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务人民委员部
✍ dations ◷ 2025-05-19 20:34:19 #内务人民委员部
内务人民委员部(俄语: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Narodnyy Komissariat Vnutrennikh Del,缩写为НКВД 聆听 帮助·信息,NKVD)是苏联在斯大林时代的主要政治警察机构,也是19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主要实行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所下辖的国家安全总局是克格勃的前身。该组织除担任常规警察的角色外,其属下部门也负责其他事务,如交通管制、消防、国境警备和国家档案管理等。更广为人们所知的是其在大清洗期间执行过大量的法外处决,以及负责运作的古拉格,即劳动惩戒营;将本国个别少数民族和所谓“原富农”的平民流放到人烟稀少的边境;在国外进行间谍活动、政治暗杀和操纵颠覆外国政府的行为。内务人民委员部作为秘密警察机构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7年列宁成立的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俄语简称为“契卡”,当时负责人为波兰裔贵族捷尔任斯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苏俄政权,出于当时国内形势下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根据捷尔任斯基的建议,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于1917年12月4日通过了《关于建立肃反委员会的决议》,赋予其极大权力,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1922年2月6日,经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23年11月15日,国家政治保卫局从内务人民委员部独立出来,成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34年,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被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之中,成为国家安全总局,至此内务人民委员部统揽苏联的国内安全、警务和狱政工作。大清洗的背景是斯大林和政治局希望消灭任何反对政府的专制统治的源泉。他们希望保证党员会按照“民主专制”无疑地执行以斯大林为中心的中央的命令,不希望苏联共产党是一个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的多元的革命党派。此外苏共还想借此消灭“危害社会的分子”、富农、过去的反对党成员(比如社会革命党的党员)以及过去的沙皇军官。1934年12月1日,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身亡。斯大林对此大做文章,从1936年到1938年在莫斯科进行了对部分原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三次公审。据说红军内的清洗是由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传递的纳粹假造的文件(据说是纳粹间谍头目莱因哈德·特里斯坦·尤根·海德里希伪造的)引起的。据说这些伪造的文件包括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最高指挥部成员的通信。红军中五位元帅中的三位、15位将军中的13位、九位海军上将中的八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处决。最后几乎所有在1917年俄罗斯大革命和在列宁政府中起过重要角色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都被消灭。在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中的六位政治局成员中只有斯大林本人幸存,另外五位中四人被处死,列夫·托洛茨基被开除党籍后流亡墨西哥,于1940年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间谍暗杀。从十月革命到1924年列宁逝世期间被选入政治局的七人中四人被处死,米哈伊尔·汤姆斯基自杀,两人(莫洛托夫和加里宁)幸存。从1934年参加第17届共产党代表大会的1966名代表中1108人被捕,这些人几乎全部死于狱中。虽然富农“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1937年7月30日内务人民委员部发布了第00447号针对“原富农”、“富农帮凶”和其它反苏联分子的命令。从1937年到1940年出于对战争时期所谓的“最可能的敌人”以及周围的想要瓦解苏联国家的“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五纵队”的恐惧,内务人民委员部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个别少数民族人的大规模行动。最早的是针对波兰人的行动。许多这些行动是按照一个数量来完成的,上级军官按照一定的统计数据下令当地的秘密警察关押和处决一定数量的“反革命分子”。命运最为悲惨的当属高加索人,集体化期间,热爱骑马的高加索人不愿被剥夺养马的权利,于是反抗者被当作富农遭清洗,大清洗期间,“问题民族”车臣人再次受到“特殊照顾”。同时,斯大林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完成了对东正教的系统摧毁,大清洗中,有16.5万名神父因传教被捕,其中10.6万人被枪决。值得一提的是,继亨里希·雅戈达后,当时大清洗的主要直接执行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首长叶若夫最后亦不能幸免于难,在1940年失势,随即遭处决。而内务人民委员部中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奥尔洛夫的苏联将军流亡美国,于1953年发表《斯大林肃反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Stalin's Crimes)一书,对大清洗内幕进行披露,震惊了西方世界,致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受损。1918年的沙俄政府和苏俄政府的交接时期,“劳工惩罚”性质的营区类设施在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被重新建立起来,其中主要的两种类型是“特殊目的营区”以及“强制劳改营区”,用以囚禁不同种类的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人,其中包括普通的罪犯,俄国内战的战俘,导致国内公司破产的官吏,暗杀和实施破坏性行为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政治犯,贵族和地主。然而这些集中营的规模远小于斯大林时期的集中营体的规模。1928年只有将近30000人被监禁在这些集中营中,并被当局强制进行无偿劳动。时代的扩张在1930年的中后期,由斯大林主导前苏联大清洗运动促使古拉格的规模开始戏剧性地膨胀。根据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的第58号命令,人们开始被秘密警察监视,审查并以“反革命”的罪名被关押,又由内务人民委员部草草审判并被流放或被处决。在1937-1938年一年的时间里,内务人民委员部又出台第00447号命令,导致一万多名古拉格囚犯未经正式审判便被处决。大部分古拉格囚犯在大部分时间内都面临着食物供给不足,御寒衣物匮乏,拥挤和缺乏医疗保障的困难。1934年至1940年六年间古拉格集中营内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同期前苏联死亡人数的4至6倍,根据解密的档案,1930年至1953年古拉格内死亡人数的报数估计为176万人。其中二分之一死于1941年至1943年。古拉格成为了形容前苏联“专制压迫性政府系统”的代名词,主观意义它上包括了前苏联各秘密警察机构对基层民众毫不留情的隔离,审查,逮捕,流放,强制劳动,并最终导致了大量前苏联公民的非正常死亡的流水线性程序。