计三厅、一州、七十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