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底狱

✍ dations ◷ 2025-04-04 11:52:07 #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法语: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共有8个塔楼,上面放有大炮,监狱内设一军火库。“巴士底”(Bastille)在法语中即“监狱、堡垒”之意,原名圣安托万监狱(Bastille Saint-Antoine),因其历史意义后来直称其为“巴士底”。现址为巴士底广场。它建造于14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后来,在巴黎市区不断扩大下,巴士底监狱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自亨利四世后,法国国王在里面驻扎了大量军队。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例如文学家伏尔泰便曾在此处坐牢,因此不少当时的民众视巴士底监狱是法国王权专制独裁的象征之一。19世纪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把巴士底监狱当作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并把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监狱被人民占领的事件描绘成伟大的功绩,代表英勇的巴黎人民解放被压迫的农民的一次革命胜利。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监狱给予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监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监狱被攻占那一天,发现监狱里只有七个囚犯,有一位是贵族家庭中被皇家密信所逮捕的“放荡罪”犯人(即萨德侯爵),两位被认定为精神病患者,四位是伪造犯。

相关

  • 二次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磺胺美曲磺胺美曲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rol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该药物最早于1975年引入临床使用
  • 塞萨洛尼基塞萨洛尼基(英语: Thessaloniki; 希腊语: 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译作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萨罗尼加,旧译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腊语发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
  • 流变学流变学(英语:rheology)研究的是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变形和流动,研究对象主要是流体,还有软固体或者在某些条件下固体可以流动而不是弹性形变。它适用于具有复杂结构的物质,包括泥浆
  • MAO单胺氧化酶(缩写MAO),EC 1.4.3.4,是催化单胺类物质氧化脱氨反应的酶。单胺氧化酶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上,在人体内分布极广,尤以肝、脑及肾等组织细胞内的含量最高。由于需要黄
  • sulfate硫酸盐,由硫酸根离子(SO2−4)与其它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几乎都是电解质,且大多数溶于水。硫酸盐中的硫酸根是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正四面体结构,硫原子位
  • 萤火虫萤科(学名:Lampyridae)是鞘翅目(甲虫)里面的一个科,该科在全世界有2000多种。俗称萤火虫,又称火金姑 (闽南语)、火焰虫(客语)、游火虫(江苏)、亮火虫(四川)、火火虫(云南);古称耀夜、景天、熠
  • 基尔大学基尔大学,全名克里斯蒂安-阿尔伯特基尔大学(CAU),坐落于波罗的海畔的基尔市,是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唯一的一所综合大学。该校始建于公元1665年,历史悠久。目前在校学生约
  • 巛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七个(三划的则为第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巛部归于三划部首。巛部通常是从上、下方及中间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法国铁路法国铁路运输的铁路交通运输几乎全部由法国国家铁路运行(SNCF、Société 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 français),铁路设施(德语:Bahnanlage)由法国铁路线路事业公社(RFF、Ré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