二战时期,1939年9月1日德国首度攻入波兰,在半个月后的9月17日,也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密约签订后的三星期,苏联也向波兰进攻,并俘虏和关押了25万到454,700名波兰士兵。最早于9月19日,内务人民委员部接获拉夫连季·贝利亚的指示,成立战俘理事一职,以管理波兰战俘。苏联政府认为波兰战俘是一个大包袱(一方面,苏联在紧张的备战中为其要消耗宝贵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波兰战俘可能随时反抗苏军的监禁),遂决定先处理掉波兰战俘中的军官。除掉了军官,其余的士兵就会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苏联有关方面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肉体上将他们消灭掉。1940年3月5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会部长)贝利亚专门就对2万余名以波兰军官为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上交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审批,随即获得批准。1940年4月初,处决波兰战俘的行动正式开始。数百名被俘的波兰军官被从各战俘营带上汽车,秘密运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员站在波兰战俘身后,用手枪对着他们的后脑开枪。掩埋之后,苏方人员在上面铺上了厚厚一层土。不久,第二批战俘又被运到该地被同样处理。直至当年5月中旬,苏联方面在卡廷森林共处决波兰战俘4421人。他们被分别埋入8个大坑,上面铺满松树和白桦树。据不完全统计,被屠杀的人包括一名海军上将,2名陆军上将,24名陆军上校,79名陆军中校,258名陆军少校,654名陆军上尉,17名海军上尉,3,420名士官,7名随军牧师,1名亲王,43名官员,85名士兵,131名难民。此外,遇害者中还包括20名大学教授(包括斯特凡·喀茨马茨(英语:Stefan Kaczmarz)),300名医生,几百名律师、工程师、教师、100多名作家和记者以及200名飞行员。除了卡廷森林,对波兰军人的处决掩埋地还有加里宁、查格罗夫两地。在1940年4月3日到5月19日,大约有22,000名在囚人士被处决。从1956年一份由当时的克格勃领导人亚历山大·谢列平给予赫鲁晓夫的备忘录中,证实有21,857人在不同刑场中被杀,计有卡廷4,421人、斯塔洛柏斯克营3,820人、奥斯塔什戈夫营6,311人以及其他拘留所的7,305人。1941年2月,内务人民委员部被分解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由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从内务人民委员部独立出来组成),1941年7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被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再次获得巨大的权力,1943年4月,内务人民委员部再次被分解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在苏德战争时期,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主要任务为战线后方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包括制止阵前逃亡行为。根据斯大林签署的国防人民委员会第270号和第227号令,成立了专门的督战队,对于临阵脱逃的政委可以就地枪决,普通的基层官兵则会被派往惩戒营被迫执行危险任务。与此同时,内务人民委员部还专门针对被占领区和东欧地区的反苏分子采取了行动,对他们进行了逮捕和处决。1946年,苏联人民委员会被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内务人民委员部改称内务部(俄语:МВД),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改称国家安全部(俄语:МГБ)。1953年3月斯大林死后,贝利亚命令国家安全部并入内务部,并亲自任内务部部长,1953年6月贝利亚被捕后,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英语:Sergei Kruglov (politician)) 任内务部部长,1954年3月,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将内务部分解为内务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俄语:КГБ,即“克格勃”),从此内务部失去了国家安全职能,克格勃承担了了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职责。1935年11月26日实施。1943年改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军衔。1 – 1943; 2 – 1943–1945.国家安全中校国家安全上尉国家安全中尉国家安全少尉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相关
- 坏死坏死(英语:Necrosis),又称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部或内部物理性因素(例如热力、应力和辐射等)、强碱、强酸及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以及内毒素和病原体等生物性因素诱发的永久性细胞
- 汉堡HH (1906–1945;及自1956)MGH(1945);H(1945–1947)、汉堡(/ˈhæmbɜːrɡ/; 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
- 永动机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
- 玄玄部,为汉字索引中文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九十五个(五划的则为第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玄部归于五划部首;在简体中文中,所属汉字将分属亠部及幺部。玄部通常是
- 元会运世元、会、运、世是中国北宋理学家邵雍所提出的用语,是一种用以推算世界历史年代的周期单位的理论。他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按照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
- 德国宗教德国宗教 (2016)基督宗教在德国是信徒最多的宗教,截至2006年底,有54,765,265名信徒(占67.07%),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有330万信徒(4%),再次是佛教和犹太教。在过去数十年间,德国最大的
-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英语:Isomalt)又称巴糖醇,属于二糖醇,因其类似糖的物理性质,可作为一种甜味剂添加在食品中。1960年代被发现,从80年代至今广泛的在世界超过70个国家使用。异麦芽酮糖
- 实践大学实践大学,是一间台湾的私立大学,校区分设于台北市中山区、高雄市内门区、苓雅区两地三区。前身为1958年3月26日由前中华民国副总统谢东闵创立的实践家政专科学校,并于1997年8月
- 15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5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1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至3.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宰我宰予,宰姓,名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十哲之一,擅长言辞。宰予曾与孔子讨论三年丧期的礼制及仁的问题,宰予认为为了精进德业,服丧一年也够了,孔子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