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脖子

✍ dations ◷ 2025-07-08 21:47:15 #皮革脖子

皮革脖子(Leatherneck)是一个军事俚语,用于指代美国海军陆战队或者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最普遍的说法是19世纪的军人为在刀剑格斗中保护颈部而配备有皮革护颈,因此被叫做“皮革脖子”。

英美的海军陆战队员以及陆军士兵都曾装备过皮革护颈。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从1798年开始每年都会为官兵配发带搭扣的黑色皮革护颈,海军水兵们因此给陆战队员们起了个“皮革脖子”的外号,用这件装备的名称来指代这支部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至今仍在军礼服上展现着这个传统,由硬布料制成的礼服衣领依然如皮革护颈一般挺立。

硬皮革护颈前部最宽处大约为2.5-3英寸,越往后越窄,末端有两个搭扣 。皮革护颈也被称作“脖托”,流行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和北美军队中,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迫使佩戴者抬高下巴,挺直胸部,展现良好军容。

佩戴脖托十分不适,但在有军务在身时不戴脖托就会受罚,因此部分陆战队员会把脖托缝在军装上,以免遗忘。陆战队少将乔治·F·埃利奥特(George Frank Elliott)就曾在南北战争后如此回忆:“官兵们戴上脖托后自然会抬头挺胸,就跟伸长了脖子喝雨水的鹅似的”。

1872年,在此前的三次军装改革(1833年、1839年以及1959年)中都一直沿用的脖托最终被海军陆战队弃用。

虽说脖托的最大作用是矫正军姿,但也有传言称它的另一个作用是防护冷兵器对军人脖颈的攻击,比如,陆战队员在登上敌舰时,要害部位脖颈就容易遭到对方的短弯刀劈砍。巴巴里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遭遇了使用弯刀(Scimitar)的北非穆斯林海盗,而陆战队员们已经在三年前就装备了皮革脖托。但也有人认为皮革对冷兵器的防御力根本不够,保护作用不佳。在18和19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是在海军舰船上担当护卫,其他任务还包括在海战中爬上桅杆对敌方进行精确射击以及组建分遣队登上海滩等。舰船上的陆战队员听从自己的军官与士官的命令,是一个独立单位,不属于船员。这个规定有其特殊用意,让陆战队员成了在军舰上防备船员造反的力量,船上的海军军官、补给品以及武器都由他们保护。在那个年代,英国海军中的大部分海员都是被强制征入军队的,而海军陆战队则是自愿入伍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因此有了海上宪兵的性质,深受上级信赖,遭到海员厌恶。因此,也有传言称陆战队哨兵所佩戴的硬皮革护颈所防备的是发动叛乱的海员,保护哨兵免遭割喉。水兵们给陆战队员起的“皮革脖子”这个外号也就有了一层贬义。

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外号“皮革脖子”来自皮革脖托这一装备,但也有不少人认定,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皮革脖子”之名与装备无关,是长期的日晒风吹以及恶劣的卫生条件让他们的脖子看上去就像“皮革”,英语俚语中对陆战队员对另一个戏称“皮靴脖子”(bootneck)也能证明这个说法。

