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芬

✍ dations ◷ 2025-08-17 04:35:41 #1860年出生,1906年逝世,京剧演员,清朝演员,汉川人,潜山人,北京人,汪姓

汪桂芬(1860年-1906年),清末京剧老生演员,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又号叔坪、晏亭,小名惠成。晚年信佛,自号德心大师,绰号汪大头、八不见。湖北汉川人,一说安徽潜山人。生于北京。

父汪年保(汪年宝)系春台班著名武生。汪桂芬因额广,人称“汪大头”。汪桂芬七岁起入春茂堂拜陈兰笙为师,学老生兼老旦,十四岁起先后入三庆班、四喜班演出,得程长庚、王九龄的教益。十九岁倒嗓后,投樊景泰门下改任场面(即乐队演奏员),为程长庚操琴。对程长庚的唱腔、说白演技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程长庚故去后,光绪六年(1880年)汪桂芬嗓音恢复,弃琴改唱,出演老旦,一鸣惊人。于光绪八年(1882年)应聘在“春台班”演出,颇受欢迎,有“长庚再世”之誉。数年后名满京华。唱法宗程而有所改变,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京剧老生“后三杰”、“新三鼎甲”。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上海,在大观园、天福园等处演唱。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返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选入清廷升平署。任清朝“内廷供奉”。嗓音雄劲沉郁,行腔朴实无华,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即“头腔共鸣”),发音吐字饱满,唱腔激越,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感。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汪派”。汪桂芬能戏很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他在表演艺术上文武兼长的多方面的才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13日汪桂芬卒。代表作有《取成都》、《文昭关》、《长亭会》、《战长沙》、《让成都》、《华容道》、《天水关》、《捉放曹》、《龙虎斗》,还有一部分老旦戏,如《打龙袍》、《钓金龟》、《游六殿》等。汪派传人不多,最有成就的是王凤卿,老旦谢宝云、花脸刘永奎也曾学于汪桂芬。私淑者有汪笑侬、刘叔度、刘贯一等。曾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区大外廊营、迟家胡同(今属永安路),东城区干面胡同。

程长庚 | 张二奎 | 余三勝

郝兰田 | 张胜奎 | 梅巧玲 | 刘赶三 | 余紫云 | 程长庚 | 徐小香 | 时小福 | 杨鸣玉 | 卢胜奎 | 朱莲芬 | 谭鑫培 | 杨月楼

谭鑫培 | 汪桂芬 | 孫菊仙

梅兰芳 | 余叔岩 | 杨小楼

梅兰芳 | 程砚秋 | 尚小云 | 荀慧生

李世芳 | 毛世来 | 张君秋 | 宋德珠

余叔岩 | 高庆奎 | 言菊朋 | 马连良

余叔岩 | 言菊朋 | 马连良 | 谭富英

马连良 | 谭富英 | 杨宝森 | 奚啸伯

谭志道 | 谭鑫培 | 谭小培 | 谭富英 | 谭元寿 | 谭孝曾 | 谭正岩

相关

  • 皮肤发紫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淋巴球淋巴细胞(英语:lymphocyte),也称淋巴球,为白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直径6—8微米;在人体约占白细胞的20—30%,圆形细胞核,细胞质很少。某些疾病可以影响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减,如患肺结核
  • 角质软化剂角质软化剂是一种用来降低皮肤角质层的密度,以便医生进行后续的治疗的物质,主要用来消除因为疣或其他病变而引起皮肤上过度生产的表皮细胞。角质软化剂包括诸如水杨酸、煤焦油
  • 始太古代始太古代(英语:Eoarchean),是太古宙的第一个代,前一个是雨海代,后一个是古太古代,时间介于40~36亿年之间。在地质学历史上,始太古代是指地球表面凝固的最早时期。它在古太古代之前、
  • 产业影视在现代所指的是电影以及电视,一般用来指电视与电影作品,广义上则包括各种以视觉为载体的传播媒体。由于电影以及电视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了,包括故事片、纪录片
  • 1980年代
  • 卧倒并掩护《卧倒并掩护》(英文:Duck and Cover)是一部1951年由美国联邦政府民防管理局制作,用以教导民众应对原子弹攻击的民防社会指导影片,片长约9分钟。这一影片制作于苏联开始核试验后
  • 中国传统历法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
  • 镜城站镜城站(韩语:경성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镜城郡镜城邑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平罗线。平罗线
  • 樊一蘅樊一蘅(1574年-1651年),字君带,又字春石,明末官员,多次对农民军作战,南明时总督川、陕军务,意图收复被大西政权占据的川蜀地区,但至死未能实现。樊一蘅是宜宾人。父樊垣是常德府知府。