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礼辅(德语:Emil Krebs,1867年11月15日-1930年3月31日),德国外交官、汉学家,通晓68门语言,并学习了 100 门以上的语言。他是活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德国外交翻译家,在中国生活长达24年。
1867年11月15日,夏礼辅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弗赖堡(现波兰希维博济采)。后来在学校学习了多种语言。
1887年,他在布雷斯劳大学学习新教神学。1891年,他又在柏林大学大学学习了法学。后来致力于学习东方语言文化,特别是中文。
他学习了汉语、英语、法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古希腊语、现代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波兰语 、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
他成为德国外交部翻译官,并前往北京。曾任德意志帝国皇家北京公使馆参赞。他来中国以后,还学习了蒙古语、满语、藏语、亚美尼亚语、缅甸语、格鲁吉亚语、日语、朝鲜语、波斯语、芬兰语等等。
他于1917年5月23日返回德国并在柏林生活。
1930年3月,他在柏林自己家中去世。
由于生前语言方面的天赋,他死后大脑被保存在杜塞尔多夫大学。卡特琳·阿蒙茨(德语:Katrin Amunts)等研究团队认为夏礼辅的特殊语言能力可能与他的大脑细胞结构特征有关。
在德国外交部,他被认可翻译四十多种语言。他离世以前,通晓至少68门语言,并研究了超过100门语言。他的个人藏书留下了120门语言的5700多份材料。
1923年从他自笔的个人档案中,他列出了他可以正确翻译为其母语——德语的语言如下:
他还提到他省略了拉丁语、古希腊语、古希伯来语等等不足以考虑的语言,以及一些他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用练习过的其他语言,并且他写到如果他有词典他能够翻译阿尔巴尼亚语和格鲁吉亚语。
他还研究过阿拉瓦克语、布里亚特语、古吉拉特语、吐火罗语、吠陀梵语等。
他业余时间,将记载了第一部中国影戏剧本的《燕影剧》(德语:Chinesische Schattenspiele)翻译成德文,推动了德国对中国影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