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特异性(英语:medium specificity)是美学和艺术批评(英语:art criticism)的一个考虑因素。它与现代主义联系最紧密,但其出现早于现代主义。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帮助了该术语的推广,根据他的说法,媒介特异性这一概念认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唯一而恰当的能力范围”与艺术家运用那些媒介之“性质所独有的”特性的能力相对应。例如,绘画中应当强调平坦和抽象,而不是幻觉和具象(英语:Figurative art)。
媒介特异性的含义可以认为是“艺术品由原材料的特征品质构成”。其中可能包括用于处理材料的技术。“媒介特异性基于艺术媒介独特的物质性。”早在1776年,戈特霍尔德·埃弗拉伊姆·莱辛就提出:“要想取得成功,艺术品必须坚持其自身媒介的特定风格属性。”
如今,该术语既用于描述艺术实践,也是分析艺术品的一种方式。例如,评论家N·凯瑟琳·海尔斯(英语:N. Katherine Hayles)谈到了“针对媒介的分析”。如批评家Marshall Soules所讨论的那样,媒介特异性和媒介特异性分析在互联网艺术(英语:Internet art)等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出现中起着重要作用。媒介特异性表明,如果一件艺术品实现了其媒介包含的用于使之成为艺术品的承诺,就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关于一种媒介最适合做什么仍然存在很多争论。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对话倾向于摆脱媒介特异性,不视之为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