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粉褶菌

✍ dations ◷ 2025-11-15 03:45:27 #亚洲真菌,粉褶菌属

霍氏粉褶菌(学名:),俗称天蓝色蘑菇(Sky Blue mushroom),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粉褶菌属。这种真菌主要在亚洲及大洋洲出现,其蓝色的外表是因晶体薁所致。其可食性仍然未知。

这种真菌是新西兰政府于2002年发布的六种真菌邮票上的其中一个物种。新西兰储备银行于1990年印制的新西兰$50纱票的背面也印有这种真菌。

霍氏粉褶菌最早是由奥地利真菌学家埃尔温·雷查德于1866年描述的,其学名为霍氏蜡伞()。后来,真菌学家约翰·阿尔伯特·史蒂文森于1962年将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是取自德国博物学家费迪南德·冯·霍赫施泰特(英语:Ferdinand von Hochstetter),即“霍氏”。

霍氏粉褶菌的菌盖直径能达4厘米(1.4英寸),呈靛青色,且略带绿色的色调。其菌盖呈凸面状,且边缘具条纹并向内斜。其菌褶之间的间距约为3–5毫米,呈靛青色,且略带黄色的色调。子实层是连生的。其菌柄高约5厘米(2英寸),厚0.5厘米,呈靛青色,且表面长满纤毛。其孢子印呈红粉色。其孢子的大小为9.9–13.2 x 11.8–13.2微米、呈四面体状,透明,且仅有薄薄的孢子壁。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35.2–44.2 x 8.8–13.2微米,呈球杆状,透明。

霍氏粉褶菌主要分布在新西兰,且北岛及南岛均有其踪迹。这种真菌主要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中出现,且在罗汉松属、南山毛榉树下生长。印度也有这种真菌出现的纪录。

霍氏粉褶菌的毒性和味道仍然未知,因此其可食性仍然存疑。

相关

  • 三叶动物门三叶动物门(学名:Trilobozoa),又名三裂动物门,是一个已经完全灭绝的动物门,在分类上属辐射对称动物,身体呈特殊的三重辐射对称结构。三叶动物生存的年代非常久远,其化石仅出现于寒武
  • 后晋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总计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 CD249谷氨酰氨基肽酶,又称氨基肽酶A,旧称血管紧张素酶A。它由ENPEP基因编码,且高度保守。谷氨酰氨基肽酶是一种膜结合锌蛋白,能催化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从肽链的N末端水解。例如,把血管紧
  •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亦作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循环以循环中一个重要中间体柠檬酸命名,又因为柠檬酸是一种三元羧酸,该反应又
  • 多巴胺接收器 Dsub2/sub6CM4181313489ENSG00000149295ENSMUSG00000032259P14416P61168NM_016574、NM_000795、XM_017017296NM_010077、XM_006509996NP_000786、NP_057658、XP_016872785NP_000786.1
  • 旧金山半岛坐标:37°35′00″N 122°24′04″W / 37.58333°N 122.40111°W / 37.58333; -122.40111旧金山半岛(San Francisco Peninsula),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半岛,分隔旧金山湾与太平
  • 抗原表位抗原表位(英语:antigenic epitope),简称“表位”,也称为“抗原决定位”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表面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官能团。抗原表位可被免疫系统
  • 成浩成浩(1956年9月-),汉族、湖南长沙人。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现为广东电视台导演,因电视剧《荣誉》获2004年第四届中国电视艺术“十佳导演”。他是国家一级导演、第九届广
  • 碱式硫酸铬碱式硫酸铬(英语:Basic chromic sulfate),又称硫酸羟铬、铬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r(OH)SO4,亦可以记为CrHO5S,由三价铬组成,主要用于鞣革工业。常温下为无定形体,外观为墨绿
  • 基于域的消息认证,报告和一致性基于域的消息认证,报告和一致性(DMARC,Domain-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Reporting and Conformance)是一套以SPF及DKIM为基础的电子邮件认证机制,可以检测及防止伪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