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公庙站是深圳地铁1号线、7号线、9号线和11号线的一个换乘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路西侧的深南大道地底,于2004年12月28日随1号线的开通而启用。车站设计以白色和橙色为主。
本站在深圳地铁三期通车后,成为深圳首个四线换乘站,即1号线、7号线、9号线、11号线的四线大型换乘枢纽站。
未来20号线通车后,车公庙站便会成为深圳市首个5线交汇的巨型交通枢纽。
车公庙站整体可分为三部分:1号线部分、11号线部分、9、7号线共用部分。1号线部分与11号线部分紧密相连,11号线站台布置在原有1号线站台南侧,均沿东西方向布置。7、9号线共用部分位于1、11号线部分以东,与1、11号线部分大致垂直。
本站设有卫生间,位于B出口旁及11号线站台。
车公庙站1号线部分位于深南大道下方,主体结构为单柱双层双跨结构与双柱双层三跨结构。采用暗挖法施工,总建筑面积12,288平方米。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中间站厅为乘客办理进出站手续的集中活动场所,两端站厅主要布置管理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车站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中间站台为乘客候车与乘车场所,两端布置设备用房,站台采用岛式站台,屏蔽门长136.5米。车站总长230.5米。
车公庙站11号线部分位于深南大道下方,位于1号线部分南侧,为地下两层结构,总长约369米,车站标准段宽26.8米,底板底埋深约18.35米。11号线采用岛式站台,有效部分长186米,总长414.3米,宽13.5米,为双柱结构。
11号线站厅平行布置于1号线站厅南侧,两站厅均位于地下一层。站厅相互独立,但之间相连通,乘客可通过站厅换乘。
7、9号线部分位于香蜜湖路西侧,为地下三层结构,总长315米,标准段宽41.3米,底板底埋深约25.5米。
7、9号线共用站厅位于地下一层,其北端与11号线站厅东端相连,并设有自动人行道以便换乘。
7号线和9号线设有跨站台换乘,提供东、西向同方向跨站台换乘。如乘客需要在7、9号线进行相反方向换乘,可利用自动扶梯/电梯到车站大厅和站台之间的换乘层换乘,不需要上两层到车站大厅换乘,节省时间。两个岛式站台均位于地下三层,沿南北向并排布置,5、7号站台位于西侧,6、8号站台位于东侧,主体面积总共约11,500平方米,总长315米,宽度均为11.5米。
本站有九个出入口。
车公庙站设计以白色和橙色为主,11号线部分为“无装修”设计,即墙面上没有任何涂料。
车站设有多组艺术墙。因应车公的历史背景,11号线的艺术墙以宋代为创作背景,包括《宋代科技》、《蚕织图》等。7、9号线换乘层设有两组艺术墙,分别为介绍车公的《车公历史》,及有关铁路历史的《轨道交通史》。
2004年12月28日,车公庙站随深圳地铁1号线开通而启用。
2013年7月,车站封闭C、D出口,并在早晚高峰采取客流疏导措施,以进行7号线、9号线、11号线的换乘通道兴建工程。
2016年6月28日,位于1号线站厅南方的11号线新站厅正式启用。
2016年10月28日,地下三层的7、9号线启用。
2017年6月13日,强烈热带风暴苗柏正面吹袭深圳,带来连场暴雨,深圳地铁车公庙站严重水浸,站厅一度水深至小腿,黄泥水像瀑布般沿楼梯涌往站台,本车站一度关闭,其间四条地铁线不停此站。
命名原因:该地原有壹间车公庙,该车公庙何时废圮已不可考。
深圳地铁20号线或会东延到市区,本站为其中一个规划中的车站,如有关计划落实,本站将成为深圳市内第一个5线换乘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