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长吻鳄(学名),也叫马来鳄。
列入CITES附录1和1996年IUCN红皮书目录,因数据不足,暂定为极危种或濒危种
形似恒河鳄,但其头部会逐渐往口鼻部缩窄,不仅嘴巴没有恒河鳄来的长,也没有雄性恒河鳄吻端的球状突起。体色为橄榄绿色,背上有模糊的黑色横条纹;尾部强而有力,有助游泳,眼睛则有黄-棕色虹膜,这点在鳄鱼中相当少见。
在中国大陆的岭南一带古代曾有马来鳄,主要分布在内陆河,当代已不存。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于泰国已灭绝。曾有报导称,在苏拉威西岛和越南亦有马来鳄分布,但未经进一步证实。
马来鳄最普通的栖息地是森林泥炭沼泽地。马来鳄具细长而窄的嘴,适于捕食鱼类,但是分析其胃内容物,它的食性很广,不是一种专吃鱼类的鳄。马来鳄的胃内被发现有食蟹猴、小鼷鹿、野猪、狗、鸟、巨蜥、蛇、虾等,此外,还有石子和露兜树叶,有两例还被发现有许多寄生线虫。
雌鳄长至2.5~3米时达性成熟,每年旱季6~8月为其造巢期。其特点是所有巢均建在大树基部的泥炭丘上,泥炭丘是由植物尸体等有机物质逐渐沉积于树根而形成的。巢由于于叶子、树枝和碎木块等建成,呈丘状,没有利用杂草,这点和其他鳄不同。巢直径为1.2~1.4米,高约0.6米。卵产于卵窝中,每窝卵有15~60枚,卵较大。
对于马来鳄的系统发生及分类地位,专家的看法很不一致。根据形态学的证据,传统分类将其归于真鳄科或亚科。
由于马来鳄的生境要求有特定的漂浮植物丛和成荫的水边栖息栖息地,故一段时期来不断地砍伐森林、修筑水坝、开辟新水道、非法捕猎,已使其栖息地大量丧失。
虽然马来鳄(Tomistoma schlegelii)是切喙鳄属中唯一现生种,但切喙鳄曾分布在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的台湾、乌干达、意大利、葡萄牙、埃及和印度。
卡尼亚里长吻鳄 ()的骨板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