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场所(英语:non-place)是法国人类学家马克·欧杰(Marc Augé)提出的一个新词,指人类在其中短暂停留、保持匿名,且没有足够的重要意义而不被视为“场所”的人类学空间。非场所的例子有高速公路、酒店房间、机场和购物中心。该词是马克·欧杰在其著作《非场所:超现代性人类学导论》中提出的。
但是,对何为非场所的感知是十分主观的:任何人都可将任一地点视为非场所或人际关系的交汇点。例如,对于每天在购物中心上班的人而言,购物中心并不是非场所。根据欧杰的观点,非场所的概念与“人类学场所”的概念相对立。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赋予其身份的空间,其中人们可以结识他人,与他们共用相同的社会性参照。相反,非场所不是人们相遇的空间,也不构成一个人群的参照。非场所不是人类长住的地方,个人在其中是匿名且独行的。 欧杰避免对非场所进行价值判断,而是从发现新研究领域的民族学家的视角来看待它们。
关于将购物中心归为非场所,贝加莫大学(University of Bergamo)的意大利研究人员Marco Lazzari(马可·拉扎里)对大量青少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在购物中心聚会并非是偶然会面,也不以购物为唯一目的,而是为了社交、结识朋友和娱乐。尽管购物中心(至少在意大利)被成年人视为非场所,但它们似乎与“数位原住民”的身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