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三角
✍ dations ◷ 2025-02-23 14:38:53 #火三角
火三角是一个简单模型,能够让人知道一场火灾发生所需要的成分,也是消防经常会用到的概念。“火三角”阐明了一场火的燃烧之规律,只有齐备以下三种元素:引火源、可燃物及助燃剂(多数情况下为氧气),一场火方能成功燃烧,缺一不可。因此只要把任何一种元素移除,这场火就能成功扑灭。在自然环境中,如果上述三种元素的比例恰当,便可产生一场火灾。当燃料用尽,火便会自行熄灭。当然,亦可以人手或化学方式将燃料与火分隔,使之熄灭。将燃料隔开是灭火的主要方法,于扑灭山林大火时此点尤其重要。没有足够热量,就不能产生火及继续燃烧。某几类火可以洒水浇熄,因为以水浇火,水会转化成水蒸气,带走热量。但要留意,某些火在遇水时会加剧燃烧或蔓延开去。将正在燃烧的燃料分开亦可有效降低热量。山林大火时,已经着火的树木会被隔开或移离火场,转移到没有其他可燃物的地方。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无火焰燃烧”是确切的;但对于“有火焰燃烧”,因为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分解物(游离基)作为中间体,作为链式反应。所以表示有火焰燃烧应增加一个必要条件──链式反应自由基,这样就形成了燃烧四面体。可燃物在燃烧前会裂解为简单的分子,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裂解而成化学活性非常强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游离基。有氢原子、氧原子及羟基等。大多数的有火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它不仅会气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还会发生热裂解作用,即它们在燃烧前会裂解为简单分子,活性很强的游离基。由于游离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游离基及分子产生反应,而使燃烧持续下去,这就产生了燃烧的链式反应。一场火灾通过燃烧过程,其化学反应使之温度更高并能持续下去,传统的“火三角”能应用在不少火灾上,但如果火灾涉及到锂、镁等活跃金属的燃烧,清除“火四面体”中的化学反应元素便能用得着,因单向此等火源射水,会使化学反应加剧,不但不能降温,反使火源温度更高,甚至会发生爆炸,因水会使之引起放热反应,释出易燃的氢气。因此,此等火灾需以切断燃烧的连锁反应来扑灭。
相关
- 共祖共同起源(英语:Common descent)是指一群生物体拥有最近共同祖先的情况。所有地球上的生命都源于最后共同祖先或最后共同祖先基因池。在演化生物学中,一群生物的某个共有的性状如
- 莱顿莱顿(荷兰语:Leiden, 发音 帮助·信息),土著荷兰语读作Leyden)是荷兰南荷兰省的一个城市和市镇(gemeente),拥有118,000名居民。它与乌赫斯特海斯特(Oegstgeest),莱德多普(Leiderdorp),福尔
- 心理表征心智表征,又称为认知表征,在心灵哲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中,指的是一种假设性的内在认知符号,能够表示外在现实;或是指一种利用某种符号的心理过程,这种符号
- 埃尼石油集团埃尼,全称为国家碳化氢公司(Eni,Ente nazionale ldrocarburi),是意大利政府成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专门经营石油产品,是世界第七大石油集团公司之一,也是在世界大炼油公司中排第8位。埃
- 参孙与大利拉《参孙和大利拉》改编自《圣经·旧约·士师记》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中有关希伯莱英雄参孙的故事,是一部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大型歌剧,于1877年在德国首次公演。这部歌剧是圣
- CHsub3/subMgI甲基碘化镁是一种有机镁化合物,化学式为CH3MgI,它可由碘甲烷和镁屑在醚溶剂中反应得到,它在溶液中以二聚体的形式(施伦克平衡(英语:Schlenk_equilibrium))存在。甲基碘化镁可用于有
- 花儿花儿,又名少年,流行于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一种民歌。花儿以抒情居多,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在青海又称为“少年”,演唱称“漫少年”
- 动物群动物相(拉丁文:Fauna),又译动物群或动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动物种群。Fauna的另一个意思是动物志,是对一个动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动物相”翻译自欧洲语言的Fauna,这
- 哈里发国家哈里发国(阿拉伯语:خلافة,意为“继承”)是由最高宗教和政治领袖哈里发领导的伊斯兰国,穆斯林世界存在的穆斯林帝国通常被称为哈里发国。从概念上说,哈里发国是代表全部虔诚
- 微缩胶片微缩胶片,是数码相机时代之前的当代科技产物,人类利用胶卷摄影技术,复制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上的文字和图片之类,汇集制作为一个小胶片。该胶片有16-mm和35-mm两种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