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木牍

✍ dations ◷ 2025-11-08 12:54:15 #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出土于1980年,中国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郝家坪第50号战国秦墓,当时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木牍,一件已腐烂,一件保存较完好,即是《更修田律》木牍。此件木牍为楠木材质,长46公分、宽2.5公分、厚0.4公分,正面正文分成三行,共有121个字;背面四行,仅存33个字可辨识,余字皆残损无法辨识,现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此牍以秦隶用墨书写,书写的年代推定为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手迹木牍,早于秦朝统一天下有88年之久,为目前所见年代最古老的秦隶墨迹。青川木牍上的隶书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脚粗细刚柔富于变化,点面有明显的起伏波势,用笔有轻、重、疾、徐的差异,以此证明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已从篆书向隶书转变,自发掘出土以来,受到古文字学界及书法界的高度重视,常被引用为隶篆书法演变的依据。青川木牍不仅是研究中国书法历史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非常珍贵的文献史料。

青川木牍记载了秦武王命令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的事宜,文中可以看出秦国统一田律的作法,规定田亩的大小,为每240步为一亩,要求田主必须在田界修筑矮墙作为地界的标志,除修整土地,还要修治道路,相关的田律措施,为研究先秦农耕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文史记录。

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内史匽,民臂(僻),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田亩为顷,一千(阡)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寽(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寽(埒),正彊(疆)畔,及癹千(阡)百(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阪险;十月,为桥,修波(陂)堤,利津梁,鲜草离。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

四年十二月不除道者:□二田,□一田,章一田,□六田,□一田,□一田,□一田,□一田。

相关

  • Stramenopiles不等鞭毛总门(学名:Heterokonta)旧为不等鞭毛门,是真核生物的主要演化支之一,已知的下辖物种超过10万个物种,当中大多数属于藻类,从多细胞的大型藻类海带,到单细胞的各种浮游硅藻,这
  • 全像摄影全息术(英语:Holography),又称全息投影、全息3D,是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消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而物体反射或者透射的光线可以透过记录胶片完全重建,仿佛物体就
  • 宁才宁才(1963年11月-),中国内地导演、演员,内蒙古民族剧团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在话剧和电影上屡有建树,2002年凭借电影 《天上草原》获得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宁才出生在科尔沁
  • 国际原子时国际原子时(英语: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法语:Temps Atomique International, TAI)是根据以下秒的定义的一种国际参照时标, 属于国际单位制。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
  • 吴柯吴柯(1962年12月9日-)是一位加拿大华人物理学家。1962年出生在江苏溧阳,毕业于江苏省溧阳中学,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87年毕业于法国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
  • 信义路 (梓官区)信义路(Shinyi Rd.)为高雄市梓官区北边的南北向重要道路,全线编号台17线。起端于四维路口接弥陀区中正南路,末端于进学路口续行和平路。是梓官区往来北高雄沿海及楠梓区右昌之间
  • 慈道法亲王慈道法亲王(1282年-1341年4月27日),是日本镰仓时代后期及南北朝时代初期的法亲王,生父母是龟山天皇及平时仲之女帅典侍,后宇多天皇的异母兄弟,院号是青龙院和十乐院。永仁三年(1295
  • 詹姆斯·穆雷詹姆斯·奥古斯塔·亨利·穆雷爵士(Sir James Augustus Henry Murray,1837年2月7日-1915年7月26日),苏格兰人,英国辞书学家,以主编《牛津英语词典》闻名。詹姆斯·穆雷出生于苏格兰
  • K-Tigers ZeroK-Tigers Zero(韩语:케이타이거즈 제로)是K-Tigers E&C于2019年推出的多人男女混声组合,将以舞蹈结合跆拳道为主要风格,现任成员包括5名男成员(Taejoo、Junhee、Hyunmin、Kyusung、Yejun)及5名女成员(Taemi、Yiseul、Yoonji、Min D、Youjin)。2017年4月7日,Hyunmin参与《PRODUCE 101 第二季》,比赛进行约两个多月,最终排名为第45名,未能透过节目出道;同年10月20日,以粉丝假想限时团体RAINZ成功出道
  • 冷氏宗祠冷氏宗祠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冷家村南面村头,为村人奉直大夫冷时松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所建的宗祠。该宗祠主祠共四进,每进有三开间,全深47米,宽14米,高约7米,整体为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门楼立有石柱,内楹为木柱,石制基础。每进之间有天井。每一进门头上曾悬挂有“皇恩旌表”、“文魁”、“亚元”、“进士”、“源远流长”、“锡类堂”等牌匾和孔子牌位,后进安置祖宗牌位。第三进横梁上书“大清乾隆贰拾陆年岁次辛巳嘉平月谷旦建”。墙壁间嵌有建祠者冷时松碑刻一件。主祠左侧为文昌祠,右侧为福寿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