相关

  • 甲磺酸酯甲磺酸酯(mesylate、甲磺酸、甲磺酸盐)在化学上是指所有的"甲磺酸"(CH3SO3H)盐或酯。在盐里,甲磺酸酯是以"CH3SO3−"的阴离子形式存在的。当辩证医药品所含有的基(官能团和自
  • 后鸟羽天皇后鸟羽天皇(日语:後鳥羽天皇/ごとばてんのう ;1180年8月6日-1239年3月28日),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讳尊成(日语:尊成/たかひら )。他是高仓天皇的第四皇子,为七条院殖子(
  • 贝蒂·哈顿贝蒂·哈顿(英语:Betty Hutton,1921年2月26日—2007年3月12日),原名伊丽莎白·琼·索恩伯格(英语:Elizabeth June Thornburg),美国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女演员,喜剧演员,舞蹈演员,歌手。
  • 惊声尖叫),是于1996年上映的美国恐怖电影,由韦斯·克拉文执导,凯文·威廉森担任编剧,主演则有妮芙·坎贝尔、大卫·艾奎特、德鲁·巴里莫尔、柯特妮·考克斯、李佛·薛柏和琳达·布莱尔。
  • 艾利萨·迪·弗兰切斯卡艾利萨·迪·弗兰切斯卡(意大利语:Elisa Di Francisca,1982年12月13日-)是意大利女子击剑运动员,主攻花剑。她在2010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和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都赢得了金牌。
  • 杰拉德·巴特勒杰拉德·詹姆斯·巴特勒(英语:Gerard James Butler,1969年11月13日-)是一名苏格兰演员。代表作品有《斯巴达300勇士》、《歌剧魅影》、《P.S. 我爱你》、《冲破极限》、《全面攻占系列》。巴特勒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 的一个天主教劳动阶级家庭。祖父母来自爱尔兰。 巴特勒在两岁以前一直住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 在父母离婚之后,母亲带着他与姐姐林恩(Lynn)和哥哥布莱恩(Brian)回到家乡苏格兰的佩斯利。 巴特勒直到十六岁才开始与父亲联系。22岁时,他父亲因癌症过世。巴特勒毕业于
  • 张伸瑛张伸瑛(韩语:장신영,1984年1月17日-),韩国女演员,名字曾被译作张申英。2001年,通过第71届全国春香小姐选拔大赛出道。2004年拍摄电影《当春天来到》时,在朋友介绍下认识经纪公司BOF理事魏承喆,2006年11月18日两人喜结连理。2007年生下儿子。2009年因为性格不合,张伸瑛于在首尔广津区东部地方法院申请协议离婚,三年婚姻告终,儿子抚养权归张伸瑛。2013年3月,张伸瑛通过电视剧《荆棘花》与同剧男演员姜景晙发展为恋人关系。两人于2018年5月25日举行非公开婚礼。2019年7月1日,据韩
  • 巢堪巢堪,字次朗,太山郡(今山东省泰安市西)人,东汉司空。元和三年(86年)博士鲁国人曹褒上书汉章帝:“宜定文制,著成汉礼。”太常巢堪认为:“这是一代大典,非曹褒这样地位的人所能制定,不可许。”永元十年(98年)七月,司空韩棱去世。八月十五日,汉和帝任命巢堪为司空。永元十四年(102年)十月三十日,汉和帝将司空巢堪罢免。徐防继任。
  • 没有青春的青春《没有青春的青春》(英语:)是一部2007年美国奇幻剧情片,改编自米尔恰·伊利亚德的1997年中篇小说《没有青春的青春(英语:Youth Without Youth (novella))》,讲述一则充满谜团的爱情故事。以二战欧洲为背景,一位教授因一场灾难事件而改变,并探索生命的奥秘。由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兼编剧,这也是他自1997年的《造雨人》后相隔十年首度执导的电影。主演包括蒂姆·罗斯、布鲁诺·冈茨、亚莉山卓·玛莉罗娜、安德烈·海尼克(英语:André Hennicke)、马赛·尤瑞斯(英语:Marce
  • 亚瑟·莫勒·范·登·布鲁克亚瑟·莫勒·范·登·布鲁克(德语:Arthur Wilhelm Ernst Victor Moeller van den Bruck,1876年4月23日-1925年5月30日)是一位德国文化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1923年出版的备受争议的著作《第三帝国》,该书提倡德国民族主义并强烈支持。尽管他公开反对并多次批评阿道夫·希特勒,但他还是影响了保守革命运动和纳粹党的意识形态。 从1906年到1922年,他还出版了伊丽莎白·凯瑞克(Elisabeth Kaerrick)陀思妥耶夫斯基书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