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汉宁森

✍ dations ◷ 2025-08-13 05:10:52 #1894年出生,1967年逝世,丹麦设计师,丹麦作家

保尔·汉宁森(丹麦语:Poul Henningsen,1894年9月9日-1967年11月31日)是一位丹麦作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丹麦文化生活的重要人物。在丹麦,他常被简称作“PH”。他最常与PH灯系列白炽灯的设计有关。

保尔·汉宁森是艾格尼丝·汉宁森和卡尔·埃瓦尔德的私生子。他在一个宽容和现代式的家中度过了童年,并且时常见到来访的著名学者。1911年至1917年间,他接受教育以成为一名建筑师,但是他并没有毕业,而是转向发展,欲成为发明家和画家。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灯的设计。20世纪20年代,他发明了PH灯,并由路易斯·鲍尔森公司生产。其中最著名的类型是PH洋蓟和PH5。这些灯的发明也给他后来的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PH大钢琴也是汉宁森的著名设计,被列入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之一。

1920年代保尔·汉宁森在他的文学创作上有了突破。他负责编辑好斗的左翼期刊“Kritisk Revy”(1926年-1928年),并和他的同事抨击嘲讽旧时尚和文化保守主义,还将他们与政治挂钩。同时他也开始作为一个讽刺戏剧作者赞美人类的自然行为、性开放和简单的生活。在不抛弃讽刺戏剧的观赏性的同时,将它作为了政治斗争之用。1933年他编写了“Hvad med Kulturen?”(文化怎么样?),对丹麦文化进行激进的批评,同时谴责社会民主党人没有一个坚定的文化概念。因为这本书他被认为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同情者,不过他并没有加入该党。他也进行过反法西斯宣传。

1935年他拍摄了《Danmarksfilmen》(意为丹麦电影),是一部低成本而且反传统的电影,伴着爵士乐的调子描述了当代丹麦人的生活。影片饱受抨击,不过后来被重新认定为一部经典的丹麦纪录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德据丹麦期间,他收入低微,终于在1943年逃往瑞典。战后他与共产党脱离了关系,原因是后者认为他对纳粹存在同情并且对前苏联持怀疑态度。他依旧写作、进行辩论,1960年代的新一代认为他是一个领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成为了丹麦学院的成员,支持消费者运动。

相关

  • 肉芽肿肉芽肿(英语:granuloma)是在许多疾病炎症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由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聚集而成。当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但无法消灭时,会尝试将其围堵起来,此时肉
  • 米南德米南德(希腊文:Μένανδρος,前342年-前291年),古希腊剧作家,被认为是古希腊新喜剧的代表,其剧本多以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主题,塑造出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真
  • 子嗣儿子,是家庭中的成员,由父母所生的子女中的男孩子,当然儿子也可能是继子,即是配偶与前妻、前夫或其他人所生的儿子。不少父权社会中只有儿子才有继承权,女儿出嫁后则被视为另一家
  • 失落的10年日本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发展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问题:诸如经济空洞化、经济泡沫破裂、劳动力不足等。经济学界将日本的一些经济问题称之为“日本
  • 斯蒂芬·A·道格拉斯史蒂芬·阿诺·道格拉斯(Stephen Arnold Douglas,1813年4月23日-1861年6月3日),美国佛蒙特州布兰登人,民主党籍政治家。道格拉斯曾任众议员、参议员,也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设计者,并
  • 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英语: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又被译为物种生存委员会,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为IUCN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
  • 二见一树二见一树(1985年8月16日-),前日本演员,日本儿童演员。因出演特摄剧《铁甲小宝》中高园寺让而被中国观众熟知。
  • 罗盘玫瑰罗盘玫瑰(英语:Compass rose),又译罗针图、罗盘方位图,又称玫瑰风图(Windrose,或 Rose of the Winds)、风图,是一种常出现于罗盘、地图、海图、气象图之上的图案,用于指示方位。最早出
  • 海勒姆·宾厄姆三世海勒姆·宾厄姆三世(Hiram Bingham III,1875年11月19日-1956年6月6日)生于夏威夷火奴鲁鲁,美国学者、探险家、政治人物,美国共和党成员,曾任康涅狄格州州长(1925年)和美国参议员(1925
  • 克林顿 (南卡罗来纳州)克林顿(英文:Clinton),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下属的一座城市,该市位于劳伦斯县, 城市类型是“City”。其面积大约为9.94平方英里(25.75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