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性肾小管坏死
✍ dations ◷ 2025-11-18 11:53:26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英语:Acute tubular necrosis,缩写ATN)为涉及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的医学病症。ATN伴随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并且是AKI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ATN常见的病因包括低血压,及使用肾毒性(英语:nephrotoxic)药物。尿液分析时在尿中发现上皮细胞的“棕色浑浊管型尿液”是ATN的特异病征性(英语:pathognomonic)。ATN的治疗依靠的是沉淀ATN(比如水化及停止使用违规药物)的因素进行。由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会不断自行更替,如果病因在发现及治疗后、则ATN的整体预后是相当不错的,且可能在7到21天左右康复。ATN可以分类为中毒性(Toxic)及缺血性(Ischemia)两种。当管状细胞暴露于有毒物质(肾毒性(英语:nephrotoxic)ATN)时,则会发生中毒性ATN。当肾小管细胞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时,则会发生缺血性ATN;肾小管细胞对于环境相当敏感且易受感染,因为他们有相当旺盛的代谢作用。急性肾小管坏死被归为急性肾损伤的肾因性病因。诊断是由钠排泄分数(英语:fractional excretion of sodium)(FENA)>3%,及尿液分析呈“泥泞石膏”状(一种尿液管型)来进行判定。组织病理学上,通常有肾小管破裂(英语:tubulorrhexis),即位于肾小管上皮衬里的坏死、与局灶性破裂或基底膜的损失。近端小管细胞可以摆脱可变的生存能力且不会是纯粹的坏死。有毒性的ATN可以经由游离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或经由药物包括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及细胞毒素(cytoxic)的药物如顺铂(cisplatin),或由中毒(乙二醇)等引起。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有毒性ATN的特征在于、由于毒性物质(毒物、有机溶剂、药物、重金属)造成近端肾小管上皮坏死(没有细胞核、激烈嗜酸性均质细胞质中,但是保留形状)。坏死细胞落入管腔(Lumen (anatomy))、堵塞它,以及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基底膜是完好的,所以该管状上皮再生是可能的。肾小球是不受影响。当肾脏不能充分的很长一段时间(即肾动脉狭窄)或休克期间灌满、则可能会引起缺血性ATN。休克也可能由肾动脉栓塞所引起的。通过小管、缺血性ATN特别会引起跳跃性病变。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英语:medical ethics)是在人类以预防、医疗卫生行为、医学研究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有关的道德现象的基础上,确立伦理学依据及其概念体系,概括出基本的伦理原则或准则、
-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人类行为以外的力量造成广泛破坏,大量附带损害或生命损失的突发事件。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飓风等可能造成自然灾害。被列为灾害意味着产生深远的环境影响
- 头孢地尼头孢地尼 (Cefdinir)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化学名称:]-7-氨基]-3-乙烯基-8-氧-5-硫杂-1-氮杂二环辛-2-烯-2-羧基。 截至2008年,头孢地尼在美国是销量最高的头孢类抗生素,其仿制
- 抽血静脉穿刺是以静脉注射或静脉血采样为目的而进行的刺穿静脉的医学操作。在所有入侵性医学流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一种。静脉穿刺的作用有很多,比如为诊断目的检测血液中的重
- 血管血管(德语: Blutgefäße;英语:blood vessels;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vasos sanguineos)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依运输方向可分为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动脉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
- 雄激素受体1E3G, 1GS4, 1T5Z, 1T63, 1T65, 1XJ7, 1XOW, 1XQ3, 1Z95, 2AM9, 2AMA, 2AMB, 2AO6, 2AX6, 2AX7, 2AX8, 2AX9, 2AXA, 2HVC, 2OZ7, 2PIO, 2PIP, 2PIQ, 2PIR, 2PIT, 2PIU, 2PIV
- 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是很受现代营养学推荐的一种饮食模式,源自于1940-1950年代环地中海地区及国家(希腊、意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传统饮食型态。其以大量橄榄油、豆科植物、天然谷物、
- 矿物杂酚油矿物杂酚油(英文:Coal tar creosote 或 Creosote oil),或工业用杂酚油,是一种从煤焦油或其他矿物油中蒸馏而成的液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品有时被称为杂酚油或木馏油,它和前两者
- 多孔菌多孔菌,属多孔菌科一种,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该菇类生长于如台湾等地之低中海拔林区,生长期间约是在春夏两季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