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汉宁森

✍ dations ◷ 2025-11-14 20:10:15 #1894年出生,1967年逝世,丹麦设计师,丹麦作家

保尔·汉宁森(丹麦语:Poul Henningsen,1894年9月9日-1967年11月31日)是一位丹麦作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丹麦文化生活的重要人物。在丹麦,他常被简称作“PH”。他最常与PH灯系列白炽灯的设计有关。

保尔·汉宁森是艾格尼丝·汉宁森和卡尔·埃瓦尔德的私生子。他在一个宽容和现代式的家中度过了童年,并且时常见到来访的著名学者。1911年至1917年间,他接受教育以成为一名建筑师,但是他并没有毕业,而是转向发展,欲成为发明家和画家。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灯的设计。20世纪20年代,他发明了PH灯,并由路易斯·鲍尔森公司生产。其中最著名的类型是PH洋蓟和PH5。这些灯的发明也给他后来的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PH大钢琴也是汉宁森的著名设计,被列入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之一。

1920年代保尔·汉宁森在他的文学创作上有了突破。他负责编辑好斗的左翼期刊“Kritisk Revy”(1926年-1928年),并和他的同事抨击嘲讽旧时尚和文化保守主义,还将他们与政治挂钩。同时他也开始作为一个讽刺戏剧作者赞美人类的自然行为、性开放和简单的生活。在不抛弃讽刺戏剧的观赏性的同时,将它作为了政治斗争之用。1933年他编写了“Hvad med Kulturen?”(文化怎么样?),对丹麦文化进行激进的批评,同时谴责社会民主党人没有一个坚定的文化概念。因为这本书他被认为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同情者,不过他并没有加入该党。他也进行过反法西斯宣传。

1935年他拍摄了《Danmarksfilmen》(意为丹麦电影),是一部低成本而且反传统的电影,伴着爵士乐的调子描述了当代丹麦人的生活。影片饱受抨击,不过后来被重新认定为一部经典的丹麦纪录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德据丹麦期间,他收入低微,终于在1943年逃往瑞典。战后他与共产党脱离了关系,原因是后者认为他对纳粹存在同情并且对前苏联持怀疑态度。他依旧写作、进行辩论,1960年代的新一代认为他是一个领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成为了丹麦学院的成员,支持消费者运动。

相关

  • 阿肯色河阿肯色河(Arkansas River)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阿肯色州。全长1,469公里,流域面积435,122平方公里。
  • 语调语调(英语:intonation、音高),又称语气、口气,是指说话者交谈发声的音调,即说话者依据个人心情(态度、个性),让声调的高低轻重音调,再附加上发声的高低轻重音调;前者是文法上的音调、后
  • 词义消歧计算机语言学中,词义消歧是一个 自然语言处理和本体论的开放问题。歧义与消歧是自然语言理解中最核心的问题,在词义、句义、篇章含义层次都会出现语言根据上下文语义不同的现
  • 酶催化酶促反应(又称酶催化)是指由一类被称为酶的特殊蛋白质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因为非催化反应的速率特别慢,故细胞中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就显得极重要。酶促反应的机制与其他类型
  • 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英语:Supercritical fluid, SCF)是一种物质状态,当物质在超过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会趋近于类似,最后会达成一个均匀相之流体现象。超临界流体类似
  • 法学家法学家是研究法学的人。这些人可能是大学教授、法官、律师,也可能从事其它职业。在历史上,相当多的法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或者历史学家。(以上按时间排列)(另
  • 绳纹时代绳纹时代(日语:繩文時代)指日本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以绳纹陶器的逐步使用为主要特征。关于绳纹时代的开始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万六千年前:44、一万三千
  • 第1周期元素第1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行(即周期)的元素,仅有两个元素:
  • 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英语:2-phosphoglycerate)是生物界中常见的化学分子,一般出现在糖解作用与糖质新生作用的过程中。在糖解作用中,2-磷酸甘油酸是3-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
  •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在量子力学里,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英语: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简称“爱波罗佯谬”、“EPR佯谬”(EPR paradox)等,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