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

✍ dations ◷ 2025-08-22 05:01:50 #人类学,社会学子领域,经济体系,政治学分支,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studies),有时称为“全文化研究”(Holocultural Studies),是人类学及其姐妹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一项专门,运用来自许多社会的实地研究资料,检视人类行为的视野,并检视关于人类行为与文化的假设。跨文化研究是第三种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型态。第一种是案例比较研究,第二种是针对同一个衍生现象的各种不同变易型态,所做的经过控制的比较。第三种则是在一组案例之中,进行抽样比较。有别于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检视在某些社会之中的相似特征,跨文化研究运用一组充足的样本,因此可以运用统计分析,针对所欲探讨的问题,分析在几个特质之间究竟是具有关联性或欠缺关联性。这些研究是对于民族志资料的调查。跨文化研究已由许多学科的社会科学家所采用,特别是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

第一个跨文化研究由比鲁尼(Abū Rayhān Bīrūnī)所进行。他撰写一些比较研究作品,探讨在中东、地中海,特别是在印度次大陆等地的宗教人类学、人群与文化。 他运用跨文化比较,客观与中立地呈现他的研究发现。

其后,十九世纪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进行详细的跨文化研究。泰勒最早的一项研究,催生了跨文化研究的一项核心的统计议题:高尔顿问题(Galton problem)。

当代的跨文化研究始于莫达克(George Murdock)(1949) 他设立许多个基本数据库,包括人类关系区域档案与《民族志地图》(Ethnographic Atlas)。他连同道格拉斯·怀特(Douglas R. White),发展广为学界所用的《标准跨文化样本》(Standard Cross-Cultural Sample),目前系由开放获取的电子期刊《世界文化》(World Cultures)负责维护。

相关

  • 脑死脑死(或称脑死亡,英语:Brain death),作为死亡判定的准则之一,通常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部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近年以来,脑死已经成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人若停止
  • 心理表征心智表征,又称为认知表征,在心灵哲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中,指的是一种假设性的内在认知符号,能够表示外在现实;或是指一种利用某种符号的心理过程,这种符号
  • 古太古代古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二个代,前一个是始太古代、后一个是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此时出现第一批叠层石,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 豆瓣酱豆瓣酱是由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豆制品,产生复杂生化反应,而酿造出来的一种发酵红褐色调味料,它是以黄豆或是蚕豆和面粉为主要生产原料,同时,又根据消费者的习惯不同,在生产豆瓣酱中
  • 反馈π键反馈π键(英语:π-backbonding)是一个基于分子轨道理论的化学概念,指电子从一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移动到另外一个原子或配体的反键轨道(π*轨道),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很常见,因为在该领
  • 反消费主义反消费主义指以社会或政治运动反对消费主义的一切行为,反消费主义者反对过分地将个人的幸福等同与购买所得来的物质财富,观点与消费主义所认为的花钱消费是人生享受愉快之源对
  • 生物自然主义生物自然主义(英语:biological naturalism),最初由约翰·罗杰斯·希尔勒在1980年提出,指以下两个理论:1)所有精神现象都由更基础的神经生物学过程引起。2)精神现象是大脑的更高级特
  • 乌罗什·科瓦切维奇乌罗什·科瓦切维奇(塞尔维亚语:Урош Ковачевић;1993年5月6日-)是一位塞尔维亚排球运动员。他也代表塞尔维亚国家排球队参赛。他的哥哥尼古拉·科瓦切维奇也是一位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Ernst Wilhelm Leberecht Tempel,1821年12月4日-1889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下库内尔斯多夫,著名天文学家。他于马赛工作,直至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 方超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方超(1976年-)陕西宝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影视演员、电视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