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莱特 (语言学家)

✍ dations ◷ 2025-08-13 21:20:15 #1855年出生,1930年逝世,海德堡大学校友,J·R·R·托尔金,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纺织工

约瑟夫·莱特(英语:Joseph Wright,1855年10月31日-1930年2月27日),FBA,是牛津大学的比较语言学教授,也是知名小说家兼语言学家J·R·R·托尔金的老师。他出身低下,但最终成了一名学者,最为著名的成就是编撰《英语方言辞典(英语:The English Dialect Dictionary)》。

莱特出生于约克郡布拉福附近的塔克利,是一个工人家庭的第七个小孩。他在六岁时成为一名车伕,之后又在一间约克郡的工厂做一名落纱工(英语:Doffer),而他也从未受过任何的正式教育。

他在十五岁时学会读写,并为语言所着迷。(之后)他在德国念书并在1885年以《印欧语言母音系统在希腊语中的质量变化》(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the Indo-Germanic Vowel System in Greek)一文取得博士学位。在1891年到1901年的期间他担任副教授(Dupty Professor)一职,之后自1901年至1925年这段期间,他在牛津大学担任比较语言学的教授。

他专精于日耳曼语言,并写了关于古英语、中古英语、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和哥德语等语言语法的相当数量的介绍,他写的这些书在他死后五十年依旧不断地重印与再版。他也出版关于历史上德语语法的文章。

他对英语方言有着强烈的兴趣,其1893年出版的《Windhill Dialect Grammar》被认为是“在英格兰第一个如此的语法书(the first grammar of its kind in England)”。除此之外,毫无争议性地,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对在1898年到1905年间,分成六册出版的“英语方言辞典”(English Dialect Dictionary)的编撰,最初这东西的编撰是自费的。这作品至今依旧是一部非常好的著作,它是对十九世纪末尾时英语各方言的写照。在撰写其辞典的过程中,他组建了一个委员会以搜集约克郡方言的资料,这导致了1897年约克郡方言学会(Yorkshire Dialect Society)这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方言学会的出现。而莱特也是《方言测试》(Dialect Test)一书的作者。一所加拿大大学亦为莱特提供了一个每年薪水£500的地点,这待遇非常地好,不过莱特他选择完成其辞典,而这工作是没有任何支持者财务上的支援的。

在1896年,他与伊丽莎白·玛莉·李(Elizabeth Mary Lea,1863—1958年)结婚,而其妻也是他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语法著作的共同作者。伊丽莎白亦是《乡谈野语与民间传说》(Rustic Speech and Folklore,1913年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一书的作者,这本著作中她提到了他们夫妻俩以步行和单车至约克郡谷地的旅行,以及许多的文章与短文。她协助约瑟夫的生活的生活并写了传记文《约瑟夫·莱特的生活》(The Life of Joseph Wright)。

1930年2月27日,74岁的他因肺炎而病逝于牛津的家中。

莱特是名作家与语言学家J·R·R·托尔金早期非常重要的影响者,亦是托尔金在牛津大学的老师。和莱特老师学习《哥德语语法》(Grammar of the Gothic Language)一事似乎是托尔金人生重要的转捩点。

在撰写辞典时,莱特与托马斯·哈代常常往来。除此之外,维吉尼亚·吴尔夫亦对莱特有着很大的赞许。吴尔夫曾在自己的日记里提到莱特道:“学习的胜利,即做出一些永久的、扎实的成就来。现在大家都因他的缘故而知道这个方言的存在。”(The triumph of learning is that it leaves something done solidly for ever. Everybody knows now about dialect, owing to his dixery.)莱特也是吴尔夫小说《岁月》的早期版本《The Pargiters》中的角色Mr Brook的原型。

莱特的论文被保存于牛津大学的博德利图书馆中。

相关

  • 千禧高峰会千禧高峰会(英语:Millennium Summit)是于2000年9月6日至9月8日在纽约市联合国总部大楼举行,由世界各国领袖参与、为期三天的会议,旨在讨论21世纪以后联合国的地位和角色。在会议
  •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特定建筑物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环境角色的要求、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依其在所建位置的历史、文化
  • 慕斯幕斯(法文:Mousse,又译抹士、慕斯和慕丝)是由鸡蛋与奶油(古典的作法不使用奶油,仅使用蛋黄、蛋白、砂糖、巧克力或其它香料)所制作的乳脂状甜品,主要为巧克力和水果的组合。蛋白在与
  • 安南山脉安南山脉(越南语:Dãy núi Trường Sơ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
  • 棕榈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又称软脂酸,IUPAC名十六(烷)酸,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以甘油脂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棕榈油、棕榈仁油、牛油、乳酪、牛奶及肉类
  • 法西斯日本法西斯主义,是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军事独裁主义的意识形态及政治体制。学术界对于日本在此时期是否属于法西斯主义看法两极,并无共识。二战前多数西方学者与二战后多
  • 狂怒沙暴《狂怒沙暴》(英语:Project X-traction)是一部2020年中美合拍动作惊悚片,由斯科特·沃夫执导,艾瑞许·阿梅尔(英语:Arash Amel)撰写剧本,成龙与约翰·希南主演。故事叙述中国退役特种
  • 救赎主教堂救赎主教堂(德语:,拉丁语:)是位于德国波茨坦的一座教堂。教堂修建于1844年,设计者是腓特烈·威廉四世。教堂建筑为一座罗马复兴式建筑,作为波茨坦和柏林的宫殿和公园建筑群的一部分
  • 河内良弘河内良弘(日语:河内 良弘/かわち よしひろ ,1928年8月20日-)是一位日本历史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语:名誉教授)、天理大学名誉教授、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中心荣誉教授。因编
  • 汪胡桢汪胡桢(1897年7月12日-1989年10月13日),复姓汪胡,浙江嘉兴人,中国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胡桢于1915年自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7年前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