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

✍ dations ◷ 2025-07-22 08:14:49 #组织,管理学

“正式组织”是经过精心设计、计划而建立的个人地位和权责关系;非正式组织则是正式组织的副产品亦为必然现象。非正式组织是由于人员间相互行为之下所产生的认同关系所形成的结果,凡是共同点愈多者其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也愈密切,只要具备任何一项相同点即可促进人员之间的认同,而共同点愈多非正式组织成员愈团结。

 非正式組織完全是人們自願結合而成,故其為順乎自然無人強迫,亦無人故意安排、設計,完全是由人們在組織 之中的相互行為彼此了解、認同之下,產生感情後所自然結合而成的團體
  • 相互行为(Interaction)
 人們在組織之中彼此往來、溝通、互相了解,因而形成非正式組織。這種互動過程即相互行為。
  • 感情投入(Empathy)
 因為人員的相互行為而使組織之中的人員彼此認識、了解,故非正式組織之中的情感較親密。人員由於彼此之間 親密來往的結果,從心理上把個人在某些方面融合成一個整體,包括同情和相互之間的認同,因而以團體的情感 作依據,所以其行為缺乏客觀的標準。
  •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在正式組織之中由於階層節制或功能分工的關係,人員間多少存在一些社會距離;但是在非正式組織之中,人員 的結合是由於相同的背景,故彼此的距離就變短了。
  • 民主取向(Democratic Orientation)
 非正式組織成員是自由結合,無法律限制、地位高低,成員於一種平等的原則之下彼此來往;任何的行為皆眾人 同意而產生,充分表現民主氣氛。
  • 用影响力来领导(Leadership through Influence)
 非正式組織若有領導這件事,那就是靠影響力,全看其所發生的時機、性質而定。
  • 团体压力(Group Pressure)
 非正式組織有團體公認的「行為規範」存在每個成員心中,即為團體壓力。
  • 附着力、统合力(Cohesiveness and Unity)
 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住要是由人員間有種共同的認知,此種「認同」的力量把大家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正如人在外 國在自己的國內團結,因為人在外國產生認同的作用。
  • 成员的重叠性(Overlapping Membership)
 正式組織之中的非正式組織數量不只一個,成員亦表現出重疊性。

成因

满足友谊(Friendship)

人类会有友情的需求而去寻找友谊,建立社会关系乃是人的通性,人们既属于一个组织,其生活圈、社交活动范围自然让他们相互来往,最后就形成非正式组织。

经由非正式组织人们可取得社会地位、得到认同、扮演角色,让人们产生同属感。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们必须借着团体的力量以维持自身的利益,这种寻求集体力量防护自我的心理,亦促成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因素,但是此动机是消极的、防卫的。

人们在组织之中还是要谋求发展、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张,但是如果孤立无援就会难有发展,于是人们就要结合成团体,互相援引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此动机为积极的。

人类是群居动物,也只有靠组织的力量方可达成人们的愿望,故人在组织需要互助,为此非正式组织应运而生。

非正式组织成员彼此抱持相同观念、价值,他们为此团结,人员的关系密切而增强团体的内聚力。

非正规组织能够给其成员地位的认同,和与其他人联系的机会,尤其在现代大规模的组织之中。个人地位相形渺小,因此非正式组织应运而生给予成员归属感和地位的满足。

非正式组织可以建立迅速传播消息的网状体系,让参予者可以了解管理当局所做的各项措施的意图。

此为一种约束成员的力量,包含:

一、内在的控制:引导成员顺从文化价值的力量

二、外在的控制:非正式组织之外的团体所加诸其成员的力量,这种外在压力可促使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团结。

非正式组织则几乎不受工作程序的约束,具备高度的弹性。对临时发生的危机,常可以循着非正式途径解决,故可保持组织的完整,不致因为人员盲目服从组织的政策、法规、程序,而让组织缺乏应变能力而瓦解。

主管成员如果和非正式组织保持良好关系,那人员必和主管采取合作,可以自动自发的工作,积极提供意见,这样可让主管不必事必躬亲,节省时间、精力成本,使主管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

组织因技术改良或法律修改,不得不改变工作程序,这种改变常会影响到人员工作的调整,近而改变人员之间的来往关系。故非正式组织成会为了保持现状而不愿改变。另外非正式的存在少受到组织中传统、习惯或文化影响,形成坚强的组织堡垒。因此凡是和传统、习惯、文化有所变异的事物,往往受到维持现状或惯性作用的抵制。

一个人在组织之中往往扮演多重角色,在正式组织之中其地位、角色是一种,而在非正式组织又是另一种,在这种双重角色的关系之下常会让人员产生一种僵局。

在非正式组织之中人员既有频繁的沟通,一旦消息经过辗转相传往往失真成谣言,尤其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有冲突之处流传更快。

由于非正式组织具备社会控制的作用,因此造成下列的不良现象:

一、抹煞成员创始性。

二、抹煞成员个性。

三、让人员的行为脱离组织所需的行为型态。

非正式组织成员因凝聚力特强,容易造成上司偏袒部属。

一、垂直共栖:主管、部属相互维护。

二、垂直寄生:部属寄生在主管之下。

一、水平攻击:改变正式组织中不合理的情况。

二、水平防守:为维护既得利益而消极抵抗。

不同层级、部门,因为相同兴趣、友谊、社会满足感而产生。

一、水平内部团体:组织之中同等级成员组成,因地理位置接近而成。

二、水平部际团体:不同单位之中等级成员组成。

三、垂直内部团体:同单位、不同等级人员组成。(因为职务利益组成)

四、垂直部际团体:不同单位、不同等级组成。

相关

  • IL10n/an/an/an/an/an/an/an/an/an/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介素-10),也称为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CSIF),是一种抗炎症细胞。在
  • 动物相动物相(拉丁文:Fauna),又译动物群或动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动物种群。Fauna的另一个意思是动物志,是对一个动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动物相”翻译自欧洲语言的Fauna,这
  • 锦州市锦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辽宁沿海的第二大城市。锦州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著名的松锦之战、辽沈战役主战场之一。锦州主城区位于小凌
  • 瑞氏综合征雷伊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又称雷氏综合征是会快速进展的脑部疾病(英语:Encephalopathy)。症状包括呕吐、精神混乱、癫痫发作、失去意识(英语:Unconsciousness)。虽然一般也会有
  • 乔舒亚·莱德伯格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1925年5月23日-2008年2月2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因发现细菌遗传物质及基因重组现象而获得1958年
  • 达达主义达达主义(Dada或Dadaism)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涉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 大通片赣语大通片,赣语九个方言片之一。其通行于湖北的大冶、咸安、嘉鱼、赤壁、崇阳、通城、通山、阳新、监利(部分),和湖南的临湘(部分)、岳阳(部分)、华容等地。大通片共有六个声调。古
  • 第十四航空舰队大日本帝国海军航空舰队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种军事单位。1943年7月10日设立,1945年6月15日撤编。1944年6月15日设立,1945年1月8日撤编。1944年7月10日创设、1945年10月15日解
  • 拉达宾诺德·巴尔拉达宾诺德·巴尔(1886年1月27日-1967年1月10日,印地语:राधाबिनोद पाल 、拉丁化:Radha Binod Pal)是印度的法律学者、律师。他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代表。巴尔生于
  •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语: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缩写:LIGO)是探测引力波的一个大规模物理实验和天文观测台,其在美国华盛顿州的汉福德与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